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利奈唑胺群体药动学软件(Next Dose-Linezolid)在中国人群的预测能力,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住院患者,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 m L·min-1),筛选出已测定过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患者共计38例。将患者的利奈唑胺给药剂量及相关个体化信息输入Next Dose-Linezolid,并输入PK/PD靶值,使用贝叶斯反馈法估算出患者个人的药动学参数,预测出AUC/MIC达标(100 mg·L-1·h-1)所需的剂量方案,并通过临床病例验证该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的平均谷浓度为(1.72±2.54)mg·L-1,以Next Dose-Linezolid运算后预测的表观分布容积为(20.94±9.32)L,清除率为(5.52±1.88)L·h-1,以AUC/MIC达标所需的剂量方案为(588.27±206.86)mg,q12h。将由Next Dose-Linezolid预测的剂量方案应用于患者,经临床病例验证,疗...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21,(1):158-161
利奈唑胺是临床常用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药物,其个体间药动学差异大。本文通过查阅当前发表的利奈唑胺群体药动学文献,提取建模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与综述,以期为利奈唑胺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相关文献表明利奈唑胺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体重、年龄、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临床制订给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3.
彭颖  黄桦  聂波  张瑶  柳汝明 《药学进展》2020,44(6):426-432
环孢素A是一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目前常用于预防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因环孢素A治疗窗窄,体内药动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在临床上需个体化用药。群体药动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药动学参数群体值模型,定量考察人口学特征、遗传因素及联合用药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在个体化用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环孢素A的药动学特点及群体药动学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归纳影响环孢素A药动学过程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制定环孢素A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伏立康唑群体药动学软件(NextDose-Voriconazole)在中国人群的预测能力,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住院患者,筛选出有测定过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患者共计38例。将患者的伏立康唑给药剂量及相关的个体化信息输入NextDose-Voriconazole,并输入PK/PD靶值,使用贝叶斯反馈法估算出患者个人的药动学参数,预测出AUC0-24/MIC达标所需的剂量方案,并通过临床病例验证该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后的实际浓度为(2.9±1.7)mg·L-1,以NextDose-Voriconazole运算后预测的表观分布容积为(98.2±22.0)L,清除率为(5.3±2.7)L·h-1,以AUC0-24/MIC达标所需的平均剂量方案为(252.0±98.0)mg,q12h。将NextDose-Voriconazole预测的剂量方案应用于患者,经临床病例验证,疗效较为满意,不良反应小。结论 NextDose-Voriconazole对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5.
林艳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4):293-297,346
群体药动学运用经典的药动学原理结合统计学方法,以稀疏数据预测患者血药浓度,可达到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和指导临床个性化给药的目的。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实例综述群体药动学应用于治疗窗窄的药物、个体差异大的药物、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和鼻饲2种不同给药途经下利奈唑胺的药动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3年8月-2014年3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6例ICU患者,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滴注组4例,鼻饲管给药组2例,2组均给予利奈唑胺600 mg/q12h,于给药后第5天的0,0.5,1,2,3,4,6,8,12 h采取静脉血1 mL,监测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结果:6例患者的Cmin变化范围为3.59~19.82 μg·mL-1,其中2例超过了安全临界值10 μg·mL-1,AUC0-12 h变化范围为116.7~305.5 μg·h-1·mL-1,Cmin与AUC0-12 h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997,P=0.001)。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PK/PD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细菌耐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曹勤  姚瑶  葛卫红 《医药导报》2012,31(12):1604-1606
丙泊酚为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其功能主治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用药时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丙泊酚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因而需要采用个体化给药的方式。综述年龄、体质量、性别、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因素对个体化给药的影响及国内外对丙泊酚群体药动学所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奈唑胺是使用广泛的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本文总结利奈唑胺在重症患者中药动学的主要变化,为利奈唑胺在重症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重症患者中利奈唑胺的吸收和分布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肝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等会影响利奈唑胺的清除率,导致治疗浓度发生变化,影响治疗效果.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时,建议实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发基于建立的成人和老年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的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个体化给药软件。方法:根据已建立的成人和老年VCM的PPK模型信息,运用MyEclipse、SQL Server、JRE等工具软件研发VCM给药软件。软件开发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和二次开发。结果:研制的VCM给药软件可实现感染患者信息输入和管理,软件通过接口调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不仅能预测多种具体VCM给药方案下的血药浓度,供临床医师制定初始用药方案参考,而且能结合已有的血药浓度监测信息和贝叶斯反馈法更精准地预测血药浓度,辅助临床医师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软件应用于VCM血药浓度解读,药师向临床做出剂量调整建议。采纳建议组患者复查的血药浓度均达到目标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本研究基于VCM的PPK模型研制的给药软件能快速方便地辅助成人和老年感染患者VCM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角膜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滴入利奈唑胺滴眼液5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眼角膜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0~120 h,利奈唑胺在兔眼角膜中的最高浓度为(58.62±15.48)μg.g 1,消除半衰期t1/2为(38.09±11.5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t为(2 459.02±508.95)μg.h.g 1,AUC0∞为(2 834.13±578.96)μg.h.g 1。结论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角膜中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组织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利奈唑胺属于新型口恶唑烷酮类药物,对于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社区、院内感染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在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在利奈唑胺研究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价中国成人患者的利奈唑胺给药方案。方法:基于先前利奈唑胺的药动学参数以及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中国成人患者不同利奈唑胺给药方案的药效学目标达标概率(PTA)和累计反应分数(CFR),从而优化给药方案。结果:对于药效学指标AUC0~24 h/MIC≥100,当MIC为2 mg·L-1时,只有900 mg q12h能够达到目标。对于药效学指标100%f T>MIC,当MIC≤2 mg·L-1时,当前所有给药方案只有600 mg q12h和900 mg q12h能达到PTA≥90%。对于药效学指标AUC0~24 h/MIC≥100的CFR值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只有900 mg q12h能够达标,表皮葡萄球菌1200 mg q24h、600 mg q12h 和900 mg q12h能够达标,肺炎链球菌所有方案都能够达标;而对于药效学指标100%f T>MIC的CFR值中,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都是600 mg q12h和900 mg q12h能够达标,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只有900 mg q12h能够达标。结论:当前的常见临床给药方案600 mg q12h基本能够达到临床疗效;但需要结合MIC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李璠  刘晓玲 《抗感染药学》2019,16(2):195-199
