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发病0~3 h、3~6 h 和6 h 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 h(66.7%)和3~6 h(85.71%)时间段显著高于cTnI(16.67%、61.9%)和CK-MB(8.3%、66.7%);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K-MB,比cTnI低.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研究对象,测定2组的蛋白肽类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及酶学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测定AMI患者2~4 h内CRP、cTnI、CK-MB、AST的阳性率。结果 AMI的CRP、CK、CK-MB、AS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2~4 h内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cTnI、CK-MB、AST都是检测AMI患者心肌损伤的良好指标,但蛋白肽类标志物CRP、cTnI的价值要高于酶学标志物CK-MB、AST,在临床诊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做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H-FABP?cTnI以及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胸痛发作0~3h、3~6h和6~12h内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H-FABP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优于cTnI、CK-MB (P0.05)。结论 H-FABP检测对于早期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探讨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怀疑AMI的患者70例,入院时即采静脉血并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并依照WHO标准确诊为AMI的患者为观察组(n=30例),非AMI患者为对照组(n=40例),比较两组的cTnI、Mb、CK-MB的血清浓度。结果:观察组cTnI、Mb、CK-MB的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Mb和CK-MB(P<0.05),CK-MB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nI和Mb(P<0.05)。结论:心脏标志物血清水平的测定将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反映了病情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短期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急诊PCI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3.0 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以上.检测各时间段H-FABP和CK-MB、CTnI峰值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9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H-FABP和CK-MB、CTnI峰值水平较对照组降低,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对AMI行急诊PCI患者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心肌功能;H-FABP检测有利于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确诊为AMI组95例,非AMI组43例,检
测两组患者发病<3 h、3~6 h及6~12 h的血清CK-MB、c TNT和H-FABP水平,并比较2组CK-MB、c TNT和H-FABP不同时间
血清水平;比较CK-MB、c TNT和H-FABP在AMI发病<3 h、3~6 h及6~12 h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MI组血清
H-FABP在AMI后<3 h即明显升高(P<0.01),3~6 h及6~12 h进一步升高(P<0.001);血清cTnT在发病3 h内无明显升高,3~6 h
轻度升高(P<0.05),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1);CK-MB在发病3 h内及3~6 h均无明显升高,发病6~12 h水平显著升高(P<
0.05)。AMI发病<3 h、3~6 h 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K-MB、c TNT(P<0.05),发病6~12 h血清H-FABP诊断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T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CK-MB(P<0.05)。结论AMI患者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
对AMI早期<3 h及3~6 h)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刘旭武 《当代医学》2021,27(10):88-90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115)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85).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床旁快速检测,分析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6 h组患者H-FABP、MYO水平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两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TEMI组患者H-FABP、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4、0.910、0.948,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9、0.775、0.890,H-FABP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P<0.05),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P<0.05).H-FABP与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及D-Dimer(P<0.05).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FABP的临床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胸痛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分为三组:甲组,<3h;乙组,3~6 h;丙组,>6 h,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CK-MB、cTnI以及H-FABP水平的变化,比较它们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甲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90.3%,明显高于CK-MB的9.2%和cTnI的45.7%,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84.3%,与CK-MB(88.3%)和cTni(87.5%)比较,无明显差别,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②乙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99.2%,明显高于CK-MB的55.3%和cTnI的65.2%,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94.3%,与CK-MB(88.8%)和cTnI(94.5%)比较,无明显差别,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③丙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88.5%,与CK-MB的90.2%和cTnI的76.3%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94.3%,与CK-MB(94.8%)和cTnI(99.5%)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FABP水平检测对AMI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传统的CK-MB和cTnI,但特异性与传统的CK-MB和cTnI相比,并无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沈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419-24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梗三联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层析法对40例患者标本同时做血清hs-CRP及cTnI、Mb、CK-MB检测,进行动态分析,同时设38例健康对照组。结果:动态检测不同时间段的hs-CRP和cTnI、Mb、CK-MB,AMI患者的血样hs-CRP及cTnI、Mb、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率为100%。结论:hs-CRP与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并且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AB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7天内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第7天时的血清H-FAB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的敏感性高于cTnI和CK-MB,而H-FABP的特异性高于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AMI的检测指标之一,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WHO诊断AMI标准,将80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AMI组(46例)和非AMI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定量测定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的Myo、cTnI及CK-MB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Myo的灵敏度为97.8%,特异性为73.5%;cTnI的灵敏度为80.4%,特异性为97.1%;CK-MB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82.3%。结论Myo、cTnI、CK-MB是一系列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分析对AMI塞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 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程海涛 《吉林医学》2012,33(27):5846-5848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与单独检测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心肌梗死组的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低于非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Myo、cTnI、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提供与梗死面积有关的定性信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其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及35例对照组CK-MB、Mb、cTnI进行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Mb、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相关检查项目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Mb、cTnI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引起心肌损伤时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心肌坏死标志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126例患者6 h复苏治疗达到预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目标.患者入院采血,测定乳酸清除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并于治疗6 h和24 h取血检测乳酸清除率水平.分析乳酸清除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酸清除率>10%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P<0.01);存活组乳酸清除率及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P<0.01);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MYO、CK-MB的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患者预后病死风险单独判断中的价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P<0.01);6h乳酸清除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和95%CI值明显高于单用乳酸清除率和单用心肌损伤标志物(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联合cTnT、MYO、CK-MB、NT-proBNP等心肌标志物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且评估效果显著高于各指标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 h、4~6 h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性为96.15%,准确度为85%,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6.77%,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和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和SM组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特的特异性,所以是AMI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102例患者,其中47例为AMI患者,55例为非AMI患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发病0~3h、6~9 h及12~24 h后血清中的H-FABP,并与cTNI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个心肌标志物在诊断AMI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h(93.33%)和6~9h(100%)时间段显著高于cTNI[(0)和(90%)];在诊断的特异性上二者相当(均为98.1%).结论 联合检测H-FABP、cTNI将在AMI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冠脉微血管功能、心肌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0例AMI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采用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冠脉微血管功能指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指数(CFR)]、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红蛋白(MYO)、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及不良反应(出血、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cTnI、CK-MB、NT-proBNP水平及血清hs-CRP、IL-6、MYO、Periostin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MR、CFR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