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SSA和SSB抗体与HLA-Ⅱ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SSA和SSB抗体与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54名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云南汉族SLE患者中DR15(P<0.01)、DR16(P<0.05)、DQA1*0102(P<0.05)、DQA1*0103(P<0.01)、DQB1*0601(P<0.05)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抗SSA和SSB抗性阳性的SLE病人中DQA1*0103频率均显著增高(P=0.042,P=0.006);抗SS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的DQA1*0501 频率均显著增高(P=0.009)。结论:云南汉族SLE 抗SSA和SSB抗体的产生与DQA1*0103等位基因相关;抗SSB抗体的产生还与DQA1*0501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蒙族和汉族人群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引物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祖籍三代居住在内蒙古地区无血缘关系、异族通婚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炎性肠病等与HLA相关病史及家族史的汉族哮喘患者32例、蒙古族哮喘患者34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的检测,并分别与符合以上标准、长期居住在内蒙古地区的33例健康汉族和30例健康蒙古族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汉族哮喘组DQA1 * 0501、0301、0302、02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93%、46.88%、43.75%和40.63%,较汉族健康组(19.70%、36.37%、6.06%和6.06%)明显增高(P〈0.05);蒙古族哮喘患者DQA1 * 0501、0302、010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06%、36.77%和16.18%,较健康蒙古族(5.00%,5.00%和5.00%)明显增高(P〈0.05);健康汉族人群DQA1 * 0501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蒙古族人群(P〈0.05);DQA1 * 0201和0301等位基因却在汉族哮喘患者中明显增高,在健康蒙古族与蒙古族患者之间分布无差异.结论 DQA1 * 0501、0302是汉族和蒙古族哮喘患者共同的易感基因;DQA1* 0201、0301等位基因是汉族哮喘患者发病特有的易感基因;DQA1 * 0501等位基因是蒙古族人群中的一个少见基因;DQA1 * 0104等位基因是蒙古族哮喘患者发病的易感基因;该研究进一步证明HLA-DQ基因的种族差异性和在哮喘发病方面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包括左室肥厚(LVH)及左室扩大(LVD)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云南汉族中43例高血压合并LVH患者(EH—LVH+组)与48例高血压非LVH患者(EH—LVH-组)、对16例高血压伴左室扩大患者(EH—LVD+组)与75例高血压不伴左室扩大患者(EH—LVD-组)分别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SSP技术对其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1)EH—LVH+组中DQA1*0302频率明显高于EH-LVH-组(18.8%vs5.8%,χ^2=6.876,P〈0.01;RR=3.73);EH-LVH+组中DQA1*0201频率明显低于EH—LVH-组(5.2%vs24.4%,χ^2=13.671,P〈0.01;RR=0.17);(2)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在EH-LVD+组与EH—LVD-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易患因素是:病程、收缩压、DQA1*0302。结论云南汉族HIA—DQA1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中的心肌肥厚有关而与心腔扩大无明显相关。DQA1*0302可能是云南汉族EH-LVH的易感基因;DQA1*0201可能是EH—LVH的保护基因。病程长、收缩压高是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巴马长寿地区HLA-A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巴马地区壮族长寿老人HLA-A基因座位的多态性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列特异引物(PCR—SSP)对广西巴马和东兰两县25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214名当地健康、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3—70岁)进行HLA—A座位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结果 在两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的等位基因是HLA—A*02、-A*11和-A*24,其频率之和均超过0.7。其中,长寿组的HLA—A*11和-A*26的频率分别为0.283和0.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65和0.041(P分别为0.001,0.023)。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LA—A*11和-A*26与长寿呈正相关(OR分别为1.602及1.847;P分别(0.001及(0.05)。结论 HLA-A*11和HLA—A*26可能在巴马地区壮族人群的长寿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即是长寿的有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蒙古籍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AP)关节、胃肠道、肾脏受累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在内蒙古汉族无血缘关系及其他风湿性疾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中,收集儿童AP累及关节45例、胃肠道39例和肾脏32例分别与90名健康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作型别分析。结果 AP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5%、24.9%和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分别为12.008、7.639和6.882,P值分别为0.001、0.006和0.009,均<0.01,RR分别为3.83、3.09和3.11,EF分别为0.36、295和0.297);而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3.9%和6.5%,明显低于对照组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分别为8.352、10.633和5.557,P值分别为0.004、0.002和0.018,前二者P<0.01,后者P<0.05,RR分别为0.24、0.159和0.272,PF分别为1.09、1.80和0.92)。结论 HLA-DQA1*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籍汉族儿童AP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发病单体型中一个遗传易感基因,而DQA1*030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遗传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6.
