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亮 《大家健康》2012,(4):76-77
67岁的薛阿姨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近半年来,她又被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搞得心烦意乱,整天唉声叹气。她不明白,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药,这小小的尿路感染就是好不了呢?  相似文献   

2.
正李女士是一位有着5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一天午饭后。她突然感觉头晕、乏力等。她立即测了血糖,却发现血糖并不低,便赶紧到医院求助。经医生诊断为低血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张苏河主任医师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压跟血糖一样,都不是越低越好。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是由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尤其是当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  相似文献   

3.
肝功能减退者细菌感染的治疗,仍为目前临床十分关注的课题,因此类患者有时伴免疫功能降低,而感染又可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功能。由于多种肝脏的基础疾患尚无有效防治措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可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基于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抗菌特性。但多数抗菌药物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其药代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变化,且随肝损害程度而异,而目前临床常用的肝功能试验并不能正确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及药物代谢能力,故肝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问题复杂,又未能完美解决。现就肝…  相似文献   

4.
王愚 《中外医疗》2012,31(18):64-64
目的探讨低血糖中枢神经损害和怎么预后。方法选用30例低血糖性脑损害病人。分析了危害低血糖性脑损害的主因。结果引发危及低血糖性脑损害的原因:①可能有其它疾病所掩盖。②糖尿病患者使用其它药物或药物选择不当。不知道药物间的影响作用或者不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一直服用降糖药物,老年人最常发生。结论干预这些要素.可阻止发生,糖尿病患者医院就诊时,应该做常规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紊乱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7例肝源性糖尿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关系不大,一般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且并发症较少.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与肝功能损害不相关,治疗后随肝功好转血糖可下降好转.  相似文献   

6.
近日接诊了一位56岁的李阿姨,这位阿姨因为潮热多汗、关节痛、心悸、情绪低落、经常失眠、消瘦等症状先后于普通内科、骨科、心内科等多科就诊,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因李阿姨糖尿病病史5年,近期空腹血糖高于8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大多高于12毫摩尔/升,医生建议其到代谢性疾病全科门诊进一步诊治.李阿姨来诊后,医师对于李阿姨的降糖药物进行了调整,告知她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李阿姨虽已绝经3年,但近半年多出现了上述症状,医生考虑为绝经综合征,即老百姓经常说的"犯更年期了",导致原本控制稳定的血糖也出现了波动.医生为李阿姨进行了一系列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等,并与她进行深入的交谈、对其耐心解答及药物对症治疗,1个月后李阿姨复诊自述睡眠明显好转,3个月后李阿姨来诊时,心情开朗了很多,全身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3年前,李老师查出有糖尿病.打那以后,他一直坚持用药,其间多次化验空腹血糖均大致正常,偶尔查过两次餐后血糖结果都偏高,他自认为与吃得多有关,没引起太多重视.最近半年多来,他老觉着手脚麻木,看东西模糊,尿蛋白化验呈阳性,通过翻阅有关书籍,才知道这些都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李老师很疑惑自己的空腹血糖控制的不错,为什么还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的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7例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其次为抗茵药物;有101例(86.32%)是在用药后1个月之内发生;较严重的有关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11例,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全身黄疸等,经治疗后10例病情好转,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在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特别是在用药的头1个月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性肝损害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相关性肝功能异常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相关性肝损害发生率为20%,可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肝酶大部分轻度异常。有关肝损伤的临床症状轻微,体征少。肝损害最多见的原因是脂肪肝、高脂血症,其他依次为胆囊炎、胆石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降糖药物、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肝硬化等。结论有多种原因可引起糖尿病相关性肝损害,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治疗这种肝损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位重度肥胖的28岁女性(体质指数(BMI)37.9),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得到控制,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她向你咨询关于如何减重的建议。她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减少进食量减轻了6kg,但最近体重一直停滞于此。她不想做外科减肥手术,并咨询药物治疗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许多药物理要在肝脏代谢后被清除.肝功能损害时,可直接影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使药物排泄缓慢,作用延长,有时可发生药物蓄积,对身体产生毒性.有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会引起肝功能损害,产生药物性肝损害,所以,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下列药物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用药史、临床特点、肝功能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 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两类,西药致肝损害99例(77.34%),中药致肝损害29例(22.66%).西药中抗结核药38例(29.69%),抗甲状腺药15例(11.72%),抗精神病药8例(6.25%),抗感染药7例(5.47%),免疫抑制剂7例(5.47%),解热镇痛药6例(4.69%),抗痛风药3例(2.34%),抗糖尿病药2例,抗过敏药2例,另有激素类、毒品(摇头丸)、心血管类药各1例,药名不祥8例(6.25%).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经停用损肝药物并给与护肝利胆治疗大多在1个月内治愈,死亡4例占3.12%.结论 可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药谱很广,经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迁延不愈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刘女士的母亲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十多年了。由于一直坚持服用降糖药物,病情始终很稳定。可最近老人却突然昏倒在家中,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糖竟高达600毫克/分升。医生认为,是因为血糖过高而导致昏迷的。对此,刘女士感到有些困惑,以前只听说过低血糖可引起昏迷,怎么高血糖也会引起昏迷呢?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劲梅  张松礼 《四川医学》2006,27(10):1034-103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特点、糖尿病病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随着肝功能恶化,血糖也出现明显异常,肝功能C级血糖重度增高达50%,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子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43例,控制一般13例,另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因并发症死亡。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主要继发于肝硬化,临床上往往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病情程度与肝硬化分级呈正相关,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主要子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随肝功能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问:我爷爷是一位有十三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病以来他吃的药物一直是每次达美康、二甲双胍各一粒,一日三次.偶尔间断测血糖,均在7-8mmol/L之间。我担心长期吃这些药物会对肝肾不好,我从报纸上看到,现在一些新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副作用小。作用又好,所以想请你推荐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另外,还想请教两个问题,降糖药是不是都必须饭前吃效果好?去医院查血糖不空腹可不可以?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精神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嚷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在治疗4周后明显异常,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7.
《中外健康文摘》2008,5(8):72-72
赵姐是个糖尿病患者。为了使血糖下降,她缩减饮食量,备受饥饿的折磨。每次备膳她总要用秤来称准进食的量,比如每顿吃50克面条,哪怕多一根也要丢弃。她固执地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该吃得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2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更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少见;丙型肝炎肝硬化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糖尿病发生率高;血糖以餐后高血糖为著,血糖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上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一位姓赵的女士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就诊。赵女士今年50多岁,最近情绪一直不好,吃不下,睡不着,整日心神不宁。她说,自从去年她母亲生病以后,她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之后,她又怀疑自己得了宫颈癌,心理上的压力很大。后来她被确诊息有宫颈息肉,经过手术治疗,她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可是,她一直郁闷的心情并没有好转,甚至失眠的症状还有所加重。医生诊断赵女士患有焦虑症,给她开了一些镇静安神的药,但她服用后没有效果。赵女士又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又让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治疗强迫症的药,可服用后也没有减轻她的痛苦。那么,赵女士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呢?  相似文献   

20.
老年2型糖尿病两种初始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41-1241,1282
目的 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