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滇杠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杠柳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滇杠柳苷元A-3-O-β-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β-谷甾醇(2),滇杠柳苷Ⅰ(3),熊果酸(4),杠柳苷元(5),杠柳苷(6),北五加皮苷E(7),periplocoside M(8),胡萝卜苷(9),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0)。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强心苷,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黑龙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龙骨根茎中分得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1)、黄芩素-7-甲醚(2)、香草醛(3)、异香草醛(4)、杠柳苷L(5)、β-谷甾醇(6)、β-胡萝卜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赵珊  张宝  熊丹丹  邹欢  马雪  孙佳  陆苑  郑林  李勇军 《中草药》2017,48(8):1513-1518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Radi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分析、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黑骨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O-咖啡酰基奎宁酸(4)、4-O-咖啡酰基奎宁酸(5)、5-O-咖啡酰基奎宁酸(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9)、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0)、原儿茶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邻羟基苯甲酸(13)、丁香酸(14)、香草酸(15)、滇杠柳苷元A(16)、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17)、periforgenin C(18)、杠柳苷元(19)。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冷晶  朱云祥  陈璐琳  王书芳 《中草药》2015,46(11):1576-1582
目的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草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edonoside E(1)、22β-乙酰基乌拉尔甘草皂苷C(2)、甘草酸(3)、乌拉尔甘草皂苷F(4)、甘草皂苷G2(5)、22β-乙酰基甘草醛(6)、甘草酸甲酯(7)、甘草素(8)、柚皮素(9)、异甘草素(10)、芒柄花苷(11)、甘草苷(12)、异佛来心苷(13)、芹糖甘草苷(1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野百合中异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翠梅  田新宇  渠田田  侴桂新  朱恩圆 《中草药》2015,46(22):3297-3303
目的研究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全草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MCI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百合全草75%乙醇中分离得到2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2′-三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1)、7,4′-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2)、大豆苷元(3)、2′-羟基染料木素(4)、染料木素(5)、3′-羟基大豆苷元(6)、genistein 7-O-β-D-apiofu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7)、染料木苷(8)、光果甘草酮(9)、alpinumisoflavone(10)、barbacarpan(11)、3′-羟基染料木素(12)、4′,7-二甲氧基-5-羟基异黄酮(13)、红车轴草素(14)、8-甲雷杜辛(15)、黄甘草异黄酮A(16)、樱黄素(17)、芒柄花素(18)、2′-methylalpinumisoflavone(19)、hydroxyalpinumisoflavone(20)、desmoxyphllin A(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百合素A;化合物2~3、6~2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黑骨藤中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骨藤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3-O-乙酰基齐墩果酸(1),乌苏-14-烯-3-醇-1-酮(2),蒲公英甾醇(3),jacoumaric acid(4),杠柳苷元(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咖啡酸(8),proanthocyaniclin A_2(9).结论: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秀海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陈华国 《中草药》2009,40(5):708-710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黑骨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黑骨藤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β-谷甾醇(1,熊果酸(2,大黄素(3,臭矢菜素A(4,臭矢菜素B(5,胡萝卜苷(6,滇杠柳苷Ⅰ(7,杠柳苷(8,2α,3β,5,24-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9,大黄素-8-甲醚(10,北五加皮苷E(11,香草酸(1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3。结论 化合物4、5、9、12、13为首次从黑骨藤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2,43(1):47-50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20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尖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onanin(1)、牛蒡子苷元(2)、α-铁杉脂素(3)、罗汉松脂酚(4)、去甲络石苷元(5)、表去甲络石苷元(6)、(7′S)-羟罗汉脂素(7)、(7′R)-羟罗汉脂素(8)、(7′S)-hydroxyarctigenin(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0)、4,4′-di-O-methylcephafortin A(11)、5-(3″,4″-二甲氧基苯基)-3-羟基-3-(4′-羟基-3′-甲氧基苄基)-4-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12)、cephafortin B(13)、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5)、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6)、threo-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结论化合物3、6、10、17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7~9、12、14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藤苦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藤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傣药藤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了研究,分离得到了7个强心苷及苷元类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这7个化合物分别为digitoxo-genin (Ⅰ),16-O-acetylgitoxigenin (Ⅱ),periplogenin (Ⅲ),16-O-acetylperiplogenin (Ⅳ),periplogenin digitoxoside (Ⅴ),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β-D-digitoxopryanoside (Ⅵ),periplogenin-glucoside (Ⅶ).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耳叶牛皮消块根发酵产物的免疫活性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称重法检测耳叶牛皮消块根发酵产物对造模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并检测其吞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HPLC指认。结果耳叶牛皮消块根的发酵产物能提高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且优于耳叶牛皮消醇提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为阳性,从耳叶牛皮消块根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乙酮(1),2,5-二羟基苯乙酮(2),白首乌二苯酮(3),告达亭苷元(4),开德苷元(5),萝藦苷元(6),没食子酸(7),齐墩果酸(8),去乙酰萝藦苷元(9),山梨糖醇(10)和亚油酸(11)。结论耳叶牛皮消块根的发酵产物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功效,化合物7,10,11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毛相思子中的异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芦文杰  陈家源  韦宏  田小雁  吉腾飞  方唯硕 《中草药》2004,35(12):1331-1333
目的研究毛相思子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用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纯化出一个异黄酮苷和3个异黄酮成分,分别是8-methylretusin-7-O-β-D-glucopyranoside(Ⅳ)、retusin 8-methyl ether(Ⅱ)、4’,7,8-trimethoxyisoflavone(Ⅲ)和afrormosin(Ⅵ)。结论这4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白花牡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溶剂萃取 ,色谱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花牡丹叶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β-谷甾醇 (1) ,桐甾醇 (2) ,β-胡萝卜苷 (3) ,咖啡酸 (4) ,山柰酚 (5 ) ,5 ,4′-二羟基山柰酚-7-O-β-芸香苷 (6 ) ,acteoside(7) ,leucoseceptosideA(8)。结论 :化合物 7,8首次从白花牡丹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5.
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半夏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半夏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Ⅰ),环阿尔廷醇(cycloartenol)(Ⅱ),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双烯3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ol)(Ⅲ),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βsitosterol3OβD glucoside6′eicosanate)(Ⅳ),α棕榈精(αmonpalmit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经MTT实验表明:化合物Ⅲ对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可能为半夏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 和MS 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 (ganoderic acid A,2)、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3)、灵芝萜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 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 oic 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 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 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 acid,8).结论 其中化合物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蝉翼藤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蝉翼藤根茎氯仿部分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DPPH抗氧化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4-羟基-3-甲氧基-1-烯丙醛基苯(3),7-羟基-1,2,3,8-四甲氧基酮(4),1,3,8-三羟基-4-甲氧基酮(5),1,3,8-三羟基-2-甲氧基酮(6),1,3,6-三羟基-2,7-二甲氧基酮(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化合物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IC50=4.14μg·mL-1。  相似文献   

18.
刘西京 《中草药》2012,43(2):223-225
目的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3-dihydronaphtho[2,3-c]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3-dimethyl-1H-naphtho[2,3-c]pyran-5,10-dion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戴忠  王峰  王钢力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98-1800
目的:研究穗花蛇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IR,NMR,MS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穗花蛇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A(1),蛇菰素B(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Monogynol A(4),羽扇豆酮(5),咖啡酸乙酯(6),儿茶素(7),1-O-(E)-caffeoyl-3-O-galloyl-β-D-glucopyranos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