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生型药物系统通过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效降低了传统纳米粒的免疫原性,并使其具备良好的靶向性、安全性。因此,仿生型药物系统成为理想的候选药物递送系统,并作为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国内外仿生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已涉及药物制剂的不同种类,包括纳米粒、脂质体、微囊、聚合物胶束等。本文综述了仿生型纳米粒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酿酒酵母作为可食用真核微生物,具有安全性高、增殖快、成本低、易改造等特性,已广泛用于生产疫苗、抗体、胰岛素等。截至目前,酵母相关组分如细胞壁、酵母微囊体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炎症病毒感染、创伤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其中,酵母细胞膜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稳定,易于大规模提取。因此,本研究以酵母细胞膜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酵母膜囊泡纳米系统,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医学应用。通过共挤出法制备酵母质膜囊泡(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mbrane vesicle, SMV),并对SMV的粒径与表面电位、药物装载与释放特性、稳定性、细胞安全性、体外治疗效果等进行探究。结果显示:SMV平均粒径为185.1 nm,通过共孵育及超声等方法有效包载姜黄素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并保持细胞膜蛋白特性。而且S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此外, SMV可被巨噬细胞RAW 264.7有效摄取,包载姜黄素的SMV可有效清除巨噬细胞内的活性氧(ROS)。综上,本研究所制备的酵母质膜囊泡可有效递送姜黄素药物及包载纳米粒,有效被巨噬细胞摄取并降低ROS,为酵母膜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艳  王驰 《药学学报》2008,43(10):992-996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如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十肽SynB3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黄体酮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他肽类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短肽作为靶向基团与阿霉素、吡咯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和喜树碱等结合形成高效的复合物,用于表达有相应受体的肿瘤,获得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聚多巴胺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金属离子螯合性、光热转换性、多功能黏性、高化学反应性、高分散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其表面改性并负载相应的功能性物质可实现特定部位的靶向递送,从而高效治疗疾病。本文主要从聚多巴胺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聚多巴胺的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3方面出发,对聚多巴胺在药物递送载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组氨酸作为一种碱性氨基酸, pKa接近肿瘤弱酸微环境pH,其带电性和溶解性具有pH敏感性,在中性环境中,组氨酸不带电,表现为疏水特性,而在肿瘤酸性环境中,组氨酸可质子化带正电,同时转变为亲水特性,因此,组氨酸被广泛应用于靶向肿瘤弱酸性微环境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组氨酸构建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利用组氨酸促进细胞摄取和调控药物释放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共性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安全高效、精准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提供了可能。其中,有机或无机合成纳米载体已被广泛报道并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的递送,但部分载体存在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清除、制备过程繁琐和体内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仿生技术的生物膜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因其有机整合了天然生物膜的低免疫原性、肿瘤靶向性和智能纳米载体设计的可调控性、多功能性,有望实现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新突破。本文基于细胞膜仿生技术和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细胞膜仿生纳米技术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的分类和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仿生智能DDS的设计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颜雯璐  郎天群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2022,(1):46-63+275-276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目前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和Google上检索近年国内外资料,阐明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对超顺磁性纳米粒、胶束、树状大分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传统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近年来研发的pH响应的纳米载体可通过EPR效应积聚于肿瘤组织,并在弱酸性的肿瘤细胞外液或经内吞作用后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释放药物。该pH敏感型载体能促进药物的靶向递送,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结论 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安全性的递药系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技术(RNAi)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技术已应用到许多疾病的体外研究中,但靶向递送技术仍是目前制约小干扰RNA(siRNA)药物成功进入临床的关键技术问题。寡核苷酸适配子具有高亲和性、高靶向性,成为递送siRNA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siRNA体内递送的主要障碍,以及近年来适配子介导的siRNA靶向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 PDA)是受到贻贝中黏附蛋白启发而合成的一种新型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黏附性与高化学反应性和多重药物释放响应机制等天然优势,在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就近年来基于PDA构建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构建更合理、更有效的基于PDA的多功能协同肿瘤治疗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靶向递送是一种精准的递药方式,由于其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被视为理想的靶向递药方式之一,这为成功解决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选择性差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前,利用单克隆抗体与靶抗原结合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研究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DCs靶向递送的作用机制、靶向策略和靶向递送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新的AD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锦花  王凤山 《齐鲁药事》2013,32(5):249-253
纳米技术是指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或将大分子物质加工成粒径在1~100 nm范围内的物质的技术。由于其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具有诸多优点,如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稳定性等,因此在药物制剂领域,尤其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蛋白质药物递送是药物研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用合适的递送系统来改变其自身不足和缺点,成为蛋白质药物制剂研发的热点。本文对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蛋白质药物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原料药比作炸药,药物递送系统则像是大炮,可把炸药输送到靶标。杀伤力越大的炸药就越是需要精准输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抗肿瘤化疗药物特别需要靶向递送。理想的靶向递送系统可有效载带药物,克服生理病理屏障,实现靶组织/细胞的高效富集,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递送系统研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23):3307-3312
目的:总结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进展,为其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海藻酸钠""衍生物""组织工程""介入治疗""缓释""靶向""载体""Alginate""Derivative""Tissue engineering""Intervention""Control release""Target""Delive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4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海藻酸钠衍生物的种类,并从药物递送、创面修复、组织工程、介入治疗等4个方面总结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 387篇,其中有效文献63篇。海藻酸钠衍生物包括基团衍生物(乙酰化衍生物、磷酸化衍生物、硫酸化衍生物)和接枝共聚物。在药物递送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作为缓控释药物载体、生物大分子载体、靶向给药载体递送药物;在创面修复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被开发为各类医用敷料,达到止血、抗菌、促进创面愈合等效果;在组织工程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作为细胞微囊化载体或支架材料,为细胞提供生长支撑的同时还可递送生物活性分子,在软骨、硬骨、皮肤组织修复方面应用广泛;在介入治疗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将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相结合,实现药物局部富集,增强疗效。临床上海藻酸钠通常被制成水凝胶进行应用,但存在机械强度差、对疏水性分子负载量低、降解不易控制等缺点,通过乙酰化、磷酸化、硫酸化等形成相应的衍生物可扩大其应用范围,但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还有待提高、产生的细胞毒性仍需降低,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深入挖掘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潜能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姜黄素的研究概况。方法分别介绍姜黄素的纳米粒、微球、微乳、微囊、胶束、脂质体、磷脂复合物、环糊精包合物等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结果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论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为姜黄素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药物经呼吸道递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魏娜  刘力  徐德生 《上海医药》2007,28(4):167-169
近年来,开发非侵犯性药物输送技术已成为新的技术热点,随着对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的深入了解,人们更加认识到经呼吸道给药是一种集靶向与非侵犯性于一身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经呼吸道递送给药的新剂型进行综述。1肺部给药新剂型肺部给药系统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药物经呼吸道给药,可直接进入肺部。肺部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肺泡表皮薄,肺血容量丰富,肺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衔接紧密,药物易通过肺泡表面被快速吸收,且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而递送到全身,使用较为方便。目前,除传统的气雾剂、喷雾剂外,雾化…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可以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此外,其反应位点多,可制成不同性质的衍生物,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综述对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抗癌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配体与药物结合,形成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配体发挥导向物作用,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细胞(或组织),实现主动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增加药效。文中介绍了以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蛋白质(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多糖(半乳糖、甘露糖、透明质酸)、整合素等生物大分子为配体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