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切除在胰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例胰腺癌局部广泛侵润病例,行部分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并重建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例胰腺癌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病例1SMA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吻合法.病例2行全胰切除,将受侵的SMV、PV、SMA联同胰体癌、全胰、十二指肠、部分空肠及相应区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及淋巴结整块切除,应用脾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端端吻合.肠系膜上动脉分别阻断45min和67min,门静脉阻断31min和55min.术后行B超检查血管通畅,门静脉血流为1550mL/min和1620mL/min,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血管重建(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吻合通畅,l例无瘤生存3年2个月,另1例无瘤生存11月.结论:在胰腺癌肿瘤局部侵润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时联合切除并行血管修复或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脾     
VEGF反义核酸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经验,侵犯重要血管的胰头癌切除的可行性探讨,先行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4例晚期胰腺癌体会,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临床受益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和预后因素 ,胰周受侵血管的联合切除 ,理论上可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但目前对胰腺癌实施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EPD)有无必要 ,各家褒贬不一。故有必要对该术式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992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共施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的恶性肿瘤,70%以上发生于胰头部,其余发生于体尾部或者全胰.组织学上,导管腺癌占大多数.胰腺癌转移和扩散途径以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最为多见,就诊时常有淋巴结转移.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美国,胰腺癌已占据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四位.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胰头癌常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尾癌常施行胰体尾联合其它脏器切除,弥漫型可行全胰切除术.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常属晚期.据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资料1,Ⅲ期和Ⅳ期患者占81.6%.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约20%),并发症多,5年生存率低(约5%以下).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近年来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胰腺癌患者切除后远期生存率仍不高。标准胰卜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术式,扩大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全胰切除术可用于治疗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对胰腺癌不主张常规采用。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虽无确切统计,但据沈魁等调查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20家医院的资料表明,胰腺癌入院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胰腺癌中3/4以上肿瘤发生于胰头。虽然手术切除是胰头癌唯一可获治愈的治疗手段,然临床所遇胰头癌患者大多属中晚期,以胰十二指肠切除(PD)作为胰头癌的标准术式,手术切除率仅10%~25%。即使根治切除,也有50%以上患者有局部复发。在我国,多数临床资料报道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10%。胰头癌的生物学特性,可较早发生周围淋巴结和神经丛的转移。当胰头癌≤2…  相似文献   

7.
胰、脾     
胰腺璃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AG490抑制人胰腺璃细胞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胰腺癌与糖尿病关联的探讨;胰头癌和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分析;胰腺癌术中细针抽吸细胞学的临床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治疗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倪晓光  赵平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3):317-318,321
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1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侵袭和转移性,在胰腺癌的早期就可以发生胰外播散,浸润至局部淋巴结、肠系膜血管、门静脉、胰周脏器和脂肪组织以及腹膜后神经丛等,或通过血行性转移至肺、肝等远处器官,导致3/4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丧失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使胰腺癌有较高的死亡率,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深入揭示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16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临床一旦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已出现局部浸润或肝脏转移,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化疗有效率低.1994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配合腹腔内化疗,治疗胰腺癌1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31~71岁,平均64.5岁.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9例经B超、CT增强扫描临床诊断.其中胰头癌11例(术后复发2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2例.有肝内转移者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2例,食道贲门旁淋巴结肿大、压迫食道、出现吞咽困难者2例,胃肠道出血3例,糖尿病4例,腹部肿块6例.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探查是决定可否切除的必要步骤;切除是将胰头部、十二指肠全部和胆总管下段及区域淋巴结切除;重建是将胰管、胆总管和胃分别与空肠吻合.涉及的血管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1.
张浩 《肿瘤学杂志》2008,14(7):607-608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2001年~2005年收治的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S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恶性SPT患者中,1例为老年男性患者,伴后腹膜转移,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1例为年轻女性,行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大多生长缓慢,具有典型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积极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D2-40检测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经手术切除的33例胰腺癌组织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VD)和瘤内淋巴管密度(iLVD),分析胰腺癌组织pLVD、iLVD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的pLVD明显高于iLVD。胰腺癌的pL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累及明显相关,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发生部位、浸润侵犯无关。[结论]胰腺癌中检测pLVD较iLVD更有价值;上述pLVD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进  薛新波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11):723-723
 引言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管转移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是近年来被描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管形成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有关。本实验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胰腺癌中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998~2003年武汉市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切除或取活检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胰腺癌病例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38~70岁,平均56岁,肿瘤直径小于4cm者20例,大于或等于4cm者26例,高、中分化34例,低分化1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4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伴有远处转移者16例(肝转移、腹膜种植、网膜种植等),无远处转移者30例。10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取自胰腺癌周围正常组织及胰腺外伤病例切除的胰腺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VEGFC多抗、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SP免疫组化法,DAB显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1.3 结果判定及统计 ...  相似文献   

14.
