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双氢青蒿素抑制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将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双氢青蒿素于咪喹莫特处理前1 h灌胃处理。结果:PASI临床评分和小鼠背部皮肤大体变化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明显抑制小鼠红斑、银屑和皮肤厚度,呈剂量依赖性,且PASI临床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明显抑制表皮增厚,钉状突起明显缩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使小鼠皮肤中Ki67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相对于模型组,双氢青蒿素处理小鼠在银屑病诱导后的第3天和第6天小鼠皮损组织中的IL-1β、IL-18、IL-6以及CXCL-1表达显著下降,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计量依赖性(P<0.05);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明显抑制银屑病小鼠皮损中NF-κB(p65)和p-p38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P<0.05),磷酸化ERK的表达在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TG1敲除对小鼠银屑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用8~10周雌性PTTG1 KO小鼠和WT小鼠,咪喹莫特连续5 d涂抹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模型;进行PASI评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表皮细胞Ki67蛋白表达;q PCR检测皮肤组织中Keratin 10、Filaggrin、TNF-α、IL-23α、IL-17α、IL-12β、IL-1β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均出现增厚、红斑和鳞屑等症状,PTTG1 KO模型组小鼠的PASI评分比WT模型组小鼠高;与WT模型组小鼠相比,PTTG1 KO模型组小鼠表皮中Ki67阳性细胞数目无差异,Keratin 10和Filaggrin m RNA表达也无差异;PTTG1 KO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IL-12β、IL-1βA表达较WT模型组高,但IL-23α和IL-17αm 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TG1敲除不能改变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发生,PTTG1敲除能加重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能通过影响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泌型糖蛋白Slit2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中Slit2的定位,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Slit2的表达。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IMQ模型组、Slit2 siRNA组、Slit2蛋白低剂量组(100 ng/ml)、Slit2蛋白高剂量组(300 ng/ml),每组6只小鼠。每天对小鼠皮肤进行PASI评分,HE染色测量表皮厚度,计数各组真皮内炎症细胞数及血管密度,RT-PCR检测各组皮损处IL-23、IL-17A、IL-22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皮损处Ki67表达及CD3 T细胞数量。结果 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模型皮损处Slit2的表达升高。相较于模型组,Slit2 siRNA处理后PASI评分增加,表皮变厚、表皮细胞增殖程度增加,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及血管密度升高,IL-23、IL-17A、IL-22 mRNA水平升高,CD3 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给予重组Slit2蛋白处理后,PASI评分降低,表皮变薄,表皮细胞增殖程度降低,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及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皮损处肥大细胞激活及银屑病皮炎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每日分别对SPF级Gal3野生型(Gal3+/+)和Gal3基因敲除(Gal3-/-)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处涂抹相同剂量咪喹莫特乳膏,连续5 d以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背部大体病变,并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评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皮损组织细胞因子il-1、il-17表达,比较Gal3+/+小鼠和Gal3-/-小鼠银屑病炎症的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比较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肥大细胞活化标志物如类胰蛋白酶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分布等差异。结果:连续应用咪喹莫特乳膏后,Gal3-/-小鼠背部出现鳞屑、浸润斑块和红斑等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而Gal3+/+小鼠背部出现细小鳞屑与少量浸润,Gal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L-23/IL-17炎症轴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咪喹莫特组,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比检测两组小鼠血清及皮损组织中细胞因子谱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对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及脾细胞成分。结果: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红斑、鳞屑、增厚等典型的银屑病样皮损,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呈现一个抛物线型的动态变化;经咪喹莫特外用刺激后,小鼠皮肤及血清中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Th1、Th2和Treg类细胞因子含量及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IL-23/IL-17轴细胞因子表达也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咪喹莫特组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升高,约为正常对照组的3~4倍,Treg细胞比例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结论: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的皮损症状、病理学特征及细胞因子改变都与银屑病相似,是进行银屑病研究可行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制备后第1~8天可模拟疾病的发展阶段。Th17细胞活化及IL-23/IL-17轴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也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且伴随Treg 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反馈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养血方组和养血解毒方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的方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动态观察皮损变化并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通过皮肤水/油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油含量;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改变并检测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皮损表现均优于模型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皮肤水分/油分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背部皮损表现和皮肤水分/油分含量优于养血方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低于养血方组;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皮损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养血方组;real-time PCR显示养血方组与养血解毒方组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IL-1β的mRNA相对表达低于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皮损表现无明显差异,皮肤水/油分含量和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优于甲氨蝶呤组。