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亚拉巴马州大学伯明翰医学中心1967年1月至1981年7月手术治疗24例Ebstein畸形,男10例,女14例,年龄3~55岁,21例活动时紫绀,其中9例严重紫绀(血细胞压积57~82%),7例中度紫绀(血细胞压积46~58%),5例轻度紫绀(43~59%);3例无紫绀.19例心功能为Ⅲ~Ⅳ级.24例中16例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1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轻度关闭不全,5例无关闭不全.23例心房水平有分流,其中12例卵圆孔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1例房室通道.本组患者均有右侧束枝传导阻滞.此外,伴有预激综合征者有3例,慢性心房颤动者有2例,Ⅰ度传导阻滞4例,Ⅱ度2例,伴阵发性心动过速者15例.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我院 CCU病房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 (U CG)检查 116例 ,其中男 85例 ,女 3 1例 ,年龄13~ 84岁 ,平均 5 9.3岁。66岁以上患者占 62 % (72 / 116)。采用 Sequoia5 12超声仪 ,探头频率 3 .5 MHz。在接到申请通知后 ,迅速将机器推至床旁 ,在临床医师共同参与下 ,按常规切面进行急诊 UCG检查 ,录像 ,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 116行例急诊 U CG检查 ,诊断准确性 10 0 %。其中 ,冠心病占 49% (5 7/ 116) ;高血压性心脏病占 2 2 .6% (2 6/ 116) ;扩张性心肌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各 9例 ,各占 7.8% (9/ 116)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依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32例(38.1%)和非脑梗死组52例(61.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结核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结核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头痛(95.2%,80/84)、发热(73.8%,62/84)、呕吐(52.4%,44/84)及意识障碍(48.8%,41/84),抽搐(7.1%,6/84)少见。非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血镁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80(0.75,0.85) mmol/L(正常值0.73~1.06 mmol/L),明显低于脑梗死组的0.84(0.81,0.8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9,P=0.038)。脑梗死组颅脑MRI表现为基底池/环池脑膜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Endeavor支架治疗选择性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共84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9.6±14)岁,其中男性60例(71%),有糖尿病者24(29%),左主干狭窄均≥75%,均接受Endeavor支架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终点指标:不良心脏事件(MACE)率、靶血管重建(TVR)率,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8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植入Endeavor支架148枚。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8例(10.4%,8/84),体部狭窄12例(12.5%,12/84),远端分叉部位狭窄64例(76.2%,64/84)。64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均使用分步Crush技术处理主支和边支。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2个月MACE率为7.1%,TVR率为7.1%,支架血栓发生率为0%。结论:Endeavor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确定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从 1994年 4月至 1997年 9月 ,共进行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检查 2 193次 ,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 2 86例 (13 0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 86例患者中男 2 2 0例 ,女 6 6例 ,男女之比为 3 3∶1,平均年龄 5 4 5岁 (2 0~ 75岁 )。主要临床表现 :咳嗽为主要症状者 2 5 1例 (87 8% ) ,其中湿性咳嗽 2 12例 (84 5 % ) ,干性咳嗽 39例 (15 5 % )。不同程度咯血 118例 (4 1 3 % ) ,气喘 2 2例 (7 7% ) ,不同程度发热 13例 (4 5 % ) ,胸痛 7例(2 4% )。平均病程 3 6个月 (1周至 3年 ) ,1例慢性支气管炎 10年除外。主要X线表现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菌阴性肺结核 L AM- Ig G抗体持续两年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进展期肺结核 190例 ;其中菌阴组 111例(初治 84、复治 2 7例 ) ,菌阳组 79例 (初治 48、复治 31例 ) ;检测 L AM- Ig G抗体。并对 L AM- Ig G阳性者进行两年后随访。结果 L AM-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菌阴组 :72 .97% (81/ 111)。菌阳组 :89.87% (71/ 79)。X2 =8.2 4P<0 .0 5有显著性。初治、复治病人的 L AM- Ig G阳性率比较 :菌阴组 :初治 6 6 .6 7% (5 6 / 84)和复治 92 .5 9% (2 5 / 2 7) ,菌阳组 :初治 87.5 0 % (42 / 48)和复治 93.5 5 % (2 9/31)。随访 133例抗体阳性肺结核病人 ,两年后阴转率为 46 .6 2 % (6 2 / 133) :菌阴组阴转率 76 .81% (5 3/ 6 9) ,菌阳组阴转率是 :14.0 6 % (9/ 6 4)。结论  L AM- Ig G抗体持续两年阳性在菌阳复治病人中多见。对菌阴性肺结核而言 ;抗体持续阳性具有结核菌耐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5年5月至1986年6月我科收治法乐氏四联症患者9例,现着重讨论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0~25岁(平均18.4岁)。9例中5例出生不久即有紫绀,4例于2~10岁后见紫绀。均有杵状指体征和喜蹲踞现象。Hb10.8~20g%(平均15.1g%)。红细胞压积46~75%(平均61.6%)。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并分析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耐药特征。方法 搜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耐药病区 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收治的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确诊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233例,其中并发2型糖尿病者84例(简称“并发糖尿病组”),未并发糖尿病者149例(简称“未并发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肺结核初复治情况、所耐药品数量、耐药谱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并发糖尿病组初治肺结核26例,占比为30.95%(26/84);未并发糖尿病组初治肺结核16例,占比为10.74%(16/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4,P<0.01)。