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缬草氯仿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醇-4,4′-O-β-D-双葡萄糖苷(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松脂素-8-O-β-D-葡萄糖苷(6)、8,9′-二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松脂素(8)、缬草苷A(9)、香草醛(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3、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芫花枝条木脂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芫花枝条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芫花枝条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芝麻脂素(1)、紫丁香树脂酚(2)、落叶松脂醇(3)、左旋松脂醇(4)、荛花酚(5)、salicifoliol(6)、vladinol D(7)、异落叶松脂醇(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芫花枝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雪松松针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刘东彦  石晓峰  李冲  王东东  范彬  沈薇  马趣环 《中草药》2011,42(10):1921-1924
目的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雪松松针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3′,4′-二甲氧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E-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金丝桃苷(7)、雪松素(8)、山柰酚(9)、莽草酸(10)、莽草酸丁酯(11)、原儿茶酸(12)。结论除化合物10、12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齿叶白鹃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才谦  王灵芝  刘玉强  王聪  顾宇凡 《中草药》2012,43(4):673-675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熊果酸(2)、紫丁香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6)、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8)、芦丁(9)、咖啡酸(10)、槲皮素-3-O-β-D-新橙皮糖苷(11)。结论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杨美珍  王晓琴  李超 《中草药》2014,45(17):2447-2452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茎部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大血藤根茎进行提取,并采用硅胶柱、ODS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大血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省沽油香堇苷D(staphylionoside D,化合物1)、4-羟基-1-(2-硝乙基)苯4-O-(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4-hydroxy-1-(2-nitroethyl)benzene 4-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2]、香草醇4-O-β-D-葡萄糖苷(vanill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3,4,5-tr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4)、异它乔糖苷(isotachioside,化合物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4-hydroxy-3,5-dimethoxy-phenol,化合物6)、2-(2′-烯丙基)2,3-苯并二氢呋喃-5-甲酸(dimethyl 2,3′-dimethoxyosoate,化合物7)、尿苷(uridine,化合物8)、丁香醛(syringaldehyde,化合物9)和5-羟基-3-甲氧基-2-(3′-甲氧基-2-甲酸酯基)-5-甲基苯基-苯甲酸甲酯(fomannoxin acid,化合物10)。  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血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菝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阮金兰  邹健  蔡亚玲 《中药材》2005,28(1):24-26
目的:研究菝葜根茎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配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得七个单体化合物,并应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化合物Ⅰ鉴定为5-O-β-D-葡萄糖-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5-O-β-D--glucoside),化合物Ⅱ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Ⅲ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其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尚在进行中.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鲜竹沥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凝胶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鲜竹沥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chaliside 1(1)、(Z)-4-hydroxycinnamyl alcohol 4-O-β-D-gluco...  相似文献   

10.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芫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对芫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芫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八碳烷(1)、三十二碳烷(2)、β-谷甾醇(3)、4′,7-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4)、金色酰胺醇酯 (5)、芫花素(6)、木樨草素(7)、芹菜素(8)、羟基芫花素(9)及Daphnoretin(10).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紫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瑞香科植物紫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紫芫花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 1)、芫花素(genkwanin, 2)、刺槐素(4′-O-methylapigenin, 3)、椴苷[kaempferol,3-O-β-D-(6-O-trans-p-coumaroyl)- glucopyranoside,4]、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 5)、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 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7)、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 8)、苄基葡萄糖苷(benzyl-glucopyranoside, 9)和苯乙基葡萄糖苷(phenylethyl-glucopyranoside,10)。结论 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芫花条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芫花Daphne genkwa条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分到3个结果性化合物,借助于波谱分析手段推断出Ⅱ为西瑞香素,Ⅲ为daphnodorin 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丝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渡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leodaphnal(Ⅰ)、sesquiterpene oxolactone(Ⅱ)、对羟基桂皮酸(Ⅲ)、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酯(Ⅳ)、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二酯(Ⅴ)、咖啡酸甲酯(Ⅵ)、咖啡酸正二十酯(Ⅶ),β-谷甾醇(Ⅷ)、β-谷甾酮(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黄瑞香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瑞香Daphne giraldii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液萃取和硅胶柱色谱对黄瑞香茎皮乙醇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核磁和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分别为E-咖啡酸十八碳醇酯(Ⅰ)、( )-nortrachelogenin(Ⅱ)、西瑞香素(Ⅲ)、daphneticin(Ⅳ)、7,8-二羟基香豆素(Ⅴ)、7-羟基香豆素(Ⅵ)和木犀草素(Ⅶ)。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Ⅱ、Ⅳ和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芫花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维发  王莉  石枫 《中草药》2004,35(11):1262-1269
目的 阐明芫花根乙醇提取物(EERD)的抗炎活性。方法 EERD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采用组胺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以及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对异物的吞噬作用进行分析。对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以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多发性关节炎和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进行分析。结果 EERD在剂量为40mg/kg时能明显地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抑制大鼠足肿胀;在剂量为30mg/kg时对RES的吞噬能力有提升作用、对大鼠肉芽肿和多发性关节炎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EERD也能抑制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形成,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并钝化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的活性。结论 EERD的抗炎活性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SOD和CAT的活力、钝化iNOS的活性以及提升RES的吞噬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郑维发  石枫  王莉 《中草药》2006,37(3):398-402
目的阐明芫花根乙醇提取物(EERD)的镇痛活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研究EERD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痛觉反应和足肿胀的影响;对AA大鼠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形成及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的影响;血清和脑组织中NO和诱导型NO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以及对AA大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来评价EERD的镇痛活性。结果EERD能明显减轻AA大鼠的痛觉反应和抑制足肿胀,能显著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形成并提高SOD和CAT的活性,能明显降低AA大鼠脑组织中iNOS的活性从而降低NO的水平。EERD可显著抑制AA大鼠脊髓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EERD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E2和IL-1β的形成、降低脑组织iNOS的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以及增强SOD和CAT的活性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芫花中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tiliroside)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ZORBAX XD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 A :B 26∶74,18~33 mim A:B 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 ℃。结果: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在进样量0.1~5.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6)。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的平均回收率101.50%,RSD 0.90%(n=6)。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地测定芫花中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方法精密度高、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芫花中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tiliroside)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ZORBAX XDB C_(18)色谱柱(4.6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 A:B26:74,18~33 mim A:B 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结果: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在进样量0.1~5.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6).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的平均回收率101:50%,RSD 0.90%(n=6).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地测定芫花中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方法精密度高、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