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胃酸分泌以及胃排空和胃电活动的影响。为防治因睡眠剥夺引起的胃功能紊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成功制作了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分析测定胃酸浓度,应用放射分析法和液相胃排空的方法检测胃的排空,利用浆膜法检测胃电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睡眠剥夺发生时间的不断延长,大鼠胃酸分泌逐渐增加,睡眠剥夺3d,其胃酸的水平与睡眠剥夺1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剥夺5d的胃酸水平增加更为明显,与睡眠剥夺的3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睡眠剥夺7d时,胃酸的水平不再明显增加,与睡眠剥夺5d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睡眠剥夺导致胃排空速率改变,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胃的排空速率逐渐降低;胃电活动在餐前逐渐降低,而餐后无明显规律,呈现紊乱状态。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可以导致胃酸分泌的增加以及胃运动功能的紊乱,而且紊乱程度与时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睡眠剥夺对工作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了睡眠剥夺对人工作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旨在为开展有关研究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基础。结合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睡眠剥夺对脑力工作(尤其是认知工作能力)可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随睡眠剥夺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致情绪、情感的严重恶化,但对体力工作能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寒区集训对新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某部1000名新兵寒区集训前和集训期睡眠质量。结果:与集训前比较,新兵寒区集训期PSQI、睡眠干扰因素和白天功能障碍分值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应用催眠药物减少;睡眠干扰因素中的夜间易醒或早醒、夜间去厕所、感觉冷和感觉疼痛分值增加,但其他影响事件分值减少;睡眠质量自我评价中的实际睡眠时间及床上时间缩短,睡眠效率提高;5项他评项目中的夜间腿部抽动或痉挛的分值增加。结论:寒区集训对新兵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幼鼠延髓内脏带(MVZ)中孤束核(NTS)电生理活动、海马中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睡眠剥夺引起的中枢功能及学习、记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NTS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组织中NMDAR2及GLAST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睡眠剥夺的第3天,NTS放电明显增加,睡眠剥夺的第7天,NTS放电明显增加更为明显,而在睡眠剥夺的第2周,NTS放电呈抑制状态。在海马组织中,睡眠剥夺第3天,NMDAR2和GLAST开始增加,睡眠剥夺第5天增加更为明显,睡眠剥夺第7天,NMDAR2和GLAST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睡眠剥夺第14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睡眠剥夺对幼鼠睡眠诱导区的电生理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睡眠剥夺对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雁  赵忠新 《人民军医》2006,49(11):657-658
睡眠剥夺是指人的正常睡眠量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在现代生活中,睡眠剥夺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在睡眠剥夺时,人的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及情绪下降,持续睡眠剥夺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而易诱发多种心身疾病,严重的睡眠剥夺甚至可导致死亡。睡眠剥夺大致可分为部分睡眠剥夺和完全睡眠剥夺,前者是指总的睡眠时间减少,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睡眠剥夺方式;后者是指整个睡眠过程均中止。睡眠和免疫功能有关,连续数日睡眠剥夺或睡眠紊乱对免疫功能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复合睡眠剥夺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心理应激单因素组、心理应激阴性对照组、睡眠剥夺48 h单因素组、睡眠剥夺阴性对照组、心理应激14 d+睡眠剥夺48 h复合因素组和复合因素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Communication Box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采用改良后的小平台法睡眠剥夺模型进行睡眠剥夺.