结论: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可通过降低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含量,减轻免疫反应,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同时养血解毒方效果优于养血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银屑病小鼠17型辅助T(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退银汤组[66.60 g/(kg·d)]、 EsA低剂量组[5 mg/(kg·d)],EsA中剂量组[10 mg/(kg·d)],EsA高剂量组[20 mg/(kg·d)],每组8只。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情况; 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退银汤组、 EsA各组PASI评分降低,退银汤组与EsA高剂量组降低较明显;各用药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减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各用药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EsA高剂量组IL-6含量接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EsA可能通过降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ORγt转录因子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8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给药组、RORγt-/-给药组,用PASI评分观察小鼠模型皮损的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鼠皮损组织中的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局部给予咪喹莫特后野生型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增厚典型银屑病样皮损,RORγt-/-给药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RORγt-/-组IL-22、IL-17、IL-23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给药组。结论 RORγt转录因子调控Th17细胞因子IL-22、IL-17表达和该模型疾病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STAT3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6只,采用外用咪喹莫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分别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皮损Th17类细胞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皮损STAT3通路蛋白(STAT3、p-STAT3、JAK3、p-JAK3和SOCS3)的表达水平。结果:(1)养血解毒汤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HE染色观察发现养血解毒汤组皮损表皮增生较模型组少,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皮肤厚度降低(P0.01);(2)养血解毒汤组皮损油分和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3)养血解毒汤组PCNA阳性表达远低于模型组(P0.01);(4)养血解毒汤组脾脏重量低于模型组(P0.05);(5)养血解毒汤组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此外,p-STAT3和p-JAK3表达量亦低于模型组,而SOCS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养血解毒汤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减少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的分泌,由此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_γ4~+γδT细胞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组和V_γ4清除型组。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模型后,采用PASI评分标准分别评判2组小鼠银屑病模型皮损的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小鼠正常及炎症时真皮组织中V_γ4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检测2组小鼠正常及炎症时真皮组织蛋白IL-17、IL-23、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6 d涂抹0.5%咪喹莫特乳膏后,野生型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域出现红斑、鳞屑、斑块的典型银屑病样皮损比V_γ4清除型组小鼠严重。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野生型组正常小鼠真皮细胞内在少量的V_γ4T细胞,炎症时该细胞数量增多,V_γ4清除型组正常及炎症小鼠均无V_γ4T细胞表达。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到V_γ4清除组小鼠真皮组织蛋白IL-17、IL-23、IL-1β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也低于野生型组。结论清除小鼠体内V_γ4T细胞后,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减轻,同时IL-17、IL-23、IL-1β3种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凉血解毒方,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皮损复发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通过调节皮肤屏障治疗及延缓银屑病复发提供生物学证据。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氨甲蝶呤)组、活血解毒方组和凉血解毒方组,小鼠背部剃毛后给予咪喹莫特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初次干预7 d后,间隔30 d,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仅涂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复发皮损模型。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水油笔检测皮损表皮含水量;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表皮Ki67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兜甲蛋白(loricrin),真皮中紧密连接蛋白claduin-1、claudin-7和occludin的表达及CD3+T淋巴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occludin的表达。结果:活血解毒方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可增加皮损区表皮水分含量(P0.05),减少表皮Ki67和loricrin的异常表达和真皮CD3+T细胞浸润(P0.01),增加claudin-1、claudin-7和occludin的表达(P0.05),增强紧密连接的结构完整性。活血解毒方亦可减轻二次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现,降低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恢复受损的表皮屏障功能,从而减轻银屑病复发皮损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3(IL-33)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和咪喹莫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不同浓度IL-33刺激HaCAT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C3、Beclin1和p-STAT3的表达。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MQ组(背部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样皮损模型)和IL-33处理组(腹腔注射IL-33)。Western blot检测皮损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 ng/mL的IL-33处理组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作用最明显(P<0.05),同时,IL-33可促进LC3、Beclin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P<0.05)。在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Q组小鼠背部出现鳞屑和红斑伴有表皮增厚,而IL-33处理组与IMQ组相比小鼠背部皮损鳞屑、红斑及增厚更明显(P<0.01)。IL-33处理组皮损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IMQ组(P<0.05),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IMQ组(P<0.05)。结论IL-33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加重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敲除白细胞介素20受体2(IL-20R2)对咪喹莫特致小鼠银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IL-20R2基因敲除(IL-20R2~(-/-))小鼠、野生型IL-20R2~(+/+)小鼠, 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IL-20R2 mRNA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IL-20R2蛋白水平。