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心烦热指病人五心如焚(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胸中烦热),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的症状,其以“烦”为主要特征,往往无明显体温升高。《类证治裁》曰:“内热为烦”。《太平圣惠方》认为本症多由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所致,治以滋阴透热,清热养阴,选方多用《证治准绳贴骨散。作者临床辨证遵古而不泥古,辨证施治,对本症的治疗颇有心得,总结如下。1明虚火郁,浚阴疏郁造热李某,女,36岁。主诉五心烦热半年余。病史:29岁难产一男婴,失血较多,后又因避孕失败流产2胎,素房事较多.后逐渐出现五心烦热,时有微热,半年前加重。曾…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7,(3):190-192
五心烦热之因,多归结于阴虚火旺。但因血虚得之者,亦屡见不鲜。阴虚与血虚,无论于病因病机抑或诊断治疗,可谓差异诸多。血虚者,多责之于肝脾胃;而阴虚者多责之于肺胃肝肾。血虚者,多舌淡;阴虚者,多舌红。血虚者用药偏于甘温,偏于温补;阴虚者用药偏于凉润,偏于清补。故实有必要鉴别论治。力求阐明五心烦热症的常见病机,并进一步开拓五心烦热症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功血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昭良 《新中医》1992,24(4):46-47
“功血”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常用滋肾养肝、健脾养血、舒肝解郁、清热利湿等法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嘈杂辨治     
嘈杂是自觉胃脘饥嘈 ,似饥非饥 ,似痛非痛 ,难以明状的不适之症。可单独出现 ,反复发作 ,也可伴有嗳气腹胀、恶心泛酸、胃脘隐痛等症状。嘈杂不如胃痛常见 ,但它是胃病之初表现 ,如不治疗 ,可反复发作 ,也可演变成胃痛或其他疾患。笔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审证求因 ,辨明虚实 ,对症下药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临症辨治经验举例介绍如下。1 痰火壅滞赵某 ,男 ,5 2岁。 2 0 0 2年 12月 12日初诊。患者反复胃脘饥嘈 3年 ,加重 1周 ,曾用吗叮林、胃达喜、金奥康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近 1周嘈杂加重 ,饥而欲食 ,食后脘腹作胀 ,继之复嘈 ,嗳气泛酸…  相似文献   

5.
崩漏辨治     
许润三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和验证,已逐渐形成自己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治疗规律,现介绍要点如下。 许老师认为崩漏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它的主要病机为肝肾功能调节失调。因为冲主月经,任主胞胎,冲任隶属于肝肾。青春期少女肾气初盛,肾气一天癸一冲任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气血难以平衡;而更年期妇女肾气虚衰,冲任功能逐渐减退,在其完全衰退之前,因调节功能失调可引起无排卵型月经达数年之久,故崩漏病机察其根本为肝肾功能调节失调。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和生活环境不同,又有偏于阴虚和偏于阳虚之分。在崩漏病程发展的某一阶段,可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而增生过长,造成瘀血滞留胞宫。另外,由于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造成崩漏大出血,而血去阴亏及气随血耗,更加重了阴虚血热或阳气虚衰,故临床出血期病人,常以血热或气虚的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6.
痴呆又称呆病,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老年性痴呆系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是老年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探讨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加强防治措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崩漏辨治     
妇女崩漏本届一症,"崩"者大出血不止,"漏"是小出血淋漓不断,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二者皆是血从胞宫而出,乃属冲任疾患,"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血海失藏则血妄行不止.致出血之因亦很复杂,但总以冲任损伤为病本.又因肾阴亏虚,肝郁热瘀,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而成崩漏者;有因脾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肾失封藏而成崩漏者;有因劳损举重,致伤胞络,血出不止而成崩漏者;有因房事不节,或经期行房,损伤胞络致出血不止而成崩漏者;有因少腹瘀血者,附件炎症,子宫肌瘤,及恶性肿瘤,损伤胞络,因而出血不止而成崩漏者.所以,治疗崩漏亦当各求其病因而调治之,方不致误也.  相似文献   

8.
水肿辨治     
外邪侵袭或禀赋不足,水湿停聚,溢于肌肤,引发水肿,亦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中。西医治疗疗程长,易反复,用药复杂,副作用明显,价格昂贵。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汤剂、针刺、灸法各具特色,疗程短,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哮证辨治     
陈××,男,15岁。1984年11月20日诊。病员在七岁时,患发烧、喘咳、喉中痰鸣等症,经中医治疗,发烧虽减,喘咳犹存。近年来,每到冬季则反复发作。某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今年立冬以后,因感冒而致恶寒发烧、身痛、胸闷烦躁、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如曳锯,不能平卧。诊其脉浮滑,舌淡苔白腻。辨证:寒邪束表,寒饮犯肺,肺气不宣,  相似文献   

10.
阴冷辨治     
<正> 阴冷又称阴寒,系指男子前阴包括阴茎、阴囊自觉寒冷,甚则阴冷如冰而言。阴冷首载于《金匮要略》一书,称之为“阴头寒”,指出本病发由虚劳失精。《诸病源候沦》始称本病为“阴冷”,认为多发于阴阳虚损之后。《张氏医通》提出肝经湿热,阻遏阳道,亦可发为阴冷,从而丰富了对阴冷的立论辨治。临  相似文献   

