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游离胎儿DNA(cffDNA)已被成功在妊娠妇女血循环中检测到。与母体血循环中胎儿细胞不同,cffDNA最早可在妊娠4周检测出,并能在产后迅速消失。cffDNA可能源于胎盘部位的滋养细胞等并通过凋亡机制释放进入母体血循环中。通过检测cffDNA可产前诊断胎儿非整倍体异常,但因其在妊娠妇女血中含量较少,检测具有挑战性。目前已有多种新检测方法用于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诊断,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常见且严重的染色体异常类出生缺陷。目前常用的侵入性检查方式因存在诸多弊端而被部分孕妇拒绝。在过去的15年中,母体血浆中胎儿游离核酸的研究进展使得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非整倍体成为可能。而最近胎儿与母体表观遗传学差异及胎儿特异性RNA的发现使得这项技术摆脱了胎儿性别的限制。随着数字PCR及大规模平行测序等新技术的运用,胎儿非整倍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提高。本文综述了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非整倍体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产前诊断依靠有创性操作,具有潜在风险。目前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集中于从母体血液中分离胎儿细胞或从血清或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二者在临床的应用尚存不足。近年,妊娠妇女血循环中游离胎儿RNA的发现和应用,是无创性产前诊断领域的突破。已经证实,游离胎儿RNA分子主要来源于胎盘,在母体血循环中比较稳定,易于检测。同时,由于其无需依赖于胎儿性别或是父源性多态性位点,临床应用领域优于胎儿游离DNA;结合对分子标记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更适用于产前诊断领域,并已取得初步成果。预测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传统产前诊断依靠有创性操作,具有潜在风险。目前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集中于从母体血液中分离胎儿细胞或从血清或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二者在临床的应用尚存不足。近年,妊娠妇女血循环中游离胎儿RNA的发现和应用,是无创性产前诊断领域的突破。已经证实,游离胎儿RNA分子主要来源于胎盘,在母体血循环中比较稳定,易于检测。同时,由于其无需依赖于胎儿性别或是父源性多态性位点,临床应用领域优于胎儿游离DNA;结合对分子标记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更适用于产前诊断领域,并已取得初步成果。预测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物原位标记(PRINS)应用于脐血间期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18,21,13,X,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检测20例脐血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并与染色体G带分析结果比较。结果:采用PRINS方法检测20例脐血标本,检出1例13-三体,1例18-三体,2例21-三体,与染色体G带分析结果一致,准确率达100%。结论:PRINS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准确性高、快速、简便、价廉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危害性大,及早对其做出正确诊断十分必要.结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2007年)和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2008年)相继发布的筛查和侵入性检查指南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作者对胎儿非整倍体异常诊断相关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筛查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产妇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B超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最常见的一类染色体异常 ,包括了2 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 ,以及一些性染色体异常 :X单体 ,如 45 ,X(Turner综合征 ) ,或性染色体三体 ,如 47,XXX、47,XXY、47,XYY。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如羊膜腔穿刺、绒毛取样、脐带穿刺术均属于“创伤性”产前诊断技术 ,都有其并发症及一定的胎儿丢失率。近年来 ,通过孕妇血清生化指标筛查 2 1三体综合征患儿受到重视。但是 ,生化指标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寻求安全、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及提高筛查的准确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在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并对胎儿游离DNA浓度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接受NIPT检测的双胎样本617例(辅助生殖双胎284例,自然妊娠双胎333例)为研究对象,同期12688例单胎妊娠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行核型分析,根据Y染色体唯一比对条数对男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使用基于浅深度的母亲血浆DNA测序方法(SeqFF)对女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结果 双胎妊娠检出2例T21和1例T18,未检出T13,T21、T18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单胎妊娠T21、T18、T13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45.45%、25%,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双胎妊娠胎儿游离DNA浓度为10.48%,较单胎妊娠(11.35%)稍低;双胎妊娠首次建库成功率为99.03%,较单胎妊娠(99.9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2977例孕中期妇女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1173例孕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检测结果为高危的孕妇再做羊膜腔穿刺及脐血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173例孕妇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出11例染色体高风险胎儿,羊水/脐血核型分析证实其中10例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例21-三体和2例18-三体,1例13-三体.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敏感度为100.00%(10/10),特异度为99.91%(1162/1163),假阴性率为0(0/1173),假阳性率为0.09%(1/1173).结论:母体血浆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检测,有准确性高、假阴性和假阳性率低、无创取样的优点,但由于费用较高,可结合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有关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DNA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胎儿核酸以惊人的稳定性存在于母体循环中,可能由于凋亡体中存在某些保护机制,游离胎儿DNA在母体循环中大量产生和快速变化更为妊娠过程提供了动力学依据.综合各学科理论和现有数据,认为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核酸主要来源于胎盘,其次也有部分来自胎儿造血细胞系统.由于母体循环中胎儿DNA的相对容易检测,胎儿非整倍体病、子痫前期、胎儿RhD基因型和一些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与鉴别手段应运而生.有关非性别依赖基因多态性、外遗传标志物以及循环mRNA序列研究的进展最终将使此类技术不受胎儿性别限制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35岁以上的妊娠妇女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35岁以上的妊娠妇女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双胎妊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同时其筛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双胎妊娠的合子性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风险率的计算模式,临床实践中多以妊娠早期绒毛膜性间接判断。目前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方案集中在妊娠早期胎儿颈部半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筛查、妊娠早期联合筛查(NT+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以及利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这些方案主要涉及染色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考虑到检出率、假阳性率以及经济学效应,妊娠早期联合筛查为目前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的主要方案,对近年来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