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附4O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之间的CT鉴别诊断,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T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5%。提示:CT扫描可以从病灶的密度、强化程度、大小、有无包膜和对侧腺体有无萎缩或增大等征象来鉴别腺瘤和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文献,进一步提高对肝细胞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病变呈圆形,边界清楚,无分叶。3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影,1例因脂肪肝呈高密度影;1例病灶见低密度环,增强后动脉期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值在60Hu以上,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呈等密度影。结论 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牛强 《四川医学》2012,(9):1641-1642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RO和3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资料。结果 11例肿瘤均为类圆形、无钙化的单发软组织密度肿块,4例(36.36%)中央可见星芒状低密度影,增强后2例(18.18%)可显示包膜,病灶中央的星芒状瘢痕均无强化,强化特征呈"快进慢出"型。平扫RO的CT值高于肾癌(P<0.05),皮质期与平扫CT值的差值低于肾癌(P<0.05),而髓质期和排泄期两者C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64排容积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AAH12例64排容积CT影像资料,与同期确诊的76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结节(GGO)患者的CT资料对比,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AH以纯GGO多见,GGO良性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和混合密度结节均可见,GGO恶性组以混合密度结节为主,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AAH与良、恶性GGO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AAH与良、恶性GGO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H以纯GGO为主,直径多<10mm,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分析GGO内部实性成分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60岁,既往无吸烟史,无恶性肿瘤家族史,主诉:咳嗽20 d。无异常体征。血癌胚抗原(CEA)2.47 ng/mL(正常参考值:0~3.4 ng/mL)。胸片未见肺内病灶。肺CT发现右肺下叶11×13 mm卵圆形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见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为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1.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2.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的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在肾上腺转移癌中肾上腺肿瘤强化的方式与腺瘤明显不同,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良性与恶性转移病变的动态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良性与恶性转移病变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良性、恶性转移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MSCT表现,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34~63岁,平均46.3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MPR重建,同时5例行增强CT检查,8例患者也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CT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者7例,左侧肾上腺者1例,均为边界清晰类圆形肿块,部分有分叶,其最大径2.5—7.5cm,平均约5.4cm,其中5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内夹杂少量片状及索条状软组织影,3例呈软组织和脂肪密度的混合性肿块。8例中7例术前CT定位定性均准确,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腺瘤。结论cT扫描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目前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27例,结节性增生23例,重点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皮质腺瘤与结节性增生之间的CT鉴别诊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皮质腺瘤组男7例,女20例,年龄18~58岁;结节性增生组男9例,女14例,年龄15~52岁。主要临床表现,皮质腺瘤组为皮质醇症者14例,醛固酮症者10例,无皮质机能亢进征象者3例;结节性增生组为皮质醇症者16例,醛固酮症者5例,肾上腺性特征异常2例。1·2检查方法扫描前30min,口服含1%复方泛影葡胺500ml(15mg/L),临扫描前再服300ml。检查设备为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9.
陈爱丽  王勇  王志芳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22-1823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MSCT资料。结果:34例肾上腺肿瘤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2例.皮质腺癌1例;髓质肿瘤16例,包括嗜铬细胞瘤9例,转移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间质肿瘤5例,其中髓性脂肪瘤3例,囊肿2例。结论: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结合临床,MS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决,其中10侧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与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FNH(22个病灶)和8例HCA(9个病灶)患者的超声RTE检查资料,采用5分法对弹性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其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比较FNH和HCA弹性图像评分和SR的差异。结果 FNH弹性图像评分以3~4分为主(18/22,81.8%),而HCA评分以1分为主(5/9,55.6%),两者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2); FNH和HCA的应变率比值分别为7.47±4.53、1.64±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超声RTE显示FNH硬度明显高于HCA,是对常规超声的有力补充,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MSCT多期扫描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临床证实的肝FNH 12例病人行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显示病灶形态和增强特点,并作3-D血管重建,进行综合影像学分析.结果 12例中11例为单发病灶,另1例多发(2个病灶).CT平扫8个病灶呈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1个为高密度.对比增强特点: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9例为等密度,4例为稍高密度.8个病灶检出中央瘢痕,其中6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面积减少或消失,2例延迟期瘢痕呈稍高密度强化.血管重建可见主要来自肝动脉(其中一例来自肝外血管)的较粗大供血动脉.结论 FNH在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特征性表现,MSCT可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32-133