目的:评估万古霉素计算器(vancomycin calculator)及JPKD-vancomycin(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软件,简称JPKD)在医院感染患者中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5月间医院临床收治的及接受药师会诊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资料,排除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无水肿和液体复苏),设定并输入患者的个体参数,计算出患者万古霉素初始给药剂量,在应用万古霉素第4剂后第5剂前30 min,采集血样标本检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如其血药浓度未达标,采用JPKD软件(采用贝叶斯剂量反馈法)输入患者的第1次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及其相关的个体化信息,估算出患者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再输入万古霉素第2次预估给药剂量,每次给药间隔时间及输注时间,由软件依据上述参数估算出更改剂量后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并通过临床病例实际测定结果予以验证。结果:所有以JPKD调整后估算的谷浓度为(12.8±5.9)μg/mL,经调整患者血药浓度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JPKD调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具有指导性意义,并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17):2339-234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变化。方法:10例重症神经外科患者入组,应用利奈唑胺(600 m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静脉滴注60 min)治疗脑室外引流引起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当药物达稳态后测定其在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参数,结合微生物学评价其药效学指标。结果:利奈唑胺在用药2.5 h达到峰浓度(cmax)(5.5±2.5)μg/ml,其谷浓度(cmin)是在用药0和12 h时出现,分别为(3.1±1.3)μg/ml和(3.3±1.8)μg/ml;AUC0-12 h为(105±59)μg·h/ml,性别对AUC0-12 h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112±58)μg·h/ml,女性:(104±49)μg·h/ml,(P>0.05)];药物对脑脊液的平均穿透率为67%;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时,AUC0-24 h/MIC的值为112.6,浓度>2μg/ml的时间是(11.2±2.8)h,抗菌药物超MIC时间(T>MIC)占100%,90%MIC(MIC90)≤4μg/ml时,AUC0-24 h/MIC90的值为57.1,T>MIC占54%。结论:利奈唑胺对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有良好的穿透率,常规剂量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拟将成人利奈唑胺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和药动学参数外推至儿童,并应用外推模型考察利奈唑胺在儿童群体中的暴露量-效应关系,为重症感染患儿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MRSA感染的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剂量利奈唑胺静脉滴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变化以评价临床疗效;以患儿药动学数据对成人利奈唑胺PPK模型进行校正,计算患儿个体药动学参数并验证外推模型的预测性能;应用ROC曲线分析AUC0-24h/MIC、Cmin与疗效的关系,根据AUC0-24h/MIC的最佳切点值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价最佳切点值对疗效预测的意义。结果:外推模型公式对儿童群体药动学参数的预测性能良好;AUC0-24h/MIC作为疗效预测指标的准确性比Cmin更高(AUCROC>0.8,P<0.05),且最佳切点值为AUC0-24h/MIC=95;治疗结束后,AUC0-24h/MIC ≥ 95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UC0-24h/MIC<95组(91.30%vs 35.71%,P<0.05);AUC0-24h/MIC ≥ 95组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AUC0-24h/MIC<95组(2.87±1.87 vs 4.86±1.10,P<0.05)。结论:成人利奈唑胺PPK模型可成功外推至儿童群体并应用于药物暴露-效应关系的考察,在抗菌治疗过程中维持AUC0-24h/MIC ≥ 95对于获取最佳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CNKI、PUBMED等文献库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介绍利奈唑胺在不同疾病中PK/PD特点,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PK/PD参数为依据,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由于不同病理生理因素与其PK/PD特点,研究优化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体药动学及其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即药动学的群体分析法.它研究给予标准剂量药物时个体之间血药浓度的变异性。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导致药物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PPK正是要定量描述这些因素对药物处置的影响,即对药动学参数,如吸收速率常数(Ka)、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儿童重症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纳入63例患儿,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K/PD在不同年龄、性别患儿中分布无差异;谷浓度≥2 mg·L-1或AUC/MIC≥80时,治疗有效率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PPK)和贝叶斯原理,建立奥卡西平的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工作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儿口服奥卡西平后的PPK模型和JPKD-Bayesian软件建立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00例癫痫患儿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患儿按设计方案规律服药2~4周后测定10-羟基卡马西平的稳态血清谷浓度并与模型预测值相比较,计算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平均相对预测误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内的比例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个体化给药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54±2.00)mg·L~(-1),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1.75±1.09)mg·L~(-1),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3.86±14.56)%,其中分别有78%和96%的血药浓度数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以内。血药浓度预测值对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87.8%。上述验证结果说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用于儿科患者实施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和完整的工作模式,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伏立康唑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一些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药动学复杂多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影响伏立康唑代谢的重要因素,包括药物相互作用、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炎症状态;总结了各国指南中对伏立康唑TDM指征、有效浓度范围、剂量调整等方面的推荐;并对不同人群中伏立康唑应用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推进伏立康唑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