在各种小鼠背部裸露皮肤连续涂抹咪喹莫特7 d,每日观察拍照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取背部皮肤进行HE染色观察皮肤的病变情况。结果与IL-20R2~(+/+)小鼠相比, IL-20R2~(-/-)小鼠皮肤组织IL-20R2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这些小鼠涂抹咪喹莫特后几乎不出现银屑病样症状,而野生型小鼠随着涂抹咪喹莫特天数的增加银屑病样症状不断加重。结论敲低IL-20R2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通过比较BALB/c和C57BL/6两种遗传背景的C5aR+/+和C5aR-/-小鼠的病理表现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遗传背景对C5aR在银屑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分为4组:C5aR+/+BALB/c、C5aR-/-BALB/c、C5aR+/+ C57BL/6和C5aR-/-C57BL/6小鼠组。咪喹莫特涂抹小鼠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动物模型。依据PASI(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评价各组小鼠的皮损程度;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qRT-PCR检测皮损组织中IL-17A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引流淋巴结和皮损局部组织中分泌IL-17A的γδ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与同背景C5aR+/+小鼠相比,C5aR-/-小鼠银屑病样表型显著减小;相比BALB/c背景的C5aR+/+(或C5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咪喹莫特(imiquimod, IMQ)诱导小鼠慢性银屑病样皮炎模型, 探讨补体C5a/C5aR1通路在该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IMQ涂抹(每2天1次, 共8次)小鼠背部皮肤建立慢性银屑病样皮炎模型。比较BALB/c(C5aR1+/+)及C5aR1基因敲除(C5aR1-/-)小鼠皮炎程度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immu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皮损组织表皮细胞增殖(Ki67)、角蛋白K6/K14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Ly-6G)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皮损组织角蛋白K6/K14及炎症因子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皮损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及IL-17A应答。结果 IMQ可诱导银屑病皮炎典型表型, 如银屑、红斑及皮肤增厚。HE染色提示表皮角质细胞异常增殖、棘皮症、微脓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真皮毛细血管异常增生。与C5aR1+/+小鼠比较, C5aR1-/-小鼠皮炎表型明显减轻, 角质细胞异常增殖、角蛋白K6/K14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降低;qRCR检测同样发现C5aR1-/-小鼠角蛋白K6/K14、炎症因子(IFN-γ、MIP-1α、IL-1β和T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对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CC趋化因子受体6(CCR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凉血解毒汤中药治疗组和趋化因子CCL20单克隆抗体(阳性药)治疗组。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情况。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厚度。采用real-time PCR检小鼠皮肤组织样本中CCL20和CCR6表达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大量鳞屑和红斑,表皮增厚;与银屑病模型组小鼠比较,凉血解毒汤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轻,红斑、鳞屑以及表皮增厚程度轻于模型组,PASI分数降低,皮肤组织CCL20以及CCR6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趋化因子CCL20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小鼠银屑病皮损程度较轻,红斑、鳞屑以及表皮增厚程度轻于模型组,PASI分数降低,皮肤组织CCL20以及CCR6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凉血解毒汤可能通过下调CCL20/CCR6的表达来减轻银屑病小鼠的皮肤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TAT1信号分子和T-bet转录因子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疾病模型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将雄性8周龄129和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咪喹莫特诱导组,将雄性8周龄STAT1-/-小鼠和T-bet-/-小鼠分为STAT1-/-咪喹莫特诱导组、T-bet-/-咪喹莫特诱导组,依据PASI评分标准记录评价小鼠银屑病疾病模型的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疾病模型中皮损组织的形态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来评价其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疾病模型的皮损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局部给予咪喹莫特诱导后4种小鼠(129、C57BL/6、STAT1-/-、T-bet-/-)背部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红斑、鳞屑、炎症细胞浸润。与T-bet-/-对比,STAT1-/-给药组皮炎反应更严重。与野生型给药组相比,STAT1-/-给药组分泌的IL-22水平明显升高而IL-17升高不明显。结论 STAT1信号分子可能通过除Th17细胞分泌外的其他途径调控IL-2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银屑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B7H4-Ig 融合蛋白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ELISA 法测定高压注射重组质粒在体内的表达水平;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治疗组高压注射mB7H4-Ig 质粒而对照组注射Flag-Ig 质粒,HE 染色检测皮损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结果:高压注射后小鼠体内可表达mB7H4-Ig 融合蛋白;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治疗组小鼠皮肤的银屑病皮损炎症症状及病理改变相对较轻,PASI 分数降低,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CD4+ T 细胞比例上调。结论:mB7H4-Ig 融合蛋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因而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皮损病变,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采用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蛋白注射后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免疫组化观察表皮增殖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样本中CCL20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增加;CCL20蛋白复合胶带剥脱组(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重,红斑、鳞屑、浸润以及表皮增厚程度高于单纯胶带剥脱模型组;CCL20单克隆抗体组(anti-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轻,红斑、鳞屑、浸润、表皮增厚以及表皮细胞增殖程度轻于咪喹莫特模型组,皮肤组织CCL20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CCL20蛋白可加重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免疫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活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变化情况。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反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程度;检测CD3、CD11c、F4/80和Gr-1反映炎症浸润程度;检测CD31以反映血管增生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鳞屑红斑,皮损增厚;皮损组织表现为表皮棘层增厚,角化不全和微脓肿;真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胶囊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症状缓解,PASI分数降低,表皮角化不全减轻,角质形成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减弱,新生血管减少。结论: 凉血活血胶囊可通过影响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而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