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腹膜扩散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姑息性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9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发生腹膜扩散105例(13.3%)。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与腹膜扩散相关(P〈0.05)。腹膜扩散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3%、22%。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和20%,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内各时点生存率均高于接受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患者和仅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3组间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腹膜扩散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贲门癌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EM)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323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72例,女性51例;年龄22~85岁,中位年龄63岁,分析EM阳性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结果 323例患者中有67例(20.7%)术后检出EM阳性,EM阳性与肿瘤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x2 =4.647 ~27.216,P <0.05).E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3%、34.1%和20、39个月,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6,P=0.000).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EM是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至随访截止,EM阳性患者的累积复发率高于EM阴性患者(59.7%比35.9%,x2=12.409,P=0.000).分层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M阳性患者累积复发率高于EM阴性患者(60.9%比40.0%,x2=8.410,P=0.004),E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EM阴性患者(12.9%比30.1%,x2=12.939及P=0.000).结论 EM是贲门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EM阳性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治疗过的及文献报道的共计902例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1∶1,中位年龄61岁(35~80岁).首次手术Billroth Ⅱ式重建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比Billroth Ⅰ式术后明显高(81.6%比17.1%).癌灶好发于吻合口 50.5%,其他如残胃小弯侧21.7%,贲门胃底18.5%,其余约占不到10%.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3%和62.7%,其中有301例次(36.5%)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8.2%、28.9%,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9.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以分化型腺癌居多,就诊时以中晚期居多.联合脏器切除手术率高,早期发现,行根治性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gastric stump cancer.Methods With meta- analysis, clinical data of 902 gastric stump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or were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Age, gender, pathological types, TNM stages, surgical treatment, prognosis were evaluated.Results Gastric stump cancer developed mostly in male patients (4.1∶1) , and the median age was 61 years.Incidence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afte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with Billroth- Ⅱ operative mod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Billroth- Ⅰ (81.6% vs.17.1%).50.5% of the cancers were present at the anastomotic site, 21.7% at the gastric lesser curvature, 18.5% at the gastric cardia, and less than 10% at other places.Resection and radical resection rates were 81.3% and 62.7% , while operation combined organ resection was carried out (36.5% ).The 1-, 3-,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with palliative resection, which was 77.8% vs.36.4% , 58.2% vs.9.8% and 28.9% vs.3.9% (P<0.01)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Distal gastrectomy and Billroth Ⅱ GI tract reconstru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revious operation.Gastric stump cancer occurs more frequently at anastomotic site and the majority of histological types was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Most cases were at the advanced TNM-stage when diagnosed.Radical rese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long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in gastric stump cancer patients, especially in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pN0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男性79.3%,女性20.7%;超过60岁者占44.8%。26.4%的肿瘤位于上部(U),23.0%在中部(M),51.4%位于下部(L)。肿瘤小于或等于2cm者29.9%,2~5cm者57.5%,大于或等于5cm者12.6%。D2式淋巴结清扫86.2%,D3式(包括D3^+式)淋巴结清扫13.8%。远端胃切除67.8%,近端胃切除4.6%。全胃切除27.6%。57.5%的患者术中输血。23例(26.4%)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56.5%。是否术后化疗、不同pT分级、有无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患者间的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级中的T分级增加是危险因子。术后化疗是保护因子。结论 为提高pN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需选择合适的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 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结果: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胃癌的4.5%,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2.16∶...  相似文献   

6.
摘要:探讨青年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回顾性分析31例青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诊断依赖于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结果示,最常见症状是上腹不适和隐痛;3,5年生存率为100%和85.2%。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93.5%。胃中部黏膜下癌4例淋巴结转移中N7转移3例,N8 转移1例。胃下部黏膜下癌5例淋巴结转移中N7,N8各2例转移,N9 转移1例。组织学分型和浸润深度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部位、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胃镜病理确诊率最高。组织学分型和浸润深度是青年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于分化差且侵及黏膜下层者宜行D+1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极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 mm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例直径≤2 mm的早期胃癌(极微小胃癌组)与29例直径在2~10 mm的早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研究. 结果极微小胃癌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2%;黏膜内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45%;高、中分化型腺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00%和55%;极微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脉管浸润;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肿瘤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一致率分别为100%(5/5)和86%.结论 极微小胃癌常局限于黏膜内,组织学类型比较单一,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不伴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浸润部与表层部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一致.极微小胃癌是内镜治疗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观沉默蛋白SUZ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UZ12蛋白在9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SUZ12蛋白在本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明显高于临近非癌组织的15%(P=0.002).SUZ12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18)、淋巴结转移(P=0.023)、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4).SUZ12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患者差(P=0.024),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Z12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以作为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ppressor of zeste 12(SUZ12)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SUZ12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97 cases of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tochemistry metho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Z12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survival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curv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UZ12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as 4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5%)in the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P = 0. 