11.
凉燥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四川中医》1999,17(2):6-7
燥乃秋季主气,为邪伤人,以口鼻咽喉干燥为特点。由于所处之时节,上接于夏,下续于冬,故既可偏温,又可偏凉,致有温操、凉燥之不同。温煤一证,由于温热之邪易耗伤津液,口鼻咽喉干燥也为其常见症之一,因之临床医家见有干燥症多从温燥治疗。确实,温燥多发,又较易辨识,治疗也好掌握,以津伤为主,无非沙渗、麦冬、玉竹之类。如热象明显,又可加入花粉、桑叶之流。再说,治燥以滋润为基础,已为大家认同。温燥守此,确也无可非议。凉操是否也应守此大法,却值得讨论。凉燥一证,古今所论不多,致使在诊断、辨证、治疗及用药上不明晰而…  相似文献   

12.
肠鸣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鸣辨治段尚勤山西省河曲县人民医院(036500)肠鸣辨治鲜有专论,笔者根据临床体会,将其分为四证,并予相应治疗。1肝脾不调证系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刑克脾土所致。木性喜条达主动,土承载万物主静,今肝郁求达舒展,以动击静,脾胃不宁,其肠亦然,故鸣而作...  相似文献   

13.
心衰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衰病名,出自《圣济》和《医参》。又名心阳不振、心气虚,或称心之“气力衰竭”。言气者为阳,阻是气之体,气是阳之用,而阳气不振,则心气虚。又气为力之本、功之根。故“心主动,志壹则动气也”。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则心力之内乏,乏久必竭,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气虚衰而竭,则血行不畅,引起机体内外局部的血虚和血淤病理状态。故《医方考》曰:“气盛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医门法律》亦云:“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  相似文献   

14.
腹痛辨治     
腹痛一证,临床常见。《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指出:“腹处乎中,痛因非一。”说明临床需要认真辨证论治。例一:积滞腹痛(肠梗阻)患者:胡××,男,42岁,门诊号:26485。初诊:1985年10月5日。四天前因饮食不节,致全腹胀痛,伴泻泄。泻止后腹胀腹痛加重,矢气及大便全无。某医院诊为“肠梗阻”,经灌肠、胃肠减压及口服液体石腊等治疗均未效,前来就诊。面容苦楚,弯腰曲膝,腹胀大,扪之可见肠型。时作嗳气,腹中雷鸣阵作;鼓之如鼓,按之微痛,未扪及症积及燥屎;舌暗  相似文献   

15.
舌癌辨治     
舌癌是生于舌部的恶性肿瘤,因其形状似菌,故中医名曰“舌菌”,亦有叫“舌岩”者,《外科真诠》云:“舌岩,舌根部腐烂如岩”。本病早期表现为突出舌体或位于舌质内的硬结,形如豆粒,质硬;溃烂后形成坚硬而高低不平的溃疡。恶性程度高,多为鳞状细胞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虚实辨治     
一、高烧不退非邪热周××女1岁3个月住院号:6583一九七九年四月九日住院。高烧咳嗽十余天,体温39℃~40℃,胸透诊断:“肺门淋巴结核并感染”,给予青、链霉素、安乃近,体温时升时降。又服银翘散、白虎汤治疗20余天,烧亦不退。延余诊之:发烧晚间尤甚,咳嗽气促,神疲纳呆。小溲短黄,指纹淡红达气关,舌红少苔,肌肤灼热干涩。病虽高烧,并非邪热熏蒸,故银翘、白虎用之无功。根据神疲纳呆,指纹淡红,舌红少苔,实属脾肾不足,气阴亏损,阴虚阳越所致。治以益气阴、补脾肾。方拟:朝白参3克麦冬6免五味子6克淮山药6克扁豆6克枸杞子4克龟板5克。  相似文献   

17.
头痛辨治     
李应寿  赵川荣 《西部中医药》2004,17(6):47-48,F004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或兼有鼻塞流清涕等症,苔薄白,脉浮。[病机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侵,循太阳经上犯颠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时作,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上循颠顶,下行项背,故痛连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则恶风畏寒。遇风寒则卫阳更遏,故疼痛剧增。若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寒为阴邪,得温则减,故喜绵帛裹头。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表证之象。  相似文献   

18.
五心烦热是中医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且同时自觉心胸烦热.五心烦热虽多见于肾阴虚一证,但五心烦热者也并非全属阴虚证.脾虚说乃五心烦热之重要病机,五心烦热从脾论治,文献及临床方面皆有论述,补脾法治疗五心烦热不应被忽视而应加以重视,这对于丰富脾病辨治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心烦热,是患者自觉手足心热和心胸烦热的一种症状。它不仅是阴虚的一个见证,且在血瘀、湿热等证中亦可见到。阴虚所致的五心烦热,病人多兼见面白颧红,少寐多梦,头晕口干。舌瘦小、舌尖红而舌苔少,脉细数;血瘀引起者,在五心烦热的基础上,可见面色暗滞不泽,或如古铜之色沉着深厚,神志烦躁不  相似文献   

20.
1 瘀血阻络王××,男,54岁,干部。1985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患慢性肝炎20年,肝硬化5年。现症:五心烦的,入夜尤甚,夜寐手足不欲被,烦躁失眠,右肋部疼痛,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已历半载,屡服中药逾50剂,效微。查体,形体消瘦,而色萎黄,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