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6):932-936
目的建立门诊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以便更多地收集药物调剂错误报告,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收集本院2014-2017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报告,比较实施非惩罚性报告系统前后药品调剂错误的上报率、差错上报认知度的差异。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根源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对管理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与之前惩罚性报告制度相比,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12个月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率由0.002%提高到0.080%(χ~2=623.5,P <0.01);药师对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的认知度达90.5%~100%。导致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是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摆放位置相邻及药品剂型及药品功效相似等。针对药师调剂环节,我们采取更新设备、改变工作流程、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多种防范措施,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由0.226%(2016年)降至0.079%(2017年)(χ~2=543.4,P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制度,能增强一线药师调剂差错的报告意识,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全面、可靠的药品调剂差错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找到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的系统原因,从根本上杜绝同类差错的发生,达到预防和避免严重用药错误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闫守霞 《抗感染药学》2021,18(4):584-587
目的:探究门诊中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应用于中药调剂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9月间中药房调剂处方1 243张处方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另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间2 244张调剂处方为研究组(采用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管理);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方法后中药调剂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类型、差错率及上报率以及中药调剂师对药品调剂差错认知度与患者对调剂差错的满意度;并分析了中药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中药调剂处方主要发生在中药品种、剂型、规格和调剂处方错发、用法用量、禁忌用药差错,其差错率低于常规组(0.67%vs 2.33%,P<0.05),而上报率高于常规组(93.33%vs 41.38%,P<0.05),药品调剂差错认知度高于常规组(P<0.05),调剂差错原因主要发生在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中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药房高峰期取药人数过多、中药相关知识欠缺、工作态度欠佳等方面;研究组处方调剂差错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86.67%vs 51.72%,P<0.05).结论: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应用于中药调剂管理,有效减少了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提高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降低药师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处方调剂差错率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度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通过药剂科一线调剂药师了解因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药品调剂差错所导致的用药安全隐患,并对其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38组外包装相似药品,相似内容包括图案、颜色等。结论:必须重视外包装相似药品,采取相关措施来尽量杜绝因药品外包装相似而引起的用药差错隐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实施药品调剂工作规范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丽萍  贺承山  谢进  陈玉玲 《中国药房》2002,13(11):655-656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制定和实施药品调剂标准操作规程,全面实现药品管理网络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引入全新的开放式分区调配模式,将药品调剂和供应管理置于全面的规范化管理之中。结果:基本实现了药品调剂和供应管理的规范管理,达到了准确调配、科学管理的目的。结论:调剂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药品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和药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药品调剂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降低药品调剂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PDCA循环对本院住院药房2014年至2015年药品调剂工作进行分析,经过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实施、检查、总结和处理等过程实现药品调剂工作质量的改进,对比分析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药品调剂差错.结果 2014年通过四轮PDCA循环,住院药房平均每月药品调剂差错从第一季度的12例,降低到第四季度的6例,降幅达50% (P<0.05).2015年的药品调剂差错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通过PDCA逐步改善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缺陷,能有效深度预防或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品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34):4849-4852
目的:加强我院药品调剂差错的全面管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介绍我院根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HACCP)实施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的步骤和相关内容,并通过比较实施前(2015年)、后(2016年)的调剂差错率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从建立工作组入手,绘制药品调剂流程图,根据HACCP原则制订计划[包括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CL)、监测体系、纠偏措施、确认程序和质量记录档案],确定4个CCP即审核处方、调配药品、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向患者交付药品。针对这些CCP制订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实现了对药品调剂的有效管控。与实施HACCP前比较,实施HACCP后我院药品调剂差错率下降84.73%(0.753‰vs.0.115‰)。结论:将HACCP科学地运用于医院药品调剂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药品差错风险,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金义 《海峡药学》2016,(11):284-285
目的 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1月~12月,对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中出现的内部差错事件共320起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于2015年1月~12月,在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2014年1月~12月和2015年1月~12月这两个阶段内我院西药房管理中的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易混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比为37.50%、25.00%、21.88%、15.63%.2015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共发生170起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更低(P<0.05),同比下降46.875个百分点.2015年1月~12月的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为(89.36±9.26)分,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内差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用药安全性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8):3956-3960
