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骨科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椎骨内麻醉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热敷腹部等物理刺激,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腧穴热敏灸新疗法,观察2组的排尿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达53.3%,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炙治疗骨科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恢复正常的排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具备了自我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膀胱压力、最大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压力、膀胱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尿失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纠正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康复,使尿潴留患能自控。方法:(1)对患说明排尿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患的合作;(2)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3)间隙性导尿。结果:尿潴留患经过康昨训练,能自主控制小便排出,有效率>95%。结论:增加膀胱内压,促进膀胱收缩与间隙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自主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常规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并挖掘临床选穴规律.方法:(1)选取我院行肛肠手术而导致尿潴留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常规护理组予诱导导尿和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2)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有关腧穴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研究,通过SPSS Modeler 15.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运用频次、核心腧穴组合及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1)热敏灸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和改善首次排尿量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2)共纳入148篇研究,包括148个腧穴处方,涉及47个腧穴,三阴交、中极、关元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最常用的腧穴,任脉及足太阴脾经是最常用的取穴经脉.结论:热敏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将同类腧穴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病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晓虹  张秋  王玉珍  程巍萍 《吉林医学》2011,(31):6688-6689
膀胱护理是对因神经性原因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失调而实施的特殊护理,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如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则会因此而延缓康复进程,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继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对因胸10-腰1脊髓损伤引起尿潴留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等膀胱康复护理技术而达到膀胱功能平衡,效果突出。表明胸10-腰1脊髓损伤引起尿潴留的膀胱护理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荣  韦利玲 《右江医学》2011,39(2):239-240
<正>脊髓损伤患者因脊髓休克,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而导致尿潴留,传统的治疗方法靠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长期使用导尿管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感染等。临床上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反射,不施行或少施行留置导尿,并指导患者学会  相似文献   

7.
陈荣良 《医学综述》2011,17(23):3627-3629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上按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分别表现为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尿道交感神经性括约肌协同失调。中医,特别是针灸对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采用关元、八髎、阴陵泉、三阴交、曲骨、中极、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研究其原因可能为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排尿中枢和膀胱周围组织以及进行了某种神经体液调节,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尿失禁和尿潴留.损伤后早期主要为尿潴留,临床一般采用留置导尿,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因此,解决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成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对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利用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15例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探究分析脊髓损伤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15例早期均留置Foley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后期6例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开放,9例间歇插管导尿,同时应用物理疗法诱发逼尿肌反射,并训练病人增加腹压协助排尿。恢复自主排尿时问:伤后3个月13例,伤后半年2例;无转泌尿外科继续治疗者。结论 在脊髓损伤所致尿潴留的护理中,只要适时合理地运用导尿技术,正确指导病人给予有效的协助与配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45例按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按随机数字各表分为两组: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2例,对照组12例,不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1例,对照组1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及间歇性清洁导尿;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及间歇清洁导尿,疗程为20d。治疗前后采用简易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法测出残余尿量;记录患者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奥昔布宁类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前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中的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减少率,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增加率以及奥西布宁类药物使用减少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容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重建膀胱功能训练的作用,提高截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63例截瘫患者分阶段联合应用无菌间歇导尿、膀胱区脉冲短波及针灸治疗,制订个体化膀胱功能重建训练计划。结果 63例截瘫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治疗,均在4周内恢复自主排尿,训练成功率达100%。结论重建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1~3M恢复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无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采用间歇导尿术对改善脊髓损伤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致尿潴留容易引起膀胱及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现就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作如下陈述:  相似文献   

14.
冯江学 《广西医学》2012,34(10):1407-1409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有效的修复治疗方法进行功能重建是临床上的难点.文中介绍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康复方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康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h,3次/...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可以引起控制排尿功能的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从而导致储尿、排尿功能障碍.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对其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对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其早日重返社会,以及延长其生存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春林 《当代医学》2000,6(11):31-31
如何改善截瘫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截瘫病人的可控性排尿,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1995年以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初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我们开展了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截瘫后痉挛性膀胱的研究;将12只家犬,制成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模型,并根据骶神经切断方式分成4组。通过尿动力学检测及电生理学观察,记录骶神经根切断前后各项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选择性切断犬S_1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望宁 《当代医学》2011,17(31):16-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共49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无菌间歇导尿组17例,清洁间歇导尿组16例,保留导尿组16例(该组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为期1个月的无茵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和保留导尿。并对所有患者的尿常规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无茵间歇导尿组、清洁间歇导尿组和保留导尿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9%、6.3%和87.5%,对照组明显高于间歇组(P〈0.05),无菌间歇导尿组低于清洁间歇导尿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在训练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残余尿在试验前后差异显著(P〈0.05),但无菌间歇导尿组与清洁间歇导尿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清洁间歇导尿可促使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并能增强患者的自尊及自主权,建立反射性膀胱自行解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  解永林  李春青  洪云峰  赵莉 《吉林医学》2007,28(14):1546-154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24例SCI患者采用留置尿管期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间歇导尿期行手法排尿及寻找扳机点建立反射性排尿等系统的训练方法,观察疗效。结果:2例患者在2周内拔除了尿管,10例在3周内拔除了尿管,12例在22~63d内拔除了尿管,20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2例须行手法排尿,1例须行间歇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结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捐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观察疗效。结果在3周内拔管者5例,25~54天拔管者15例。16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手法排尿者3例,伴有尿失禁者1例,需配合假性导尿。结论利用留置导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家,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