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吸烟者的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有仓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93-7395
目的:分析长期吸烟者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性,总结其规律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2001—05/2003—1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88例。本研究提出的纳入标准:年龄≥45岁;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标准:确诊为肺心病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胸部创伤、手术史及患有其他限制呼吸运动疾病者。符合上述标准吸烟者84例(吸烟组),根据吸烟指数的不同,分为轻度吸烟组(n=28),中度吸烟组(n=35),重度吸烟组(n=21)。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配对为不吸烟组。比较肺气肿患病率、平均视觉评分值(mean visual scoring,MVS)和各项肺功能检测值。结果:84例吸烟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中,共检出肺气肿患者41例,其肺气肿患病率(49%)和MVS[(14.55&;#177;2.38)分]明显高于不吸烟组[21%,(5.81&;#177;0.45)分](x^2=16.556,P&;lt;0.001;t=2.384 P&;lt;0.05)。在按不同吸烟程度分组后,重度(吸烟指数≥100)、中度吸烟患者(吸烟指数51—99)的肺气肿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吸烟组(吸烟指数&;lt;50)(x^2=13.819,P&;lt;0.001),同时重度吸烟患者的MVS[(16.41&;#177;5.09)分]也分别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吸烟组,后者MVS也明显低于中度吸烟组(t=2.254~3.380,P&;lt;0.05~0.01)。吸烟和不吸烟者之间的全部肺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均&;gt;0.05),但重度吸烟者的部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明显劣于不吸烟者(t=2.162—2.351,P均&;lt;0.05)。结论:HRCT是检出肺气肿和评估其病变程度较可靠工具。吸烟者常有较高的肺气肿患病率和MVS,后两者与吸烟指数高低有密切关系,吸烟程度重者常会发生部分肺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2.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出现的异常持久扩张,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但无明显的肺纤维化,晚期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肺功能检查(PFT)评价肺气肿,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CT可较好地显示肺气肿的分布、程度和范围,其对肺气肿的定量评估主要有主观半定量法和客观法。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其定量评估肺气肿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并与PF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采取CT定量评估与PFT相结合的方式可更加全面地评价肺气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CT对肺功能的研究进展迅速.许多研究均显示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它合理的将肺的形态和功能结合起来,将对CT在呼吸系统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泌尿系统螺旋CT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将其分为女性≤50岁组、女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4组,测量动脉期双侧肾门水平肾脏外侧肾皮质CT值并求和(以下简称CT值),将所得结果与同期实验室方法测定的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肌酐正常者与升高者间CT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组CT值与肌酐均呈负相关.女性≤50岁组:r=-0.43(P<0.05),女性>50岁组:r=-0.57(P<0.05),女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39.5±72.6) 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35.1±66.5) HU(P<0.05).男性≤50岁组:r=-0.53(P<0.05),男性>50岁组:r=-0.43(P<0.05),男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14.5±59.9)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55.1±63.7) HU(P<0.05).结论 通过测量肾皮质动脉期CT值对肾功能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肾功能受损者肾皮质动脉期强化CT值降低.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对肺静脉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64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及形状。方法分析102例病人,除外影响肺静脉疾病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增强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用肺静脉血管分析软件,测量4条肺静脉主干的直径(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及截面积。比较男女之间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和圆率的差异性、4条肺静脉圆率的差异性及4条肺静脉年龄分组的差异性。结果4条肺静脉口平均直径变化较大,右上肺静脉口直径为20.3 mm,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7.0 mm,左上静脉口直径为18.1 mm,左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3.9 mm。右下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肺静脉皆不是完全的圆形,右下肺静脉圆度最大,左下肺静脉圆度、直径和截面积最小(P≈0.000<0.05),4条肺静脉皆由细逐渐增粗进入左心房。左侧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年龄分层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0.008)。结论肺静脉的直径、截面积及形状变化较大,在评估肺静脉狭窄时应特别注意。64层螺旋CT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肺静脉。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肺气肿患者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CT测定平均肺密度(MLD)的研究已有报道,早期CT因扫描速度较慢及处理软件不成熟,其结果受到一定限制。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及处理软件的发展,使测定MLD变得简便、准确。本研究采用4层螺旋CT呼吸门控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通过自动MLD测定软件来测定MLD指标,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MSCT平均肺密度差(VD)指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先后行16层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每位患者16层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该组患者的16层CT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主要分支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16层螺旋CT(P<0.