目的:减少我院门诊药房相似药品调剂差错,实现门诊药品溯源。方法:在对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字典后台数据库中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码字段的基础上,改进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流程,在二次审核发药操作前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审核操作,并据此实现药品终端溯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12个月的调剂外差率、盘点中发现的与相似药品调剂差错有关的"特殊异常数据"占比、患者候药时间等指标,评价改进前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结果: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审核操作后,相似药品引起的调剂外差由22例降低为1例(占总处方数比例分别为0.019 7‰、0.010 3‰),"特殊异常数据"数量由836条下降为436条(占总异常数据比例分别为31.5%、16.8%),患者平均候药时间未见明显延长(分别为10.85、10.88 min),并实现了大部分门诊药品从药房到患者之间的溯源查询。结论:利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可减少门诊药房相似药品调剂外差,有利于药品溯源链的建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沈洋  ;黄立峰  ;宋洪涛 《中国药房》2009,(19):1477-1479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国外先进的药品调剂与管理的相关设备信息,查阅文献了解其在国内医院药房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我院在应用智能化药品管理与自动化调剂设备改进工作模式方面的实践体会,分析当前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中的问题。结果: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剂的准确性,有效解决传统调剂工作模式中所存在的工作强度大、差错率高等诸多问题。结论: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是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符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要求的药品调剂模式。方法对比传统药品调剂模式与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排药差错率、排药秩序、报损率、工作质量、耗材成本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率、规范排药秩序、降低报损率、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耗材成本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结论批次药品调剂模式优势显著,适用于任何规模的PIVAS,是值得推广的PIVAS新型药品调剂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潜 《海峡药学》2004,16(3):116-118
目的 对药品调剂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思考总结经验。方法 在药品调剂工作中实施标准化管理,并利用现代电脑网络技术使管理方法得到保证。结果 通过实施药品调剂规范化管理,使我院中心药房的药品调剂和药品供应达到了数量准确、供应及时的目的.结论 中心药房实施标准化管理是现代药学发展及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信息化住院药房的建设。方法对比新旧住院药房药品调剂管理系统(简称调剂系统)应用前后1个月的流程,护理模块的改变及药师模块的优化,护士排药时间、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时间、调剂差错率等与医疗质量的差异。结果新调剂系统提高了护士排药效率,缩短了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新调剂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药品调剂质量。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物调剂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FMEA,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选出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和中等风险等级中S≥4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方法前后失效模式变化情况,分析改进效果。结果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共找出13个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失效模式4项,极高风险失效模式2项。通过规范药物医嘱流程、优化HIS信息系统与摆片机对接执行程序、修订完善制度以及对药师、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干预,13项失效模式RPN均值由38降至15,降幅为60.53%。其中4项高等风险失效模式经改进后风险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拆药过程药品损失、机器误差、HIS系统与摆片机信息对接失误和取药次数多、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提高药品调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药品调剂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日常工作,也是保证患者和大众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门诊西药房药品种类繁多,人口流动性大,尤其在取药高峰时段,笔者所在医院平均每人每小时调剂120张左右处方,压力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调剂差错。近几年由药品包装相似(看似)、药名读音相似(听似)的药品导致的医院药房调配差错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1,2])。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降低药品调  相似文献   

17.
王华  衡媛  魏颖 《中国药业》2011,20(14):56-57
目的探索药品调剂室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方式方法。方法对医院药品调剂室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工作要靠全体药师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药品调剂室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能全面提高医院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移动药师协同管理系统在某院住院药品调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住院药房中使用移动药师协同管理系统,医嘱药品调剂工作即调配、核对和发送过程均实现流程信息化控制。结果 所有医嘱药品平均调剂耗时改善前(2021年1~12月)11.2分/张,改善后(2022年1~12月)8.24分/张,P<0.000 1;以药品数为基本单位的平均调剂耗时改善前后分别为0.001 79分/基本单位、0.001 05分/基本单位,P<0.000 1;其中统领单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9.92分/张下降至8.63分/张,P<0.000 1;临时医嘱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6.17分/张下降至4.08分/张,P<0.000 1;长期医嘱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23.3分/张下降为17.6分/张;长嘱外包药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5.43分/张下降为1.42分/张,均为P<0.000 1;轨道物流小车平均发送辆次从388辆/天上升至482辆/天,P<0.000 1;医嘱平均发送耗时改善前后分别为50.8分/张、49.5分/张,P=0.113.调剂差错从129件降至81件。临床服务满意度从改善前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效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从药品调剂前、中、后3个维度分别展开,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建立“医师-药师-患者”三位一体的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并对该体系运行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建立运行后,药品调剂工作的各环节差错均显著减少,调剂前医师开方错误率从0.724 4%下降为0.340 3%;调剂中药师总调配差错率从0.078 8%下降为0.042 4%,其中各调配差错类别的占比也均有所下降;调剂后出门差错率从0.000 68%下降为0.000 26%。结论: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为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使药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是未来医院药房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药品货位号在住院药房的应用对药品调剂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药品货位号由2位字母和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自2022年6月起对住院药房药品进行管理。比较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住院药房应用药品货位号管理前后药师、实习学生的平均调剂药品时间及配药准确率。结果 药品货位号实施管理前、后,住院药房药师平均调剂药品时间分别为(39.8±6.5)min/100条目、(33.3±6.0)min/100条目,实习学生平均调剂药品时间分别为(48.3±7.9)min/100条目、(36.0±6.1)min/100条目,药品货位号实施管理后药师、实习学生调剂药品时间均有明显的缩短(P<0.05);药品货位号实施管理前、后,住院药房药师的平均配药准确率分别为(98.47±0.41)%、(99.37±0.42)%,实习学生的平均配药准确率分别为(97.43±1.18)%、(98.17±0.80)%,药品货位号实施管理后药师、实习学生的配药准确率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药师对住院药房货位号管理模式的质量评分比传统管理模式明显提高[(86.5±4.1)分v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