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拗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拗汤出自《和剂局方》,系由《伤寒论》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方剂采用连节麻黄、连皮杏仁、连梢甘草,与常规炮制加工方法相拗,故名三拗汤。《和剂局方》认为此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发汗力不及麻黄汤,可放心使用。主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疼,喘咳胸满,痰白清稀,风寒犯肺,肺气闭郁,声音嘶哑等证。笔者根据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业师谢昌仁主任医师运用三拗汤的临床经验,将此方运用于以下病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其证治经验介绍如下:1 风寒感冒基本处方为生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3g,金银花10g,板蓝根15g。生麻黄辛温解表,发散风寒。配杏仁…  相似文献   

2.
<正> 三拗汤出自《和剂局方》,由生麻黄、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散风寒、止咳平喘之效,主用于感冒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症。笔者在多年临床中,抓住本方立法组方宗旨,谨守病机,每以此方稍事加味,用于各科病证均获良效,现择三例报告如下。耳聋王某,女,35岁,1988年11月4日就诊。左耳听力陡降2天,耳内胀塞感,时觉微痛,鼻塞不畅,流清涕,吞咽时耳内似有“轰轰”作响感,用手按压耳屏症状不减,经五官科会诊,诊为急性耳咽管炎。查舌苔薄白,脉浮。综脉证分析,证属外感风寒之邪,影响聋葱,耳窍经气痞塞所致耳聋。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窍,以三拗汤加味治之。麻黄3g,杏仁10g,甘草3g,防风5g,苍耳子10g,薄  相似文献   

3.
薄层扫描法测定三拗汤中麻黄碱和苦杏仁甙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诗梅 《中成药》1992,14(7):11-12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同时测定三拗汤中麻黄碱和苦杏仁甙的含量。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和98.4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三拗汤(麻黄、苦杏仁、甘草)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观察麻黄和甘草对汤剂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方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三拗汤、麻黄+苦杏仁、苦杏仁+甘草、苦杏仁组)的三拗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可使苦杏仁苷和L-苦杏仁苷完全分离,L-苦杏仁苷峰面积随pH值升高而增加.结论:麻黄比甘草更能增加了三拗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三拗汤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我院病历中符合外感风寒型、表寒里热型、外感咳嗽寒热辨证不明显型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治疗组60例采用加味三拗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加味三拗汤治疗外感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加味三拗汤治疗久咳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加味三拗汤治疗喉源性咳嗽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继先 《新中医》2001,33(4):63
喉源性咳嗽是感冒后期以阵发性喉头奇痒毛涩干咳为主的病症,常缠绵难愈。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加味三拗汤治疗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6例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10-72岁,平均42岁;病程7天-1.5年,平均2月。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喉头奇痒毛涩干咳,咳则呈连续性甚则痉挛性。自觉咳点在声门之上。可伴有咽痛、声嘶。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多弦滑。血常现正常,胸透多正常或仅肺纹理稍增多,咽部可见粘膜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2 治疗方法 用加味三拗汤治疗。药物组成:炙麻黄5g…  相似文献   

8.
9.
三拗汤治疗药源性尿频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玉平  冀永娟  王昕 《中医杂志》2001,42(9):570-570
尿频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副反应。精神科临床上极为常见。因目前西医缺少特效的对抗药物,所以病人一旦出现这种副反应,常多次纠缠工作人员,不服从管理,甚则藏药或拒绝服药,增加了精神疾病的治疗难度。笔者在实践中,应用中药三拗汤治疗尿频,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咳嗽一病,无论从中医“病名”角度,还是从现代医学“症状”而言,其临床的发病率可谓诸病种或诸症状之最,然而这区区小恙,论治却非易,咳嗽数周不愈,常属多见。自古以来,咳嗽难治,张三锡曰:“百病唯咳嗽难治”(《证因脉治》)。近年来,笔者自拟加味三拗汤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128例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55岁,其中3~12岁15例,13~18岁16例,19~40岁33例,41~60岁44例,61~75岁20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其中3~7天68例,8~14天15例,…  相似文献   

11.
平喘敷贴膏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平喘敷贴膏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芪甲苷、总多糖、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2∶68);利用HPLC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6%磷酸(3∶97),检测波长208 nm;总多糖的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总多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7,0.2~2,0.1~1μg,3.27~7.63 mg·L-1。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黄芪甲苷、总多糖、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提取量分别为0.204,0.900,1.063 g·g-1。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评价平喘敷贴膏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展。二者配伍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结果出现,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对"无大热"的理解谈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焕荣 《河南中医》2003,23(12):1-2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功擅辛凉宣肺,平喘止咳。汉晋以降,临床家均以“汗出而喘,无大热”作为临床运用是方的重要指征,但对“无大热”之理解,诸家聚讼不休,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在于热之大小及有无,而这一焦点是围绕使用石膏而展开的。石膏治热重在辛散透热,非苦寒清热可比拟。仲景麻杏甘石汤之用石膏配麻黄,重在宣肺治咳喘,所谓“无大热、汗出而喘者”应包括表里均无大热或热象不甚明显及表里均无热之汗出而喘者,即不拘热之有无及大小。  相似文献   

16.
干燥对煮散颗粒粉体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药材含水量对煮散颗粒粉体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筛分法测定煮散颗粒的粒径分布,量筒法测定堆积密度和振实密度,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观察外观性状,考察含水量对煮散颗粒的粉体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 采用低温干燥法,设定干燥温度60 ℃。当干姜、炙甘草、 火 单 苦杏仁、水蛭含水量依次控制约11%,8%,12%,5%时,制备的煮散颗粒粒径分布、流动性及外观性状均较好。 结论: 中药饮片含水量对煮散颗粒的粉体学特性参数具有重要影响,适度干燥处理有助于制备粉体学特性较好的煮散颗粒。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苦杏仁种皮去留合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超寰 《中成药》1993,15(3):19-20
对苦杏仁种皮进行了苦杏仁甙含量测定、急性毒性试验,还就去皮过程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种皮对煎出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苦杏仁炮制后不必去皮,但在入药前应作切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感冒疏风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麻黄绒、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桔梗-苦杏仁药对中的活性成分,预测治疗癌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构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探究其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文献查阅,检索并收集桔梗-苦杏仁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桔梗-苦杏仁治疗肺癌的潜在靶标基因。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中的Generate style from statistics工具,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网络服务器与桔梗-苦杏仁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数据库,对桔梗-苦杏仁的作用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桔梗-苦杏仁的14个活性成分,包括acacetin,cis-dihydroquercetin,spinasterol,licochalcone B,luteolin等,和103个作用靶标,包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NOS2),环加氧酶1蛋白(PTGS1),雄激素受体(AR),环加氧酶2蛋白(PTGS2),二肽基肽酶4(DPP4)等,主要涉及prostate cancer,small cell lung cancer,hepatitis B,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桔梗-苦杏仁治疗肺癌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甘草配伍应用减毒增效、调和诸药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多组分物质基础体外相互影响以及药效学/毒效学方面,而且表现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影响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与总结,针对甘草皂苷、甘草黄酮两类主要活性成分,探究甘草吸收和代谢的特征,及其在复方配伍时对其他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揭示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为甘草配伍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