所有动物取血清1.0 ml测定MDA含量、SOD、GSH-PX和T-AOC活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理应激组大鼠血清SOD活力、GSH.PX活力增加(P<0.05),T-AOC活力有增加趋势,MDA含量有降低趋势;睡眠剥夺组SOD活力增加(P<0.05)、T-AOC活力有增加趋势,GSH-PX活力、MDA含量有降低趋势;心理应激复合睡眠剥夺组SOD活力及MDA含量增加(P<0.05),T-AOC活力有增加趋势,GSH-PX活力降低(P<0.05).与心理应激和睡眠剥夺单一因素组相比,复合因素组MDA含量和T-AOC活力高于单一因素组(P<0.05),GSH-PX活力有降低趋势,SOD活力高于心理应激组,低于睡眠剥夺组.结论 心理应激、睡眠剥夺及心理应激复合睡眠剥夺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复合因素组高于单一因素组.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由睡眠期间出现的上气道塌陷和阻塞引起,伴有打鼾、白天嗜睡及睡眠结构紊乱,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肿瘤密切相关。OSAHS患病率较高,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可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发挥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显示,miRNA可作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也有望用于OSAHS及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本文综述miRNA在OSAHS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昼夜静息-活动和睡眠-觉醒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昼夜静息-活动和睡眠-觉醒节律的改变。方法使用静息-活动监测仪和睡眠日志研究MCI患者(MCI组)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在自然环境下的睡眠与活动情况。结果MCI组的床上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但实际睡眠时间并无延长;MCI组的睡眠效益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睡眠潜伏期延长;MCI组夜间觉醒次数增加,节律破碎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MCI组的夜间活动量明显增加(P〈0.05),而昼夜静息-活动节律的昼夜稳定指数、昼间变异指数和活动节律振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CI患者的昼夜静息-活动和睡眠-觉醒节律较健康老年人衰弱,并且破碎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48h睡眠剥夺对追踪作业工效,双手协调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48h睡眠剥夺对情绪、追踪作业工效、视反应能力及双手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14名健康男性青年在睡眠剥夺条件下,每间隔4h进行光标追踪、Oddbal模式视反应双重任务测试、双手追踪测试及POMS情绪情感量表测试。结果双重任务中,光标追踪距离(D)在睡眠剥夺32h、44h和48h时显著升高(P<0.05),视反应的平均反应时(mRT)、靶刺激反应时(TsRT)、非靶刺激反应时(NTsRT)及刺激的反应正确率(AR)在睡眠剥夺20h及其以后各时程均显著改变,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P<0.05)。靶刺激的反应正确率(TsAR)在睡眠剥夺20h及其以后各时程均显著下降(P<0.05)。双手追踪测试中,光标追踪距离(D)在睡眠剥夺48h显著降低(P<0.01)。随睡眠剥夺时程的增加,消极情绪状态值逐步升高(P<0.05),积极情绪状态值逐步下降(P<0.05)。结论睡眠剥夺对目标追踪能力、视反应能力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轻度影响双手协调能力;情绪改变明显,不良情绪状态值增加。  相似文献   

10.
睡眠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或质量异常,包括失眠症、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和睡眠中异常行为疾病等。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军事人员的情绪与体力,从而使学习和认知能力受损,甚至增加人员躯体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战斗力。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军事人员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脑电事件特点。方法对90例符合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患者的睡眠结构、夜间激醒事件及异常脑电事件。结果本组病人PSG睡眠结构特点表现为患者睡眠阶段的转换增加,睡眠片断及睡眠效率减低,睡眠质量低下,结构紊乱。REM期比例减少例数76例(占84.44%),REM潜伏期增加例数70例(占77.78%),Ⅰ+Ⅱ期比例增加例数64例(占71.11%),Ⅲ+Ⅳ比例减少例数44例(占48.89%),入睡潜伏期增加例数为41例(占45.56%)。整夜激醒次数为(103.20±131.76)次,激醒次数增多者占88.89%。睡眠脑电图(EEG)监测结果显示有异常放电者占38.30%,尤其以浅睡期发放显著。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12.
