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出现消融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4月,37例HCC采用经皮RFA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32.4%(12/37)病人出现消融后迟发性症状。其中发热12例、寒战1例、全身不适7例、消融部位疼痛9例、恶心5例、呕吐2例、呃逆2例。治疗后3d症状最明显,均在对症处理后14d内消失。消融后症状的发生与肿瘤体积、消融区体积、射频治疗时间及血清转氨酶(AST、ALT)水平呈明显相关性(P〈0.01)。肿瘤体积〈50cm^3(直径4.5cm)共19例,均未发生消融后综合征;肿瘤体积〉50cm^3共18例,66.7%(12/18)病人发生消融后综合征。结论HCC经皮RFA治疗后,约1/3病人可发生消融后综合征,其发生率与病灶大小相关,对症处理后2周内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发性肝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发性肝癌的34个肿块经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的肿块30个,不完全消融(non-complete ablation,NCA)4个,CA率88.23%(30/34)。其中肿块直径≤3 cm的CA率为96.00%(24/25),3~5 cm为66.67%(4/6),≥5 cm为66.67%(2/3)。24例患者共有12例术前AFP升高,术后11例下降,其中转阴6例,另有1例升高。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治疗复发性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尤其适合治疗小病灶(直径≤3 cm),其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肿瘤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肿瘤残瘤(即不完全消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9月12月至2007年4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对134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2696个肿瘤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2个月内复查,统计术后肿瘤残留发生率.结果 1142例病人2331个肿瘤得到有效复查资料.132例(11.6%)病人的192个(8.2%)肿瘤射频消融后发生活性组织残留.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术前TACE、射频发生器类型以及超声定位清晰度等指标与术后肿瘤组织残留显著相关,分别为P=0.000,P=0.004,P=0.014,P=0.001和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只有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以及术前TACE是肝癌射频消融后活性组织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理选择肿瘤大小、部位和射频发生器,精确超声定位.术前实施TACE等可降低射频消融后不完全消融率.减少术后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例入选的患有特殊部位肝癌的病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A组,n=11)和经皮射频消融术(B组,n=14)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癌灶的超声造影变化、并发症情况,并做术后疗效的随访。结果腹腔镜下消融组术后并发膈肌损伤致大量胸水、肿瘤消融不完全的情况较少。术后随访两组均有癌肿复发的病例出现。结论对于特殊部位的肝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具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以相同的纳入标准,回顾性比较了肝细胞性肝癌经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49例98个结节和射频消融53例72结节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微波组与射频组比较,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9%(93/98)和93.1%(67/72)(P=0.75),局部复发率为11.8%(11/93)和20.9%(14/67)(P=0.12)。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4/49)和5.7%(3/53)(P=0.71)。1、2、3年无瘤生存率微波组分别为45.9%、26.9%和26.9%,射频组为37.2%、20.7%和15.5%(P=0.53)。1、2、3、4年累积生存率微波组分别为81.6%、61.2%、50.5%和36.8%,射频组为71.7%、47.2%、37.6%和24.2%(P= 0.12)。结论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别,均为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多病灶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多病灶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对15例多病灶肝癌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治疗。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51.5±9.0)岁。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I发现瘤体36个,其中2个病灶11例,3个病灶2例,4个病灶2例。肿瘤平均直径(3.1±1.1)cm。乙型肝炎13例,丙型肝炎2例。合并肝硬化13例,胆囊结石2例。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单个病灶RFA平均时间(30.2±13.3)min,平均总手术时间(98.7±28.5)min,平均总出血量(145.3±82.8)ml。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12-52个月(平均35个月),1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消融部位复发,均采用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3例分别在术后24、28、36个月死于肝内复发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RFA治疗多病灶肝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最大程度保存了受损的肝功能。但应选择肿瘤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或邻近胆囊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19例共21个肿瘤采用腹腔镜下RFA治疗,其中19个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平均肿瘤直径(3.5±0.9)cm.19例均合并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17例,丙型肝炎2例.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6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16例.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另5例因瘤体累及胆囊床并影响RFA操作而行LC.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胃肠道损伤、胆漏、胆管狭窄、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95.2%(20/21),血清AFP转阴率81.3%(13/16).术后随访6~56个月(中位1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18个月肝内发现新病灶行经皮RFA治疗,1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安全可行,术中超声的应用对RFA治疗的准确引导、提高射频治疗彻底性及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26例,肿瘤位于肝脏Ⅲ、Ⅳ、Ⅴ、Ⅷ段或膈顶以及邻近胆囊胃肠等空腔脏器部位,直径2.2~11.0 cm,单病灶18例,多病灶8例,共39个病灶。肝功能Child A或B级。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消融时间12~112 min,平均48 min;术后出现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无肝衰竭、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B超、CT扫描检查,17例肿瘤不同程度坏死,4例部分液化,5例发现多发病灶及门静脉癌栓消融无效。结论〓LRFA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对特殊部位的肝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肝癌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是射频与腹腔镜这两项微创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二者的优点,可有效地提高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的效果,扩大RFA治疗的适应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完成了由动物实验阶段向临床应用阶段的转变,在国外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已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腹腔镜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6月7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作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Re...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经皮热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7例肝细胞性肝癌病人共190个结节接受了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完全消融率93%。对直径≤2cm、2.1~3.9cm和≥4.0cm的结节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94%和86%。局部复发率10%,直径≤2cm、2.1~3.9cm、≥4.0cm的结节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0%和32%。1,2,3年无远处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35%和31%。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9%、50%。