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心理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理因素对胃癌发生的影响,为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75例胃癌患及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结果 精神刺激(OR=1.83)和精神压抑(OR=1.50)为胃癌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后,比值比分别为1.47和1.79。结论 心理因素对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湖南省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对 175对病例及对照进行饮食及生活行为问卷调查。用比值比(OR)来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 ,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影响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饮酒 (OR =1.5 8,95 %CI1.18~ 2 .13)、饮食不规律 (OR =2 .0 0 ,95 %CI 1.34~ 3.10 )、高盐饮食 (OR =1.82 ,95 %CI 1.2 1~ 2 .74 )等 ;饮绿茶 (OR =0 .4 7,95 %CI 0 .2 6~ 0 .85 )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纠正不良的饮食及生活行为 ,经常饮绿茶可能减小胃癌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湖南省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75对病例及对照进行饮食及生活行为问卷调查,用比值比(OR)来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OR=1.58,95% CI1.18-2.13),饮食不规律(OR=2.00,95%CI 1.34-3.10),高盐饮食(OR=1.82,95%,CI1.21-2.74)等;饮绿茶(OR=0.47,95%CI0.26-0.85)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纠正不良的饮食及生活行为,经常饮绿茶可能减少胃癌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发胃癌病例128例,按年龄、性别和居住地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强相关因素。结果:吸烟(OR=2.687,OR=5.031)、慢性胃病史(OR=4.640)、喜吃腌制食物(OR=2.429)、精神因素(OR=1.808)和蔬菜果品(OR=0.532)入选以胃癌为结果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吸烟、慢性胃病史、喜吃腌制食物、精神悲观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食蔬菜果品可降低胃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匹配条件为:性别、民族、地区、职业及年龄(±3岁)对LDH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62对调查对象中,多因素分析发现脊柱负荷越大,LDH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大(OR=2.885);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高(OR=1.935)、肥胖(OR=2.090)、偏好辛辣食物(OR=2.690)、睡床越软(OR=1.610)、居住环境潮湿(OR=2.351)、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数越少(OR=2.488)、一二级亲属中有该病的家族史(OR=2.349)都是LDH的危险因素。结论LDH的发生与生物因素、生活方式、脊柱负荷大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毅  李宁华  曾平 《北京医学》2004,26(5):324-32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崇文区331例50岁以上骨折患者和993例对照者进行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发现骨折与身高(OR=1.045)、家族史(OR=4.718)、30~50岁的体育锻炼(OR=0.626)和目前承担的家务情况(OR=0.547)有关.结论身高、阳性家族史是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50岁前的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是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理因素及烟酒茶嗜好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胃癌发生与心理因素及烟酒茶嗜好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1994~2003年关于心理因素及烟酒茶嗜好与胃癌关系的22篇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累计病例5265例。对照12539例。结果:各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95%CI分别为;性格忧郁3.42(2.35~4.99)、精神压抑2.45(1.94~3.10)、精神创伤2.31(1.75~3.05)、饮酒1.90(1.56~2.32)、吸烟1.75(1.46~2.10)、饮茶0.52(0.41~0.66).结论:性格忧郁、精神压押、精神创伤、饮酒、吸烟是影响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饮茶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7例)及同期入院的外科非肿瘤女性患者(107例)进行调查,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乳腺癌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OR=10.078,95%CI=2.873~35.355)、初潮初产间隔时间长(OR=2.552,95%CI=1.259~5.173)、A型性格(OR=1.932,95%CI=1.060~3.523)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豆类食品(OR=0.399,95%CI=0.217~0.733)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与生理、饮食、心理因素有关。加强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治,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饮酒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 eta分析方法,对中国1991年至2005年关于饮酒与胃癌关系的27篇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累计病例5 346例,对照12 084例。一致性检验后,应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 I)。结果饮酒的合并比值比(OR)及95%C I为2.03及1.74~2.37,失效安全数为554.2。饮酒高危人群患胃癌的归因危险百分比为50.74%,一般人群为17.78%。结论饮酒是我国居民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节制饮酒的宣传教育,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危险度,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1990-2015年关于我国膝骨性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的十二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共计样本量13695例,其中病例数4754例,对照组数8941例,软件采用RevMan5.2,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评价,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 结果:各危险因素因素合并比值比分别为:高强度运动(OR=6.79,95%CI:4.74~9.72),经常负重(OR=6.11,95%CI:4.02~9.28),潮湿阴暗环境(OR=5.15,95%CI:2.34~11.31)、盘坐习惯(OR=4.63,95%CI:2.98~7.19),膝关节既往史(OR=3.40,95%CI:3.07~5.21),膝关节外伤史(OR=3.75 ,95%CI:1.09~12.90),绝经(OR=3.16,95%CI:1.02~9.80),女性(OR=2.61,95%CI:2.61~2.62),家族史(OR=1.80,95%CI:1.32~2.45),BMI(OR=1.68,95%CI:1.34~2.10)。 结论: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膝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高强度运动及经常负重,而且潮湿阴暗环境、盘坐习惯、膝关节既往史、膝关节外伤史、绝经、性别、家族史及BMI亦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上膝骨性关节炎发生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49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根据出院后是否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61例)和非再入院组(4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再入院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合并症(OR=2.56)、切除范围(OR=1.78)、术后并发症(OR=3.24)是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非计划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为胃排空延迟和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陕西省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因素,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月至6月间通过胃镜联合胃黏膜活检的方法筛查出胃癌前疾病患者415例,在同一地区随机选择802名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取得知情同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统一的问卷调查。