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灯盏花素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10分钟建立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模型。32例沙土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灯盏花素10mg/kg组和灯盏花素20mg/kg组。应用开阔法检查观察各组沙土鼠行为变化,应用病理检查判断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情况。结果 灯盏花素明显减轻脑缺血后沙土鼠行为受损程度,减少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死亡数目。结论 灯盏花素能减轻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供、受者各12只,同系移植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同种移植1~4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0~2 min和10 h、15和80 min及15 min和10 h,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肝脏后关腹,不行肝移植.肝移植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术后1、3、5、7 d,分别处死每组3只受者,取移植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杏观察病理改变和IRI程度,按照Banff系统分级标准对AR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肝组织Fas、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1~4组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RI损伤程度依次加重.术后1、3、5、7 d,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4组未发现AR,同种移植1~3组AR明显;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均逐渐升高,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移植肝组织中Fas、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及mRNA均无表达,F组仅有少量表达,同种移植1~3组较其他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的表达量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后AR的程度与一定程度内的IRI呈正相关,但如IRI造成移植肝严重损伤,则AR的发生明显降低,Fas/FasL和穿孔素/颗粒酶B细胞凋亡途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介素(IMD)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行右肾切除术,1周后单纯分离左侧肾蒂及肾动脉,而不夹闭肾动脉;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行右肾切除术,1周后行左肾缺血再灌注手术;IMD基因转染组,右肾切除后左肾行超声微泡介导的IMD-pCDNA3.1(+)质粒转染术,饲养1周,再行左肾缺血再灌注手术;空质粒转染组,右肾切除后左肾行超声微泡介导的pCDNA3.1(+)质粒转染术,饲养1周,再行左肾缺血再灌注手术.大鼠于缺血再灌注术后24 h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IMD表达,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取血清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检测肾组织中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以及神经型NOS(n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IMD位于肾小管及间质细胞胞浆内,其表达灰度值为66±35;肾脏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中IMD表达灰度值为176±48,高于假手术组(P<0.01);IMD基因转染组肾组织中IMD表达灰度值为262±68,高于肾脏IR组(P<0.01);空质粒转染组IMD表达灰度值为180±51,和肾脏IR组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脏IR组相比较,IMD基因转染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轻,血清BUN和Cr较低(P<0.05),eNOS mRNA及eNOS表达升高(P<0.05),iNOS mRNA及iNOS表达降低(P<0.05),而两组间nNOSmRNA及nNOS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介素可能通过促进eNOS表达、抑制iNOS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肾脏IRI.  相似文献   

4.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N  Ma QJ  Lu JG  Chu YK  Lai DN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33-1536
目的探讨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00min,无肝期控制于18min以内,6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各24只。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周韧带;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受体大鼠供肝切除前仅以肝素化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后处理组供肝植入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后处理组受体一半(6只)于再灌注后2h留取血液及肝组织,另一半(6只)于再灌注后6h留取肝组织。对照组于关腹后相应时间留取血液及肝组织。各组分别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r.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根据酶促反应原理,利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血清肝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肝组织过氧化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则明显低(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肝组织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则明显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1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提高老龄大鼠供肝的抗氧化能力,观察其能否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老龄SD大鼠为供者,成年SD大鼠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供者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对照组:供者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受者肝移植后3、6、12、24、48 h分别取移植肝组织,检测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凋亡细胞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E、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丙氨酸转氨酶(ALT)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另外,实验组较对照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增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降低。结论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可以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增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否减轻心脏停搏大鼠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被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供者正常饮水;B组供者术前连续4d饮糖水;C组供者在B组的基础上于供肝获取前3~4h注射500g/L的葡萄糖。