个体睡眠是由松果体节律和细胞节律共同确定的。在体研究业已发现,细胞节律基因表达的降低或增加分别会延长或缩短人体睡眠,细胞节律基因表达的恢复可以改善人体睡眠。在体研究还发现,存在最佳睡眠时间,相应的睡眠称为正则睡眠;应激或疾病会引起睡眠时间的缩短或延长,相应的睡眠称为失调睡眠。不同动物的正则睡眠时间不一样,一般草食动物短于肉食动物,只有兔子是一个例外。不同个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脑电近似熵的脑机能疲劳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工作和睡眠剥夺对脑机能疲劳(脑疲劳)状态的影响,探讨脑电近似熵与不同脑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寻找实用的脑疲劳程度分析指标。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脑机能状态下的脑电近似熵进行计算,分析不同脑疲劳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对于不同的脑疲劳状态,其脑电近似熵的平均值随着脑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工作时间的延长、紧张程度的增加对脑疲劳的影响比单纯睡眠剥夺对脑疲劳的影响要大,引起脑疲劳的加深程度要快。结论脑电近似熵随着脑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望成为衡量脑疲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探讨在噪声控制中的睡眠防护问题,设计了三种状态的睡眠实验;(1)安静状态,背景噪声低于45dB(A);(2)噪声状态,环境噪声90dB(A);(3)噪声防护状态,环境噪声90dB(A),受试者配戴耳塞,睡眠期间记录了6名受试得的脑电,眼动和肌电,分析了睡眠潜伏期,醒觉次数和时间,各期睡眠率和总睡眠率,结果表明,耳塞对噪声环境中睡眠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睡眠剥夺后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快动眼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 )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时相变化。方法小站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 2 4h、48h及 72h后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其下丘脑nNOS及iNOSmRNA的表达。结果睡眠剥夺 2 4h组nNOS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 .0 1 ) ,剥夺 48h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剥夺 72h组nNOSmRNA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睡眠剥夺 2 4h和 48h组iNOS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但剥夺 72h组iNOSmRNA的表达量大幅度增加 (P <0 .0 1 )。结论睡眠剥夺后NOS基因表达增加 ,可能是睡眠“反跳”现象的机理之一 ;持续的睡眠剥夺状态下较高水平的NO还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对机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强噪声干扰造成情景性失眠,比较不同剂量扎来普隆的催眠效果。方法在模拟歼-6飞机噪声干扰环境中(约95dB),观察8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于14:00交叉服用扎来普隆10mg、15mg以及安慰剂后4h多导睡眠图的变化,指标包括睡眠潜时(SL)、睡眠效率(SE)、睡眠结构(各期慢波和快速眼动睡眠百分比)。觉醒后进行睡眠质量和嗜睡感的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扎来普隆10mg组的SL明显缩短(F=9.48,P<0.05),主观睡眠质量分值和睡眠深度分值显著提高(F=14.89,P<0.01;F=10.67,P<0.05);而扎来普隆15mg组SL明显缩短(F=16.35,P<0.01),SE明显提高(F=17.43,P<0.01),快速眼动睡眠百分比显著增加(F=18.15,P<0.01),主观睡眠质量分值和睡眠深度分值亦显著增加(F=20.58,P<0.01;F=18.27,P<0.01)。服用各组药物觉醒后均无明显的主观嗜睡感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扎来普隆的催眠效果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特性,为提高催眠效果可将服药剂量由常用量10mg增加至15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丘脑网状核(Reticular thalamic nucleusRT)内一氧化氮(NO)能神经元参与大鼠睡眠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的供体硝普钠(SNP,0.2μg,浓度是0.2mg·L^-1)后引起觉醒增多;注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抑制剂亚甲蓝(MB,1.0μg,浓度是1.0mg·L^-1)后睡眠增加,且SNP促觉醒的作用可被MB所阻断。结论RT参与大鼠睡眠一觉醒周期的调节,RT中的NO能神经元可能有促觉醒作用,可能与NO激活sGC而升高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体能一号"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状态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名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服用中药“体能一号”的观察,表明人参、仙灵脾、阿胶等多味中草药配伍的营养方剂,能够减少耐力项目运动员的体脂肪率;增加血清蛋白和铁的含量,提高血色素;降低血乳酸值,增强有氧能力和无氧耐力,促进疲劳消除,改善睡眠,增加食欲,从而有利于提高了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高原心率自主控制的变化和这样一种假说:高原低织会诱发定赔心率振颤,就像在心衰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一样.11例24~64岁的健康受试者进行了1524m和4700m高原处移动心电图机记。通过快速FOurier动态分析观察睡眠2~5小时期间的心率和呼吸动力学.结果,在平均氧血红蛋白地和度为81%时,全部受试者仍有高原低级血症.没有显著的心年改变,但低频光谱能增加(P<0.001).时间系列分析表明,非线性窦性心律动力学的范围较复杂.8例在高原睡眠时间出现了清楚的低频(0.04~0.006HZ)心率振颤.心电图摘记中获得的呼吸信号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