壮族人2型糖尿病HLA—DQA1基因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DM)及其并发症与人类白细胞抗源(HL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40例壮族2型DM患者和82名壮族正常人HLA-DQA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壮族人2型DM组DQA1*01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DQA1*04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壮族2型DM与HLA有关联,壮族和汉族2型DMA与HLA有不同的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广西壮、汉民族HLA-DRB1*07基因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以广西73名壮族、97名汉族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细胞DNA的HLA—DRB1*07基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壮族与汉族之间乙肝疫苗的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别(84.21%V886.60%,P=0.658),壮族与汉族人群之间HLA-DRB1*07基因携带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21%vs6.19%。P=0.454),但壮、汉族中HLA—DRB1*07携带者的疫苗应答率都显著低于非携带者(P=0.00/P=0.03)。结论民族差异不是广西人群乙肝疫苗应答效果的影响因素;广西壮、汉族人中携带HLA—DRB1*07基因都可能是导致机体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HLA—DQ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351例糖耐量正常的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与376名正常对照者GADA、IA-2A与IAA。其中156例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与278名正常对照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明确HLA-DQ基因型。结果(1)与正常对照比较,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DQA1*03、DQB1*0303、*0401等位基因与DQA1*03-DQBl*0303、DQA1*05-DQB1*0201、DQA1*03-DQB1*0401单体型频率增高(均P〈0.05或P〈0.01),而DQA1*0601、*0201和DQB1*0301、*0602等位基因与DQA1*0102-DQB1*0602单体型频率减少(均P〈0.05或P〈0.01)。(2)与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DQA1*03等位基因频率减少(45.8%vs54.5%,P〈0.05)。(3)携带DQA1*03-DQB1*0303单体型者,GADA、IA-2A与IAA任一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不携带此单体型者(23.0%们8.6%,P〈0.05)。结论携带DQA1*03-DQB1*0303单体型的一级亲属,GADA、IA-2A与IAA任一自身抗体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遗传易感性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9例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HLA—B^*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LA—B^*35基因与DCM呈正相关(相对危险度RR=3.9375,P〈0.05).其他HLA—B^*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35基因可能是北方地区汉族人DCM的致病易感基因之一,为揭示DCM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HLA—DRB1和DQA1基因座位上分析豫籍汉人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AIH-Ⅰ型)和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Ⅰ-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58例AIH—Ⅰ,61例AIH-Ⅰ型-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各组各个基因座位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基因频率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H—Ⅰ型组DQA1*01、DRB1*07·DQA1*01和DRB1*07-DQA1*0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A1H—Ⅰ型-PBC组DRB1*08、DRB1*12、DRB1*08-DQA1*01和DRB1*12-DQM1*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IH-Ⅰ型-PBC组与AIH—Ⅰ型组比较,DRB1*08、DRB1*14、DRB1*12、DQA1*06、DRB1*08.DQA1*01、DRB1*14-DQA1*01、DRB1*07-DQA1*01和DRB1*10-DQA1*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67)。结论在豫籍汉人中,DQA1*01可能是AIH—Ⅰ型的抵抗基因;DRB1*08可能是MH-Ⅰ型-PBC重叠综合征的易感基因,而DRB1*12可能是抵抗基因。DRB1*07-DQA1*01单倍型可能是AIH-Ⅰ型患者的强危险因素,DRB1*08一DQA1*01单倍型可能是AIH-Ⅰ型-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LA-DQβ1等位基因与淮河中下游地区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性,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双手X线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103例RA和102例健康对照的HLA-DQβ1的9种基因亚型(0501、0501、0601、0602、020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在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考察年龄对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5例(维族194例、汉族161例)无亲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维、汉族 CYP2C19基因特征,并比较两族不同年龄组(<60岁和≥60岁)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与汉族患者比较,维族患者等位基因*1显著增加[(64.9%比75.2%),P<0.01],等位基因*2(29.5%比22.2%)和等位基因*3(5.6%比2.6%)频率显著降低(P均<0.05),;基因型*1/*1显著增加[(38.5%比57.7%),P<0.01],*1/*2显著降低[(44.7%比31.5%),P<0.05],其他4基因型两族无显著差异(P>0.05);快代谢型频率(38.5%比57.7%)显著增加,中代谢型(52.8%比31.5%)显著降低(P均<0.01);同一民族中,年龄对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维、汉族冠心病患者细胞色素 P450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不同,了解其特征对指导临床用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志敏  肖代敏  余晓  李学英  邹彩艳 《山东医药》2013,(40):16-18,I0001