A、B、C三组再按供者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心脏停搏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分为4个小组,行原位肝移植术并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肝糖原和ATP的含量;同时观察受者术后1周存活率以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B、C两组供肝的肝糖原贮备和ATP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B-60min、B-90min、B-120min和C-90min、C-120min、C-150min组受者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0%、50%、1()%和70%、60%、20%,部分受者可长期存活;B、C两组受者MDA水平明显低于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术前增加大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明显减轻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提高了心脏停搏供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灯盏花素的作用广泛,可通过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线粒体损伤、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凋亡,改善再灌注后微循环和抗凝血等机理保护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肝脏.结论 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大鼠原住肝移植(OL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OLT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OLT大鼠分为无冷保存组(NCP)及冷保存组(CP),假手术组作对照,组织学检查及血ALT检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ACE的mRNA,蛋白表达及其组织定位,以上指标同时在术后多个时间点作动态观察.结果 OLT后,肝组织ACE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CP组明显高于NCP组(P<0.05);CP组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NCP组,组织损伤更明显;动态观察显示ACE水平与血清ALT水平及组织损伤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ACE与冷保存导致的OLT后IRI的炎症损伤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在OLT后的IRI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外源性药物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的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观察移植肝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 min、30 min、2 h时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NO/ET1的比值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 h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 应用麦角新碱预处理的大鼠移植肝缺血前门脉血浆中ET1升高(P<0.01),但再灌注后5 min、30 min时,血浆中ET1水平降低(P<0.05);而缺血前NO/ET1比值降低(P<0.01),再灌注后5 min时,NO/ET1比值升高(P<0.01);再灌注后ALT的升高有逐渐降低趋势;再灌注后2 h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使用麦角新碱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细胞是肝血窦内皮细胞,NO/ET1比值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预处理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诱导的移植肝脏对缺血再灌注损害(I/RI)交叉耐受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大鼠肝脏为正常对照;ET组供体第1天经尾静脉给予脂多糖0.1mg/kg体重,第2、3、4、5天给予0.5mg/kg体重;I/R组供体给予等体积0.5ml无菌PBS液。第8天,切取供体,以未经任何处理的大鼠为受体,两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按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0、60及180min分为3个亚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测定肝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连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出(NF-κB)活性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再灌注后0、60及180rain.I/R组与ET组的IRAK-4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0min,I/R组与ET组的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RAK-4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高于ET组(P〈0.01);再灌注60min及180min,I/R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抑制IRAK-4表达是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诱导的移植肝脏对I/RI交叉耐受的相关原因,但能否以IRAK-4为减轻I/RI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 )、B(IP组 )、C(腺苷 ,Ado组 )、D(NO合成抑制剂 ,NAME组 )组 ,每组 32只。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和Ado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腺苷含量分别为 88% (7/ 8)和 88% (7/ 8) ,(33 0± 6 1) μmol/l和 (2 9 1± 6 5 ) μmol/l,(7 2± 1 8) μmol/g和 (5 7± 1 3) μmol/g ,均高于对照组的 38% (3/ 8) ,(15 4± 3 0 )mol/L和 (3 6 9±0 5 4 ) μmol/g (P <0 0 5 ) ,血清ALT及TNF含量分别为 (2 87± 82 )IU/L和 (35 7± 93)IU/L ,(1 15± 0 2 3)ng/ml和 (1 14± 0 2 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 (5 88± 5 8)IU/L及 (1 5 9± 0 35 )ng/ml(P <0 0 5 ) ,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 ;NAME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及ALT含量等分别为 2 5 % (2 / 8)、(13 74± 3 11) μmol/l及 (6 34± 6 5 )IU/L ,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 ,而肝组织腺苷含量为 (5 5 6± 1 19)μmol/g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激活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转导通路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者,分为冷缺血转染组、活体转染组和对照组,以两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冷缺血转染组大鼠于冷缺血期经门静脉灌注转染携带XBP1短发夹干扰RNA的质粒(pSIXBP1);活体转染组大鼠在门静脉袖套吻合完成后经门静脉分支注入pSIXBP1;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移植肝门静脉恢复再灌注后60和180 min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测定肝组织XBP1 mRNA和XBP的表达水平;酶连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180 min,冷缺血转染组病理损害程度、XBP1 mRNA含量和XBP1含量低于活体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该组TNF-α的表达水平为(584.94±15.97)pg/ml,低于活体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后180 min时,3组NF-κB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BP1通路与NF-κB通路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TNF-α基因的调控作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XBP1短发夹RNA干扰技术能有效减轻肝移植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X box binding protein 1 (XBP1)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for TNF-α and effective approach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short hairpin RNA (shRNA) interference used to gene therapy in liver graft.