目的对比研究腕三角骨骨折的X线、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同时行X线、MSCT的三角骨骨折的病例资料。结果12例病例腕关节X线正位片能显示2例三角骨骨折,余10例均不能明确显示骨折,而腕关节侧位片均能显示骨折片,MSCT能清晰显示腕三角骨骨皮质缺损及骨折片移位。结论腕关节正位片显示三角骨骨折能力有限,侧位片可显示三角骨骨折,MSCT能更加准确、直观地显示骨折征象,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诊断的价值与外科治疗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以来收治的23例FNH,均行CT扫描、生化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23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的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18例仍略高于肝实质,5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17例病灶内显示瘢痕,其中16例呈延迟强化。病理示16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16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7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论: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相鉴别。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但当结节直径>5 cm,病人有症状时,或结节位于中肝,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错构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平扫+增强8例,平扫13例。主要观察病灶的密度、病灶边缘、瘤周肺野及CT增强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不规则浅分叶7例,深分叶2例;边缘细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伴血管集束征1例;病灶内爆米花样钙化2例,伴瘤内低密度脂肪影;14例病灶内无脂肪、无钙化;8例增强扫描瘤内软组织轻度强化,平均CT值小于20HU。结论周围型肺错构瘤有一定的CT特征,包括光滑清楚的边缘,内含钙化、脂脉成份。病灶随访复查及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周围型肺错构瘤与其他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试验(captopril challenge test,CCT)在A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寻找从PA中识别APA的临床特异性无创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PA者90例,其中手术证实为APA者3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CCT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以及CCT后的醛固酮抑制率(%)进行比较,并绘制CCT前后相关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与PA组相比,APA患者确诊时高血压病程较短,低血钾发生率更高,血钾平均水平更低,两者的血压水平、性别分布、血钠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组CCT前ARR及CCT后PAC、ARR、醛固酮抑制率均较PA组高,其中CCT前后ARR均对APA有诊断价值:CCT前ARR临界点为7.12时,灵敏度为35.85%,特异度为77.78%;CCT后ARR临界点为4.23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22%;两者对PA分型的诊断价值相当。CCT前ARR>7.12联合低血钾的诊断特异度高达80%。结论:CCT前后ARR对APA的诊断均具有临床价值,当联合低血钾时诊断特异度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及其他临床症状。CT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囊实性肿块,位于胰腺边缘部分,其中8例病灶较大,向胰腺外生长,另3例病灶较小,局限性于胰腺内部;2例位于胰头部的巨大病灶伴有胰管轻度阻塞扩张;所有病灶增强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均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假包膜,10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仅一例病变与网膜粘连。结论 SPTP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静脉期强化明显于动脉期,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134例PHPT的CT资料,观察甲状旁腺增生(parathyroid hyperplasia,PH)、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A)、非典型腺瘤(a-typical adenoma ,APA)及腺癌( parathyroid carcinoma ,PC)的CT表现异同。结果134例共140枚病灶,单发130例130枚病灶,多发4例10枚病灶。 PH 17例22枚,直径0.6~2.8(1.2±177;0.6) cm;PA 105例106枚,直径0.3~3.2(1.1±177;0.6)cm;APA 10例10枚,直径0.9~3.3(2.1±177;0.7)cm;PC 2例2枚,直径2.1~3.0(2.6±177;0.6)cm。 CT显示124枚病灶位于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的甲状旁腺区,与甲状腺间均见线状低密度影,3枚病灶未显示,13枚病灶异位,其中9枚位于颈根部。 CT上显示的137枚病灶29.9%呈圆形(41/137)、38.0%椭圆形(52/137)、19.7%三角形(27/137)、12.4%条或柱状(17/137),平扫CT值30~66(45.0±177;12.3)HU,增强后59~209(121.8±177;32.7)HU。不同病理组病灶在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或异位)(χ2=15.839)、线状低密度影(χ2=1.896)、形态(χ2=10.945)及CT平扫(χ2=0.915)和增强密度(χ2=6.16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病灶大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5, P<0.05),APA-PC组>PH-PA组。 CT表现为均匀强化99枚,因坏死而强化不均38枚,PH-PA组和APA-PC组坏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5),APA-PC组坏死发生率高于PH-PA组。结论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病灶,临床表现为PHPT症候群,对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发病灶有助于PH的诊断,病灶体积越大及病灶内出现坏死提示APA或PC,而病灶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或异位)、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在定性诊断中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