目的 探讨遵义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第二外显子(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 收集遵义地区汉族人群静脉血标本110例,其中AS患者49例(AS组),体检健康者61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两组标本的VDR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观察AS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规律,分析其与AS的关系.结果 AS组中Fok Ⅰ的等位基因频率F为74.00%、f为26.00%,对照组中分布F为73.80%、f为26.20%;两组中基因型分布比较,P均>0.05.结论 VDR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遵义汉族人群的A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方法新疆喀什地区的10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汉族220例、维吾尔族80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YP2 C19基因多态性,并对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频率和代谢表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汉族患者CYP2C19*1频率为0.6454,维吾尔族患者为0.7869,两者比较P<0.05;汉族患者*2频率为0.3273,维吾尔族患者为0.1837,两者比较P<0.05。汉族、维吾尔族患者代谢表型为强代谢型纯合子频率分别为42.72%、62.13%,两者比较P<0.01;强代谢型杂合子频率分别为43.64%、33.13%,两者比较P<0.01;弱代谢型频率分别为13.64%、4.76%,两者比较P<0.01。结论在新疆喀什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CYP2C19的基因型分布具有差异。维吾尔族患者的强代谢基因型高于汉族患者,汉族患者的慢代谢基因型高于维吾尔族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 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分型技术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IL-4R基因rs3024619、rs2057768和rs3024585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IL-4R基因rs3024619、rs2057768和rs3024585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对照组与哮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R基因3个多态位点(rs3024619、rs2057768和rs3024585)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血管炎性疾病.本研究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为候选基因分析其编码区基因型和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中国大动脉炎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中国汉族大动脉炎患者100例和健康对照10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HLA-DQA1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疾病的关联.结果 具有类似DQα链蛋白抗原结合槽部位肽结合袋的氨基酸组成结构的DQA1*0301/2/3基因型,在大动脉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3).DQA1启动子QAP 1.3在大动脉炎组低于对照组(P=0.036).结论 DQA1*0301/2/3基因型、DQA1启动子QAP 1.3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炎的保护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运动性横纹肌溶解(ERB)高反应者(HR)ACE基因I/D多态性及肌酸肌酶(CK)-MM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技术,对12例中国汉族ERBHR的ACE、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组12例ERBHR的ACE基因频率I为54%、D为46%,D等位基因频率较汉族正常人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146);汉族正常人群与高加索正常人群相比,P〈0.01。本组ERBHR的CK-MM基因频率A为71%、G为29%,G等位基因频率较汉族正常人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8);汉族正常人群与高索ERBHR的该基因频率高度一致(P=0.992)。结论汉族ERBHR人群ACED、CK-MMG等位基因频率均稍高于汉族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1(ABCA1)基因1883M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无血缘关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27例(患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162例(对照组)的ABCA1基因1883M位点A→G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ABCA1基因I883M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别为I=0.213和M=0.787,患者组中分别为I=0.335和M=0.66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别为:II=4.32%(7/162),IM=33.95%(55/162),MM=61.73%(100/162);患者组中分别为:II=10.57%(24/227),IM=45.81%(104/227),MM=43.61%(99/227),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的突变型(IM+NM)基因型频率95.68%(155/162)显著高于患者组的89.43%(203/227)(P〈0.05),其中对照组的MM纯合子突变型频率61.73%(100/162)也显著高于患者组的43.61%(99/227)(P〈0.01)。结论ABCA1基因I883M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