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牵引、推拿、针灸、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并进行分析总结疗效。结果:治愈198例,占86%;有效21例,占9%;无效11例,占5%。有效率为9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2.
自1934年Miyter和Barr报告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人们积累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1969年美国的神经外科专家Sussman首先提出用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治疗此病,这一治疗方法虽是非手术治疗,但仍存在较多的后遗症。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使用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被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家所公认。笔者就近年300例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展筋活血方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辩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口服展筋活血方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对照组54例,单纯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结果采用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4.44%、显效率38.89%、有效率11.11%、无效率5.56%,总有效率94.44%。结论口服展筋活血方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关系。方法:通过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按中医证候分型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种证型各30例,均采用盘龙七片口服治疗,治疗后根据其疗效评定分析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其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属血瘀证与寒湿证两种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湿热痹阻、肝肾亏虚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盘龙七片治疗血瘀证、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有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择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5.
钟敏莹  张熹煜  贺青涛 《新中医》2016,48(6):116-118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6例给予浮针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其中寒湿型20例、血瘀型33例、肾虚型23例。治疗前后应用日本下腰痛JOA评分量表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血瘀型组与寒湿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型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寒湿型组为90.00%,血瘀型组为87.88%,肾虚型组为87.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疗效,对于寒湿型及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平国  汤卫红  李敏 《河北中医》2020,42(3):452-454
目的 观察督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艾灸盒灸法治疗,治疗组40例予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 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 0%(30/4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腰部重痛、受寒加重、转侧不利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督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针刀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针刀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小针刀治疗297例患者,其中血瘀证107例,寒湿证63例,湿热证42例,肝肾亏虚证85例,应用视觉模拟指数(VAS)法评价疼痛程度,JOA下腰痛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各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可达100%,优良率94.3%,各证型组间差异性比较,血瘀证组、寒湿证组、湿热证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亏虚组则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即时镇痛作用;针刀对血瘀证、寒湿证和湿热证等实证型患者疗效优良,而对虚证型患者疗效欠佳;精确选择治疗点是提高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壮医针刺和中药、壮药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核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不同证型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96例中医辨证属于不同证型的核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辨证选方用药熏蒸、辨证选穴针刺相结合治疗。结果:优良率寒湿型和湿热型为100%,血瘀型为91.7%,肾虚型为86.2%,各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和中药、壮药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各型核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简、便、廉、验优势,临床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60例,共240例。再将每一证型组依临床随机方案,根据SAS软件随机程序分出治疗1周组、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每组20例,疗程结束后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判不同证型患者施以不同时长手法治疗时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四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手法治疗时间组疗效显示:血瘀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80%,治疗2周组85%,治疗4周组90%;湿热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65%,治疗2周组75%,治疗4周组80%;寒湿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70%,治疗2周组80%,治疗4周组85%;肝肾亏虚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50%,治疗2周组60%,治疗4周组75%.结论:手法治疗对于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疗效,不同证型的患者随着手法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优良率均逐步提高,手法对于血瘀型患者见效最快,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最快,治疗疗程最短;寒湿、湿热型患者中治疗2周组疗效提高最为明显,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手法治疗疗程最长,见效最缓慢,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最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腰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576例,均采用健腰方加减治疗,治疗3-1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本组576例经治疗后,优272例,良140例,可118例,差46例,总有效率为92%。在突出物横断面分型上,以膨出型、中央突出型和极外侧型效果为佳,脱出游离型效果较差;在突出物分布区域上,以a域和b域效果为佳,d域最差,在中医各证型上,以寒湿型及血瘀型疗效较好。结论:健腰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以寒湿型及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腹痛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腹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治疗,64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寒邪内阻型、饮食停滞型、湿热壅滞型等,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64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后,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1.25%,12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8.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对于腹痛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55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1例),每组依中医辨证再分为偏寒和偏热型及重度瘀血和轻度瘀血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静脉滴注大蒜素(60mg和硝酸甘油5mg,疗程10天。根据疗程前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评定疗效,并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大蒜素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13-715
目的 :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标准化研究工作,对《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草案》在济南地区的适用性进行回顾性评价调查。方法: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随机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对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名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型符合率为90.91%,紫癜性肾炎中医证型符合率为39.48%。2过敏性紫癜中医治则治法符合率为81.82%,方药符合率61.04%;紫癜性肾炎中医治则治法符合率为34.21%,方药符合率为39.47%。3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临床愈显率86.96%;安全性评价很好占72.17%,较好占27.83%;经济性评价很好占69.56%,较好占21.74%,一般8.70%。结论:该指南基本适用于临床,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本病的规范方案,但需进一步完善;过敏性紫癜辨证分型论治建议增加瘀血阻络型,紫癜性肾炎建议增加湿热夹瘀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建议增加调摄与预防内容。  相似文献   

14.
窦花园 《西部中医药》2012,25(5):101-10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中医护理手段。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2组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骶管滴注、电干扰、针灸、牵引、中药热疗、推拿、按摩,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按气滞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给予辨证护理。结果: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89.29%,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瓦炎  魏汉贤 《新中医》2004,36(7):50-51
目的:观察牵引过伸复位配合中医骨折3期辨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用骨盆对抗牵引、程控充气按摩垫过伸复位和背伸锻炼,按中医骨折3期辨治内服中药、局部外敷药治疗。结果:治愈38例(73.08%),好转13例(25.00%),未愈1例(1.92%),总有效率达98.0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及减少后遗腰痛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其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为32例患者,对其采取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乙组为30例患者进行西医西药常规性治疗,对其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组的患者治愈明显优于乙组(P〈0.01),甲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2%。乙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医对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寒邪为患;热邪为患;风邪为患;脏腑虚弱。据此,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两类:以脏腑辨证为依据;以病因病机结合脏腑辨证为依据。导致临床辨证分型繁杂、多样,难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今后应该注重大样本的临床调查,避免从理论来到理论去的不良循环,使中医证型的产生更符合临床实际。尽可能融现代医学的诊断分型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于一体,提高中医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变应性鼻炎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针对性。辨证分型标准确立后,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由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尽可能避免辨证过程中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学术流派等人为因素对辨证分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80mg/次,1次/d,口服;环磷酰胺,0.4g/次,1次/周,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0%,对照组治愈率74.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水章 《山西中医》2006,22(6):12-1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辨证分5型论治肠易激综合征45例,并设普瑞博思或吗丁啉治疗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7天1疗程,连用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分型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疗程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对老年糖尿病628例,分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三种证型,辨证施行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628例老年糖尿病的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对老年糖尿病除一般护理外,采取分型辨证护理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