结论微波及射频热消融是治疗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在较大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肝切除后 RHCC,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2.8±1.3)cm,临床评估可再切除但由于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完全灭活率)91.9%(34/37),其中直径≤3 cm结节为95.8%、3 cm 以上者84.6%。并发症发生率5.4%(2/37),无治疗死亡。平均随访(20.5±14.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与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2%、72.2%。消融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9%、17.4%,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7个月;消融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0%、35.3%和35.3%,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初次肝切除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3.4%、41.0%和37.6%,中位生存期47.0个月。结论经皮热消融技术是可再手术切除 RHCC 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共18个肝癌病灶经腹腔镜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平均直径3.2cm。术后复查超声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平均为8.6min。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囊损伤、胆漏、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造影复查病灶完全坏死率达83.3%,残留病灶均再次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消融部位复发,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结论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但应选择肿瘤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对比剂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射频消融术前普通超声、CT与CEUS的差别;同时以CT作为标准,对比射频消融术后行CEUS的价值.结果 CEUS与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价值基本相同,两者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26和1.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91%和23%、31%,而灰阶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似然比为0.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和23%与前两者相比较稍差.射频消融术后CEUS对残存病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和90%,阳性似然比6.18,阴性似然比为0.44,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目前均存活;术后1个月射频消融灶周围肿瘤残留3例(6.5%);术后3、6、9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7%(4/46)、11%(5/46)、11%(5/46).结论 CEUS与CT结合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和射频消融术后的复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皮热消融治疗137例肝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了治愈性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的137例肝细胞癌病人,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16个预后因素。结果1、2、3、4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52.1%、42.8%、26.2%和20.1%。1、2、3和4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1%、21.9%、18.8%和14.1%。单因素分析发现消融前血清AFP〉200ng/ml(P=0.0012)、血清白蛋白≤35g/dl(P=0.0000)、肝功能Child’sC级(P=0.0141)及肿瘤消融不全(P=0.0003)均可明显影响累积生存率。多因素Cox模型发现消融不全(P=0.005)是最显著的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其余依次为血清白蛋白水平(P=0.008)、AFP值(P=0.016)及Chil小Pugh肝功能分级(P=0.033)。多因素Cox模型还揭示初治时为复发性肝细胞癌者(P=0.005)是独立的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结论在经皮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中局部灭瘤效果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妥当掌握治愈性治疗适应证和进一步改进治疗技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集束电极射频肝癌原位灭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肝癌原位灭活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B型超声引导下将中空金属钛多极穿刺针经皮直接穿刺置入癌灶中心,分点一次或多次对癌体进行射频热毁损治疗。射频输出功率由10W每隔1min增加10W,加到90W,治疗时间设定为15min。术后观察患者的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 、B型超声(癌体大小、回声、血流)、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omputered tomography,CT)图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本组甲胎蛋白(AFP)高于正常者(153例)射频治疗1周后复查119/153(77.8%)下降为正常;14-28d和经过第2次治疗后144/153(94.1%)下降为正常;B型超声和CT图像上表现为癌灶无增大、缩小和液化,多普勒超声观察癌灶内无血流信号;术后病理学复查示治疗区为坏死组织伴血管血栓形成,142例患者术前伴疼痛,治疗后121/142(85.2%)疼痛消失,21/42(14.8%)疼痛缓解。本组术后出现腹水26/180(14.4%)、一次性黄疸16/180(8.9%)。结论 射频原位灭活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肝裸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bare area,HCCB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2000年4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共有26例早期HCCBA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PRFA治疗,作为HCCBA组;在右肝非裸区HCC病人中,以癌灶距肝包膜、胆囊和第一肝门主要分支的距离≥1.0 cm为条件,纳入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癌灶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灶残留采用PRFA后1个月增强CT和(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追踪判定,将完全消融至局部肿瘤复发的间隔时间作为无瘤生存时间.用t检验比较癌灶直径,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年龄、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AFP水平和穿刺次数等指标,用χ2检验比较完全消融率和局部无瘤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穿刺次数和完全消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CCBA组1年、3年和5年局部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46.2%和19.2%,对照组分别为92.3%、53.8%和15.4%,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引导下PRFA治疗HCCBA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作为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W  Chen MH  Gao W  Wu W  Huo L  Dai WD  Liu WY  Yan K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69-1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其预后因素。方法192例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男151例,女41例。平均年龄59.2岁(24~87岁)。肿瘤平均大小(3.9±1.3)cm(1.2~8.0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为106、77和9例。根据UICCTNM分期,Ⅰ、Ⅱ、Ⅲ、Ⅳ期肝癌分别为57、85、44和6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时序检验,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92例HCC患者治疗后1、2、3、4年总生存率为84.9%、69.1%、60.4%和52.8%;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75.1%、53.8%、43.9%和40.8%;无瘤生存率为64.3%、43.2%、37.1%和25.0%。多因素分析获得的预后因素为:(1)总生存期:ChildPugh分级,规范化方案治疗和UICCTNM分期。(2)无局部复发生存期:ChildPugh分级,UICCTNM分期。(3)无瘤生存期:UICC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卫星灶。其中,ChildPugh分级和UICCTNM分期在3种生存率的预后分析中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据RFA治疗结果分析,HCC肿瘤进展程度(UICCTNM分期和有无卫星灶)、患者肝功能以及治疗方法(是否应用规范化方案)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此结果有助于在RFA治疗前、中和后3个环节中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