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ld ischemia transfection group (CIT), the in vivo transfection group (IVT) and the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s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performed by two cuff method. The rats in CIT were perfused with XBP1-shRNA plasmid (pSIXBP1) during cold ischemia phase, those in IVT received the equivalent volume (2 ml) of pSIIRAK 4 after portal vein inoculation,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ubjected to any treatment. Rats were killed at 60 or 180 min after restoring reperfusion of hepatic portal vein.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degree of graft liver was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XBP1 gene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activities of NF-κB and the serum TNF-α level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All the indexes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XBP1 mRNA and protein and the TNF-α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IT as compared with IVT and control group (P<0. 05). 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F-κB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 05). Conclusion The role of XBP1 pathway in TNF-α gene regulation and that of NF-κB pathway in rat liver I/R injury are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spects, and the depression of XBP1 expression with XBP1 shRNA through portal vein perfusion during cold ischemia phase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graft hepatic I/R  相似文献   

14.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SF)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SF处理组,移植肝脏再灌注3、6、24h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结果SF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内皮素1(ET-1)水平和肝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可能的机制包括抑制枯否细胞激活和氧自由基产生,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O-1),于供肝切取前48 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 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动态观察单纯热缺血期和肝移植术后6h、24h、48h各组移植肝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NHBD的供肝不仅发生热缺血阶段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在移植肝复流后,也存在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期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热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热缺血30min以前,移植肝仅出现组织细胞的变性,未见明显坏死。45min组,肝组织可见小灶状的坏死,在小叶中央区首先发生。60min组,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扩大,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肝窦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呈泡状或气球状,肝血窦阻塞,呈微循环障碍。结论大鼠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损伤处在可复性阶段。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中供体肝组织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变化规律.方法 2009年3月,对3例肝移植供肝于3个时间点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对照研究:(1)新鲜的供肝组织;(2)经过缺血降温保存后修整完毕,但未经血管吻合的肝脏组织;(3)复流后的供肝组织.通过2DE-MALDI-TOF和质谱技术,对上述3个时间点的蛋白表达作出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1580个蛋白点,其中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蛋白19个.结合19个蛋白质的功能,对这些蛋白质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结论 我们发现了与肝移植手术中供肝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蛋白质,并首次揭示了这些蛋白质在不同损伤阶段独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均分为3组,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l检测缺血30min再灌注组及缺血60min再灌注组及对照组的肝脏中共刺激分子B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肝脏B7-1、B7-2表达处于极低水平(0.035±0.005、0.025±0.004),缺血再灌注后肝脏B7-1、B7-2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60min组的B7-1、B7-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缺血30min再灌注组(B7-1:0.070±0.017比0.051±0.008,B7-2:0.042±0.004.比0.037±0.004,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共刺激分子B7蛋白表达升高,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移植肝免疫原性升高,这些均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臭氧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为3组进行实验:(1)假手术组:切除大鼠右肾,缝合腹壁;(2)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大鼠右肾后,夹闭左肾动、静脉45 min,然后开放;(3)臭氧氧化预处理组:手术步骤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在术前15d开始经直肠吹入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5~5.5 ml(臭氧浓度为50 mg/L,1 mg·kg-1 ·d-1),应用至术前1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比色法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tC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和MDA均高于假手术组,而缺血再灌注组的尿素氮、肌酐和MDA又高于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P<0.05).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臭氧氧化预处理组的CytC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1.50±18.02、181.00±20.85和156.71±16.8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氧化预处理组肾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CytC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 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减轻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CytC的释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