002). SUZ12-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 P = 0. 018 ), lymph nodes metastasis ( P = 0. 023 ) and TNM staging(P = 0. 014).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UZ1 2-positive expression had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SUZ12-negative expression ( P = 0. 024). Conclusions SUZ12 is overexpressed in tissues of gastric carcinoma, SUZ1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0.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52例分析综述与讲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定义及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对52例经手术的残胃癌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2例中平均年龄59岁。胃原发疾病为良性(RGCB)者16例,恶性(RGCC)者36例。根据第一次手术时胃疾病的良恶性,把残胃癌(RGC)分为RGCB或RGCC。有42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残胃全切除术33例,联合脏器切除9例),根治性切除率为80.77%;姑息性手术12例。3年总生存率36.5%,其中RGCB的3年存活率为50.0%,RGCC的3年存活率为30.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GCB或RGCC在临床病例特征及3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常见单个脏器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从单个脏器浸润胃癌患者中筛选出列于前4位者,共228例,分别为胰腺(83例)、横结肠及系膜(71例)、食管(53例)、十二指肠(21例)浸润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各组病例中,食管浸润组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pTNMⅣ期所占比例均最低,分别为9%、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淋巴结N分期、肝转移率、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血清CEA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相比,食管浸润组的根治率最高,为93%;胰腺浸润组接受扩大淋巴结清扫术(D2以上)比例最高,为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浸润组的中位输血量为400 m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脏器浸润为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胰腺、横结肠及系膜、食管、十二指肠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4、17.5、30.9、14.1个月,根治性切除患者的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8、19.7、35.8、17.4个月,食管浸润组预后均最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根治性手术者的各组预后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对常见单个脏器浸润胃癌,食管浸润患者的分期较早,根治率高,预后较好;根治性切除对改善常见单个脏器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DR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NDRG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胃癌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8%,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00%,并且胃癌组织中NDRG1蛋白多为低表达,而癌旁组织多为高表达.NDRG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大体类型、远处转移无关.NDRG1蛋白低表达胃癌患者预后较差,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2%、53.9%、21.1%和60.5%、31.6%、19.7%.结论 NDRG1在胃癌组织中多呈低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发病及肿瘤转移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对胃癌发病及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力量对比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本组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中位年龄46岁.67.6%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7%.52.9%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14.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8%、14.9%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程度(P=0.000)、淋巴结转移数(P=0.043)、卵巢转移瘤组织学类型(P=0.003)、转移灶范围(P=0.000)、肿瘤细胞减灭术(P=0.008)和卵巢转移瘤的化疗(P=0.000)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凶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减灭术(P=0.025)、转移灶范围(P=0.008)是影响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转移灶局限于卵巢者与超出卵巢者相比,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5)显著延长。满意的减灭术(残留肿瘤小于或等于2cm)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1)。结论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预后较差.转移灶范同是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减灭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适用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比较的简单指标。方法选取1999-2005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肿瘤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48例患者3年累计总生存率为62.8%,生存率随胃周转移淋巴结数增加而下降。当胃周转移淋巴结数超过6枚时,3年生存率降至15.4%,与全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周转移淋巴结数与总阳性淋巴结数存在线性关系(r=0.94,P〈0.01),但与总切除淋巴结数不存在线性关系(r=0.18,P=0.2)。结论胃周转移淋巴结是一个简单有效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胃周转移淋巴结对淋巴结切除技术要求低,可用于比较不同地区间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特别是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11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直径<2 cm组、2 cm≤直径<4 cm组与直径≥4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同时比较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因素,P值分别为0.816及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其预后关系不明确,而肿瘤大小很可能是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窦(胃L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胃窦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29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分组收集切除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等方面的关系.结果 本组129例胃窦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阳性80例(62%).共收获3295枚淋巴结,平均每例25.54枚,中位数24枚/例,转移淋巴结数889枚.胃窦癌患者No.1、No.3、No.4d、No.5、No.6、No.7、No.8a、No.9、No.11p、No.12a、No.14v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60%、48.84%、37.98%、38.76%、44.19%、31.01%、10.85%、14.73%、4.65%、1.55%及0.78%,其中以No3和No6组为最高.结论 在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时,应综合考虑各临床病理因素,并结合胃窦区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的特点,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1例胃癌手术患者施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累积生存曲线分析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61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Ⅲ、Ⅳ期胃癌、浆膜受累、淋巴结受侵及血管癌栓、术后腹膜转移者阳性率分别为50%、47%、45%、65%、88%,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19%)、浆膜未侵(22%)、无淋巴结受侵(12%)、无血管瘤栓(18%)及其他转移者(33%)。腹腔游离癌细胞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614,P=0·0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KAI1蛋白和CD4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标本中KAI1蛋白和CD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组胃癌中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KAI1蛋白阳性表达的14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71%,阴性表达的50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2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6,P=0.000);CD4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CD40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D40蛋白阳性表达的2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3例,占14%,阴性表达的4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7例,占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1,P=0.028)。结论KAI1蛋白与胃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有关;CD40蛋白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转移评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