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患者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方法:2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中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术前患者的肝功能正常,无肝脏纤维化。供者HBsAg均为阴性。20例接受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其中14例术前HBVDNA阴性者术后即刻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例HBVDNA阳性者术前即接受拉米夫定治疗;8例于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开始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均为口服给药,起始量为100mg/d。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13~54个月,平均23.6个月,2例死亡。20例预防性用药者中,仅3例术前用药者术后9、3个月出现HBVDNA滴度增高,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平均峰值为87.5U/L,拉米夫定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转阴;另外17例治疗期间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未预防用药的8例,术后4.6个月时HBV DNA转为阳性(或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ALT的平均峰值为174.5U/L,给予拉米夫定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转阴,但有5例在治疗期间HBV DNA反复阳性。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28例患者的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HBsAg阳性的肾移植患者,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使用拉米夫定,对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肾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再激活状况,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肾移植前后的临床资料.88例术前肝功能均正常,血清HBsAg阳性,HBV DNA< 106拷贝/L;移植后均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88例中,56例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其中采用拉米夫定(LAM)者31例(LAM组),采用恩替卡韦(ETV)者25例(ETV组) ;另32例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仅给予肌苷、葡醛内酯等常规护肝治疗(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肝功能情况、对治疗的反应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观察期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LAM组为45.2%,ETV组为28.0%,均较对照组的84.4%显著降低(P<0.01),且接受预防性治疗者HBV再激活的发生时间晚,肝功能损害较轻,HBV DNA的载量峰值低(P<0.05).LAM组HBV再激活14例,其中10例发生在服用LAM的过程中,改用ETV治疗2个月左右,7例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 ;另4例发生在用药不足1年,未遵医嘱盲目停药者中,再次采用原方案抗病毒治疗,3例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1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HBV再激活27例,14例因此接受了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经治疗10例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肝组织学检查符合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改变者9例,其中8例发生在对照组,仅1例发生在LAM组盲目停药者.结论 LAM和ETV的预防性使用可降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肾移植后HBV的再激活率,减轻肝损伤程度,减少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经不同方法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速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注射组(静注组):通过静脉注射给予HBIG;肌肉注射组(肌注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HBIG;序贯给药组(序贯组):即先静脉注射后肌肉注射给予HBIG。每组均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于术中和术后6d内给予相同剂量的HBIG。术后7d内动态观察HBsAg、HBeAg和HBV-DNA的血清学转化情况。结果静注组和序贯组血清HBV-DNA在术后第2天全部转阴,肌注组第4天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HBeAg于第3天全部转阴,肌注组于第4天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HBsAg于第4天全部转阴,而肌注组经在第4天和第5天追加HBIG用量后,于第6天才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术后5d内每个时间点HBsAg的阴转率都显著高于肌注组(P〈0.05)。结论静脉给药和序贯给药的血清HBV-DNA、HBeAg及HBsAg的阴转速度都显著快于肌肉注射给药,而序贯给药不仅能获得静脉给药的等同效果,且简单、易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针对病原体治疗(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28例IVIG组患者辅以小剂量免疫球蛋白(0.2 g·kg-1·d-1)治疗.观察IVIG组和对照组患者普通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和重症肺炎发生率,以及IVIG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血清IgG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判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VIG组和对照组患者普通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75% (P<0.05),重症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 (P<0.05),死亡率分别为0和6.25% (P<0.05);IVIG组治疗后血清IgG浓度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VIG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炎发病早期联合应用IVIG辅助治疗安全有效,能阻止肺炎发展,降低重症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肾移植受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时机.方法 肾移植术前HBsAg阳性者21例,其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阴性,HBV DNA定量<105拷贝/L,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无异常发现.供、受者HLA抗原错配数≤3,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10.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11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立即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另10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减少CsA和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行护肝治疗.结果 10例经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于术后1年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预防性口服拉米夫定者的HBV DNA均保持在106拷贝/L以下,ALT正常或稍高(未超出正常值的2倍).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者术后2年内的肾功能优于未预防性治疗者(P<0.05).结论 HBsAg阳性并非肾移植的禁忌证,术后早期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避免肝功能异常,也有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WIG)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尸体肾移植者252例,其中16例(6.3%,16/252)发生AHR,其移植肾Banff分级分别为1级3例,Ⅱ级9例,Ⅲ级4例.患者均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采用IVIG治疗以逆转AHR,用量为20 g/d,连用3 d.术后1个月内发生AHR的12例因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进行血液透析,其中1例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AHR的逆转情况及受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 13例的AHR获得逆转,3例的移植肾功能丧失,行移植肾切除.治疗后,患者的抗HLA-I类、Ⅱ类抗体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IgG水平明显上升,由(7.3±1.5)g/L升至(18.3±3.6)g/L(P<0.01);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为0.3±0.2)g/L和(0.1±0.1)g/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IVIG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胸闷及体温升高,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IVIG对肾移植术后AHR的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体封闭及对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Niu YJ  Zang YJ  Chen XG  Li W  Zhu XD  Liu Y  Wei ZY  Zhang ZT  Wang Y  Shen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44-1447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经不同方式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HBIG静脉负荷量的计算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于术中和术后6d内经不同方式给予HBIG,动态观察术后7d内血清HBsAg阴转、HBsAb水平上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将HBIG静脉负荷量与受体术前体重、血清HBsAg及HBeAg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4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血清HBsAg的日均阴转速度及血清HBsAb滴度的日均上升速度均显著快于肌注组(P<0·05);HBIG静脉负荷量(IU)=1123+3·4×血清HBsAg浓度(IU/L)+73×体重(kg);术后7d内序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组和肌注组(P<0·05)。结论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HBIG先经静脉给予负荷量再经肌注给予维持量的序贯给药方式干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增加肾移植后致病致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是否进行肾移植尚有争议.