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97个药品品种的16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l04例,占总数的56.22%;严重ADR8例,死亡2例。ADR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伤较多,共80例,占总数的43.2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彭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7,14(5):54-56
1资料与方法[1]1.1药品-ADRS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采用国家卫生部ADRs监察中心的药品一ADRS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2]。1.2ADRs反应强度分级严重:造成生命威胁,需立即停药进行紧急处理或ADRS症状持续4周以上,中等:病人耐受困难,需停药并处理,影响病人康复,轻度:病人可忍受,不需停药或减量,对病人康复无直接影响。1·3一般资料在36例ADRS报告中,男性26PJ,女性10例。年龄最小2a,最大78a,其中0~18a5例,19~45a18例,46~60a7例,60a以上6例。合并用药22例,占61.11%,单一用药14例,占38.89%,涉及药物22种。2…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伤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3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ADR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和输液样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23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provide a rationale of safe pharmacotherapeutics by analyz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METHODS 234 incidences of ADR repor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R resulted from antibiotics,i.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组286例,男100例,女186例;对286例ADR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ADR286例中,女性患者较多;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集的9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男性461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为1.24:1;静脉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775例,占85.0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465例,占39.51%;中药制剂415例占35.26%,位居第二;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多见,占53.46%;ADR报告分类多为一般,893例占98.02%;已知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8例,占1.98%.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抗菌药物仍是主要引起ADR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有增长的态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9.
药物不良反应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ADR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172例医院内自发呈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内临床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ADR发生的一般情况,ADR与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上市时间及较严重的ADR,采用Visual Fox2.O程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ADR中,涉及76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90例,占52.32%,其次为中药制剂、非甾体消炎药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门诊因ADR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结论: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比例较高,应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加强门诊患者ADR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95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9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79例,女性16例,2049岁之间82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6.60%;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肝损伤;平均合并用药种类达15.46种。结论:AIDS患者个体情况特殊,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开展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保障此类患者的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264医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整理的15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2.00%(63例)。150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8.00%(57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占91.3%(13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2.7%(64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对老年人的ADR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黎石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7):39-40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周林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6):42-44
目的 了解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有15类97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抗感染药物106例(28.96%)、抗肿瘤用药81例(22.13%)、心血管系统用药29例(7.92%);静脉滴注更易引发ADR,共246例(81.4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与重视医院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重点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29种,占67.44%),其次为口服(11种,占25.58%);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23例,占23.7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医院2009年1月_2013年12月上报的84例 ADR 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ADR 病例中,女性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2,38%;抗感染用药占总例数的51,19%;静脉滴注占总例数的89,2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发现 ADR 并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建议措施,强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药物的水平,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医院25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上报至北京市ADR监测中心的254例ADR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收集的ADR病历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疑似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的相关例数及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254例患者发生ADR共316例次,老年患者137例(53.9%),有既往史者44例(17.3%),静脉滴注218例次(69.0%)。疑似西药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占37.7%(119例次)。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