在所耐药品数量上,并发糖尿病组与未并发糖尿病组比较,耐异烟肼与利福平的构成比分别为10.71%(9/84)、7.39%(11/149),耐3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28.57%(24/84)、24.16%(36/149),耐4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19.05%(16/84)、24.83%(37/149),耐5种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17.86%(15/84)、19.46%(29/149),耐6种及以上药品的构成比分别为23.81%(20/84)、24.16%(36/14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59、0.546、1.023、2.063、0.882,P值分别为0.383、0.460、0.312、0.151、0.348)。在耐药谱方面,并发糖尿病组与未并发糖尿病组比较,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的比率分别为10.71%(9/84)、7.40%(11/149),氟喹诺酮类药品耐药的比率分别为29.76%(25/84)、29.53%(44/149),抗结核药品二线注射剂耐药的比率分别为4.76%(4/84)、6.71%(10/149),异烟肼与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品+抗结核药品二线注射剂同时耐药的比率分别为8.33%(7/84)、13.42%(20/14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60、0.009、0.361、1.358,P值分别为0.383、0.926、0.548、0.244)。结论 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初治肺结核多见,是否并发糖尿病对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所耐药品数量、耐药谱均没有影响。对糖尿病等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避免因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原发性耐药结核病。  相似文献   

9.
学龄期儿童胃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87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运用成人型胃镜对学龄期儿童进行胃镜检查 16 8例 ,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84例。我们对其中 5 6例学龄期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在 2 4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胃镜下止血 2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6 8例患儿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 ,男 10 6例 ,女 6 2例 ,男∶女 =1.7∶1,年龄 6~ 14岁 ,就诊病程 1天~ 5年。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的主要原因 :呕血、黑便 84例 (5 0 0 0 % ) ,上腹或脐周疼痛 72例(42 86 % ) ,呕吐 10例 (5 95 % ) ,其他 2例 (包括服灭鼠药后 1例及服硫酸后 1例 )。…  相似文献   

10.
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治疗严重紫绀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60年代里及1988年应用上腔静脉—右肺上动脉吻合术治疗5例严重先天性紫绀性心脏病,4例存活,1例术后第二天死亡。存活的4例中,1例活至30岁,1例失去联系,近期的2例均紫绀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3例,对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84例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Sm、INH、RFP、EMB)耐药情况检测并进行分析。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67%(14/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20%(11/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10.34%(3/29);总耐多药率为5.95%(5/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7.27%(4/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3.45%(1/29)。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为SmINHRFPEMB[Sm 16.36%(9/55)、INH 14.55%(8/55)、RFP 7.27%(4/55)、EMB 3.64%(2/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顺位为INHSmRFP=EMB[Sm 6.90%(2/29)、INH 10.34%(3/29)、RFP 3.45%(1/29)、EMB3.45%(1/29)]。男性耐药率为22.64%(12/53)、女性耐药率为(6.45%(2/31)。初治涂阳与涂阴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4,P0.05);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同性别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1,P0.05)。结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现有临床诊治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长期服用北京降压 0号片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长期开放研究设计。舒张压 95~ 114mmHg(1mmHg =0 133kPa)且收缩压 <180mmHg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采用北京降压 0号每日 1~ 2片治疗 1年 ,观察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 182例患者 ,其中 175例完成 1年试验。平均服用北京降压 0号剂量为1 2 3~ 1 2 6片 /d ,个体最大使用剂量为 2片 /d。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 2周、8周、6个月和 12个月时收缩压分别下降 11 6 0、2 2 77、2 4 19和 2 6 5 7mmHg ,舒张压分别下降 14 12、17 6 4、18 77和 19 0 7mmHg(P值均 <0 0 0 1)。治疗 8周、6个月和 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93 3%和 91 4 %。达到正常血压值 (<14 0 /90mmHg)的例数分别为 133例 (73 1% )、14 5例 (81 5 % )和 14 8例(84 6 % ) ,达到理想血压值 (<130 /85mmHg)的例数分别为 6 8例 (37 4 % )、77例 (43 3% )和 92例(5 2 6 % )。治疗 8周时血清肌酐升高者占 7 84 % (P =0 0 0 18) ,但随后又降低至治疗前水平。未发现低钾血症和抑郁倾向。治疗 1年期间曾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 2 4例 (13 4 % ) ,主要为轻度头晕、头痛 ,继续治疗均可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轻中度  相似文献   

13.