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移植指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门(ATG-R)在肾移植PRA阳性受者预防性应用的有效几天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lO月的同种异体肾移植792例,实验组(n=132)多为PRA阳性(<45%)、淋巴毒实验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配位偏少、多次输血和2次移植等的患者.术前一次较大剂量(0.5 mg/kg)和术后短时间小剂量(0.5-1.0 mg/kg)ATG-R预防性应用;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n=571),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对两组DGF发生率、6个月内AR发生率、6个月内感染发生率、1人肾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DGF发生率分别为3.03%和8.03%(P<0.01);6个月内AR发生率分别为6.82%和10.45%(P<0.05),6个月内感染发生牢分别为9.85%和9.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1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73%和96.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8.48%和98.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LA配型不良的患者,在规避特异性抗体的前提下挑选供者,术前1次较大剂量和术后短时间小剂量ATG-R预防性应用能够明显降低DGF和AR发生率,并不增加感染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ATG免疫诱导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接受肝移植的受者及术后新发HBV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365例,其中11例术后新发HBV感染,发生率为3.0%(11/365),多数受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术后复查时发现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11例受者术后发现HBsAg阳性及HBV DNA处于复制状态后,均给予抗病毒治疗,1例原发病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受者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随后HBV DNA出现变异株,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其余10例受者均采用核苷类似物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有10例受者在术中应用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经抗HBV治疗后,1例治疗无效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其余9例均存活.存活的9例受者中,1例出现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4例HBV DNA复制水平为阴性(<1×l05拷贝/L),所有存活受者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对于术前HBsAg阴性的受者在接受肝移植时,应严格筛查其所输注的血液制品;对于术前HBsAg阴性,且接受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和(或)HBV DNA阳性供肝的高危受者,术中及术后应常规使用HBIG及核苷类似物进行必要的抗乙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新发HBV感染较为理想的策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的疗效。方法:35例HBV相关疾病病人接受肝移植后使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复发,同时监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HBV鄄DNA、YMDD区变异及肝活检组织乙型肝炎标记物免疫组化。结果:本组病例平均获随访557d,结果5例(14.3%)出现了HBV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HBV鄄DNA阳性,无YMDD变异。病人术前HBeAg状态与肝移植术后HBV复发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术前HBV鄄DNA阳性的病人术后HBV复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拉米夫啶联合小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复发的近期疗效较为肯定。术前HBV鄄DNA状态是影响术后HBV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效果和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观察17例乙型肝炎相关患者接受肝移植后,使用拉米夫定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17例肝移植后,仅2例出现HBsAg阳性,全部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拉米夫定及HBIg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指标。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HBs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术前HBV DNA定量、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分别将116例HBsAg(+)肾移植患者再分为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术前HBsAg(+)组患者的ALT、AST均高于HBsAg(-)组,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60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sAg(+)与HBs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及HBV DNA(+)组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B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5年内的肾功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会影响术后短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 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 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结果  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 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 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 均全部存活。结论  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 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 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观察了3例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肝穿刺组织进行HE、浸银染色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血清转氨酶仅轻度上升;汇管区广泛纤维化,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胆汁淤积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轻,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强表达。结论 肾移植术后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etween November 1993 and June 1995 18 patients received oral famciclovir (3 times 500 mg)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infection was defined as the reoccurrence of HBsAg in the serum. In the first 15 patients, famciclovir therapy was initiated after clinical signs of graft hepatitis, whereas the last 3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immediately after HBV-DNA was detected. Famciclovir was well-tolerated in all patients. HBV-DNA values were decreased to undetectable levels in 8 out of 18 patients. Clinical status improved in 7 patients, whereas 5 patients remained unchanged and 6 patients progressed to deteriorating graft function and death. When famciclovir was initiated early after reinfection, a response rate of approximately 66 % was observed. Late onset of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generally failed to provide any clinical benefit.  相似文献   

18.
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的治疗和预后,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HBV感染肾移植患者21例,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术后18例应用拉米夫定、3例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3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患者术后均使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肝功能出现异常者及时应用护肝药物,必要时停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并对症处理,观察肾功能以及移植肾排斥反应、感染、预后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75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21例中死亡5例,余均存活.12例(57%)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经治疗恢复正常6例,好转3例,死亡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者13例,肾功能异常但未达到移植肾功能衰竭者6例,2例出现移植肾衰竭,重新恢复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术后4例共发生5例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术后出现感染6例,均伴有肝功能明显异常,经治疗后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HBV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HBV药物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应用护肝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 例感染HBV、HCV 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 .25% , 死亡率为18 .75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 .19 % , P< 0.01) ;HCV 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 .06% ,9 .09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 .72 % ,2 .74 % ; P< 0 .01 , P< 0 .05)。结论 HBV及HCV感染显著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 移植后肝病及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对HBV 及HCV 感染患者应采取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