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于16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9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和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三种重组方式,分析三种重组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同期30例患者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本组肝动脉变异率为32%;VR与MIP对肝动脉2级以下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3级以上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上有明显差异(P<0.05),MIP优于VR;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MIP与DSA在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上完全一致,对3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4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上有差异(P<0.05),DSA优于MIP;VR与MIP在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有5种变异类型,变异率为27.8%。正常组肝静脉Ⅰ型80例(95%),Ⅱ型4例(5%),7例(8.3%)可见右后下肝静脉。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血管、肝血管性病变及富血管性肿瘤性病变,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准确信息。VR、MIP与MPR三种重组技术结合使用在肝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并不亚于D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MS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重塑及肺叶水平气肿指数(EI),并探讨小气道定量参数分别与肺功能、气肿指数的相关性。方法60例COPD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扫描,应用COPD自动分析软件获得右肺上叶尖段(RB1)、右肺中叶外侧段(RB4)、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上叶尖后段(LB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第4~6级平均支气管腔内径(LDmean)、平均管壁厚度(WTmean)及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WA%mean)并计算同级支气管各参数平均值,同时获得5个肺叶肺气肿指数(EI,EI=每个肺叶CT值低于-950 HU的容积/肺叶容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级支气管定量参数与EI、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第4级支气管各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第5、6级支气管的WA%mea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随着支气管管径的变小而增加。在右肺上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WA%mean与右肺上叶EI呈正相关(r=0.66,P=0.02),左肺下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LDmean与左肺下叶EI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 MSCT定量成像能有效评价COPD小气道重塑及肺气肿,且肺气肿程度与小气道重塑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正常肺静脉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层螺旋CT对比定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肺静脉及对4条肺静脉定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同时行肺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拟行心房颤动消融患者12例.进行CT三维图像后处理分析,观察4条肺静脉与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对比分析CT三维图像后处理相关断层与超声心动图切面.结果 12例患者肺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均清晰显示,且无结构异常及解剖变异.右上肺静脉开口紧邻房间隔,近端与上腔静脉相邻.右下肺静脉相对于右上肺静脉稍远离房间隔,位于右侧.左上肺静脉紧邻左心耳.左下肺静脉相对于左上肺静脉远离左心耳,靠近胸降主动脉.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观在调整探头的基础上可以显示4条肺静脉.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4条肺静脉,参照邻近重要的解剖结构可以对4条肺静脉进行空间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通气障碍的CT肺功能成像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诊断肺气肿及阻塞性通气障碍的CT肺功能参数阈值.方法对照组20例,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7例(包括肺气肿23例、哮喘6例、不明原因8例).肺功能检查和定量CT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的肺功能参数值,包括肺平均CT密度值、像素指数(PI-700~800,PI-800~-900,PI-910,PI-950),比较各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最大吸气末CT值为(-834.68±29.54)Hu,最大呼气末CT值为(-770.48±55.07)Hu,与正常组均存在差异.吸气末及呼气末PI-910in、PI-910ex与PFT各参数(FEV1,FEV1/FVC,DLco%)的相关性分别较其他像素指数要好.PI-910in>15%考虑患有阻塞性通气障碍,PI-950in、PI-910ex的分布代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范围,PI-950ex代表肺气肿的分布范围.结论建立CT肺功能成像参数阈值可为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roli病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Caroli病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CT均表现为肝内多发囊状或条状低密度影,与肝内胆管相通,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中4例可见"中心圆点征".Caroli病I型12例,其中2例合并肝内多发血管瘤及肝内多发小囊肿,4例在扩张的胆管内见结石并3例见有胆管积气,1例合并胆管炎改变,其余5例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II型3例,其中2例伴有肝硬化;1例合并肝内小胆管炎及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应用,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观察肝内多发囊性病变的分布及与肝内胆管分支的关系,对Caroli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低剂量CT肺癌早期筛查的开展,很多以往平片无法显示的小结节在筛查过程中被检出[1-3],其中19%~38%为磨玻璃密度结节,且其为恶性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实性结节.本文采用64层螺旋CT测量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容积,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 方法 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肋水平。双侧斜裂的起点多位于第4~6后肋水平,右侧斜裂的止点多位于横膈前1/4~1/3范围,左侧斜裂的止点大多较右侧偏前。530例中,172例(172/530,32.45%)肺裂发育正常,358例(358/530,67.55%)肺裂发育异常。肺裂发育异常共387处,其中水平裂异常217处(217/387,56.07%),右侧斜裂异常61处(61/387,15.76%),左侧斜裂异常109处(109/387,28.17%)。134例患者出现额外裂共136处。 结论 通过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较为准确地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64排螺旋CT是在体、生理状态下进行肺裂研究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