搜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从86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服药方案:3H-R-Z-E/15H-R-E)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2例,作为对照组;从94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患者(服药方案:3H-R-Z-E/15H-R-E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其中葶苈大枣泻肺汤服药时间为3个月)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2例,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和肝损伤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复发情况。8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P=0.013);肝损伤发生率为4.8%(2/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57,P=0.002);84例患者完成疗程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2,P=0.013)。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肝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1994年 1月~ 1998年 6月 ,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10 8例 12 0例次 ,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 84例次合并医院感染 (按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研究组制定的标准 ) ,另选择同期住院的 12 0例患者作对照 ,现分析如下。医院感染发生率 :10 8例 SL E患者收住院 12 0例次 ,有84例在医院内发生感染 ,发生率为 70 % ,与入院时存在社会感染 2 4例次 (2 0 %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X2 =60 .4 ,P <0 .0 0 5)。对照组 12 0例中有 51例 ,发生医院内感染占 4 2 .5%(51/ 12 0 )。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节病胸部CT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90例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31~71岁,其中43例复查CT 2~8次,间隔时间最短5 d,最长1个月.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结果 CT影像表现为结节69例(7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团块31例(34%),磨玻璃影39例(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小叶间隔线58例(64%),纤维化17例(1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条索影5例,蜂窝影4例),空气潴留3例(3%),支气管狭窄8例(9%),胸膜改变42例(4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复查5 d至4年,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及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及0例(0/2).结论 结节病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中CT追踪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且有利于观察治疗效果;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吸收明显,表现为线状影、支气管变形、弥漫条索影、蜂窝影的患者治疗后吸收不佳.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MVSD),国内外报告甚少,术前术中极易漏诊。我们自1979年1月至1989年12月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均自幼发现心脏病。3例有活动后心悸气促,1例有紫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中心(发病4. 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脑梗死患者17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卒中发作48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采用MR CSVD总评分评估患者CSVD总体负担,根据其得分将患者分为CSVD 0~1组和CSVD 2~4组。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并依据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上述各分组的临床特征,并电话随访脑梗死rt-PA溶栓后90 d预后情况。结果 175例受试者中,CSVD 0~1组91例,CSVD 2~4组84例,两组年龄[(63±11)岁比(71±10)岁,t=-4. 444,P 0. 01]、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 4%(14/91)比34. 5%(29/84),χ~2=8. 633,P=0. 003]、梗死面积构成[小面积、中等面积、大面积:41. 8%(38/91)、27. 5%(25/91)、30. 8%(28/91)比29. 8%(25/84)、14. 3%(12/84)、56. 0%(47/84),χ~2=11. 802,P=0. 003]、入院时NIHSS评分[5(3,9)分比9(5,14)分,Z=-4. 169,P 0. 01]、出血转化[12. 1%(11/91)比28. 6%(24/84)),χ~2=7. 418,P=0. 006]以及90 d mRS评分[1(0,3)分比3(1,5)分,Z=-4. 650,P 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VD 0~1组3个月内卒中复发率与CSVD 2~4组比较[5. 5%(5/91)比11. 9%(1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290,P=0. 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SVD总评分是影响静脉溶栓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788,95%CI:1. 143~2. 797,P=0. 011)。结论 CSVD总体负担较重者,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率较高,90 d预后较差; CSVD总体负担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60岁)107例,男12例,女95例,并对性别、骨折原因、骨折时间、骨折部位、药物治疗、运动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年内再骨折13例(12.2%);15年再骨折67例(62.6%);5年及以上再骨折27例(25.2%)。107例患者中脊柱骨折84例(78.5%),髋部骨折19例(17.8%),其他部位骨折4例(3.7%);遵医嘱药物治疗11例(10.3%);每周运动≥3次13例(12.1%)。结论 60岁以上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椎体骨折为主,5年内再骨折发生率为74.8%,绝大部分患者未能遵医嘱药物治疗或适当运动,应加强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及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84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对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其即刻、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分别为肺结核(63例,75.0%)、支气管扩张症(11例,13.1%)、肺曲霉病(6例,7.1%)、肺癌(2例,2.4%)和肺动静脉瘘(2例,2.4%)。对其中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肺结核25例,肺曲霉病和肺动静脉瘘各2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即刻止血率达90.0%(27/30)。术后随访5~29个月(平均16个月),近期止血率93.3%(28/30),远期止血率达96.7%(29/30)。结论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主要为肺结核,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曲霉病,BAE是治疗致命性大咯血的首选措施,具有安全、有效、高成功率优点,为基础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1年开展小儿心导管检查300例,其中紫绀组先心病59例,行心血管造影78例次,体会如下: 一、术前准备1.紫绀严重的患儿,术前3天开始静注5%碳酸氢钠,以减轻潜在的低氧代谢性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