全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指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完成包括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最后经脐下小切口取出标本.此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也是反映外科医生成长的标志性手术. LPD手术流程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患者采用人字卧位,头端抬高30°,采用V型5孔法,通过脐下戳孔进入腹腔内置入观察镜,主刀站位于患者的右侧,主操作孔位于右下腹,助手位于患者的左侧.腹腔内探查包括腹腔探查及解剖性探查,腹腔探查主要是排除肝脾及腹腔内有无转移结节,解剖性探查是通过对胰腺周围的血管的解剖,确认是否可行手术切除.包括:①探查胰腺下方,确认肿瘤与胰后肠系膜上血管有无侵犯;②探查胰腺上方,确认肿瘤与腹腔血管有无侵犯;③作Kocher切口,探查肿瘤与腔静脉,腹主动脉有无侵犯.通过解剖性探查,确认肿瘤无动脉侵犯后贯通胰后隧道,悬吊胰颈,以便于进一步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流程包括上段空肠离断,远端胃离断,切除胆囊,在胰颈部离断胰腺,钩突部全系膜切除,最后离断肝总管.淋巴结清扫包括:括幽门上和幽门下淋巴结(No.5、6);肝总动脉前方淋巴结(No.8a);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包括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淋巴结(No.12b1、12b2、1 2c.);胰十二指肠背侧上缘和下缘淋巴结(No.13a~b);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淋巴结(No.14a~b),胰十二指肠腹侧上缘和下缘淋巴结(No.17a~b) 完整切除钩突,肠系膜下静脉的右侧需做到骨骼化 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将上段空肠经横结肠后方系膜穿出在结肠上依次与胰体尾部行胰肠端侧吻合术、与肝总管行端侧吻合术,与近端胃行吻合.最后经脐下小切口取出标本.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致命恶性肿瘤。胰头是胰腺癌发生的主要部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发现时多属晚期,预后极差。目前,外科手术可能是胰头癌有限的治疗方法中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也随着外科技术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最初的标准切除术逐步演变为更加接近根治性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包括联合血管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及联合脏器的切除,但其治疗效果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切除已成为一种挽救胰腺癌病人的治疗手段 ,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日臻成熟 ,某些高难度手术不断得以发展。现在 ,胰瘘等严重并发症逐渐减少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有进一步改善。1 胰头癌手术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 ,但以胰头部最多见 (占 65%~ 75% )。其手术切除方式常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procedure) ,该术式进展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胰瘘等并发症和扩大切除术以提高根治率。1 .1 胰腺断端和胃肠道吻合重建胰肠吻合有胰腺空肠端侧吻合和端端吻合两种。无论何种吻合 ,胰管内置入支撑管 ,另一端置入肠腔 ,此术式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数为晚期,常累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即属手术禁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累及门静彬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切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5年6月5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其中胰头癌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3例,十二指肠癌合并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2例。结果: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阻塞并发症。随访10个月死亡1例,24个月死亡1例,术后存活超过3年2例,超过4年1例。结论:对累及门静彬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NF-kB反义核酸对胰腺癌细胞ICAM-1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人胰腺癌胰液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病理学特点对胰头癌预后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改良胰管空肠吻合预防胰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及其受体CCR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和胰周淋巴结组织中SLC、CCR7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SLC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在正常胰腺组织、癌旁组织和胰周淋巴结均呈中等表达状态,与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也证实CCR7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胰周淋巴结均呈高表达状态,而在正常胰腺组织呈低表达状态,P<0.01。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胰腺癌组织中CCR7与VEGF-C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8。结论:SLC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调控。CCR7与VEGF-C的阳性表达可能对胰腺癌的发展起共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本院20年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根据随访结果,指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瓦特氏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对于胰腺癌切除率及生存率均较低。根据随访结果分析,以行全胰切除为宜,既减少复发及残留肿瘤组织,又可减少合并症。对于已超越手术范围者,不应免强切除,而宜行内外引流或单纯探查,术后积极给与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