采用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OR值和95%CI。结果年龄大于40岁(OR=4.617,95%CI:1.516~14.061)、进餐时间不规律(OR=7.133,95%CI:1.290~39.446)、进食腌制食物(OR=25.540,95%CI:1.439~453.217)、常有紧张感或易激动(OR=3.753,95%CI:1.464~9.621)、睡眠质量差(OR=18.402,95%CI:2.444~138.569)和Hp感染(OR=12.145,95%CI:1.904~77.464)等因素会增加胃癌前疾病的患病风险,而经常进食新鲜果蔬(OR=0.012,95%CI:0.000~0.435)、有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OR=0.049,95%CI:0.011~0.221)则能降低患病风险。结论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况及Hp感染可能是影响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干预,有助于降低胃癌前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构建一种能够术前识别胃癌浆膜浸润的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394例)和验证组(262例)。收集建模组患者的脾脏影像学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套索回归并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来构建浆膜浸润预测模型。在最大约登指数下取肿瘤浸润风险评分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38例)和低危组(418例),然后与其他浸润相关因素如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同建立可视化的浆膜浸润预测列线图。结果:将患者以肿瘤浸润评分≤-0.335分为低危组,>-0.335为高危组,经验证组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准确性较为一致(P<0.001)。经浸润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像组学肿瘤浸润评分(OR=2.9,95%CI=2.1~4.2,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1.3,95%CI=1.2~3.1,P=0.00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1.8,95%CI=1.2~2.7,P=0.004)、肿瘤分化程度(OR=2.6,95%CI= 1.8~3.7,P<0.001)是浆膜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浆膜浸润风险,其AUC值为0.733。结论:基于脾脏影像的肿瘤浸润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因素可准确预测胃癌浆膜浸润与否,提高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种对照配对的方法进行福建省鼻咽癌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例为115例原发性鼻咽癌新病例,对照为115例非肿瘤、非呼吸系统疾患的病人和115例非呼吸系统肿瘤的其他肿瘤病人。结果家用柴草燃料、室内烟尘污染、多食腌芥菜、鼻部疾病史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新鲜蔬菜摄入少、吸烟与鼻咽癌有显著关联。结论设立多种对照有利于减少偏倚、控制混杂,通过对不同配对资料OR值的分析对比,增加了对结果进行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统一定义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7月间295例PD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标准诊断腹部并发症,并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的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5.4%,病死率为3.4%,再手术率为5 1%.胃排空延迟49例(16.6%),胰瘘37例(12.5%),出血18例(6.1%),腹腔感染16例(5.4%),切口感染或裂开8例(2.7%),胆瘘4例次(1.4%),胃肠吻合口瘘1例(0.3%),不全性肠梗阻1例(0.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OR=3.310)和胰管直径( OR=2.278)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瘘(OR=2.945)和术前高胆红素水平(OR=1.062)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瘘( OR=2.104)和腹腔感染(OR=1.326)是B/C级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消化道瘘(OR=1.965)是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推行统一定义来评价PD术后并发症,有助于并发症的诊治,也有利于学术交流.针对各自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PD术腹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86例行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ESD治疗,观察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并统计病人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6例经ESD治疗病人中,16例病人发生出血(18.60%);70例病人未出血,占8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OR=3.714,95% CI=1.252~10.909)、肿瘤大小≥ 3 cm(OR=3.802,95% CI=1.538~9.646)、病理类型为早期癌(OR=2.746,95% CI=1.133~6.867)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经ESD治疗出血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肿瘤越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和早期胃癌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新苗 《医学综述》2013,(24):4552-455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池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10例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调查,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肺癌患者和未伴有抑郁症状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6例肺癌患者有抑郁症状,比例高达53.71%,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864,95%CI 0.944~9.752),文化程度较低(OR=4.362,95%CI 0.843~8.374),家庭月收入〈2500元(OR=5.942,95%CI 0.458~9.953),患病知情(OR=3.783,95%CI 0.753~8.358),疼痛程度中度及以上(OR=3.456,95%CI0.353~11.836),经过放化疗治疗(OR=4.342,95%CI 0.453~7.654)是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以减少肺癌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SFRP2及多能体蛋白聚糖-2(SDC-2)基因甲基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检测胃癌组织中SFRP1、SFRP2及SDC-2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上述基因甲基化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组织中的差异。  结果  癌肿组织中SDC-2、SFRP1、SFRP2基因甲基化率、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C-2甲基化(OR=0.384)是影响癌肿大小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SFRP2甲基化(OR=5.991)是影响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DC-2甲基化(OR=0.171)是影响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 < 0.05);SFRP1甲基化(OR=4.614)是影响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SDC-2甲基化(OR=0.345)是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均P < 0.05);SFRP1甲基化(OR=11.667)、SFRP2甲基化(OR=23.333)是影响肿瘤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SFRP1、SFRP2及SDC-2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高度相关性,SFRP1、SFRP2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促进肿瘤增长、迁移、低分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勇  徐晖  王安辉  王云杰 《医学争鸣》2005,26(2):146-149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与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对西安地区1999-10/2001-12肺癌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具有COPD病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OR值为2.25,同时,肺功能的损伤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OR值为2.28.结论: 具有COPD病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肺功能的损伤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