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膜外剥脱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绝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为目前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包膜外剥脱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无手术病死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内,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较为少见,笔者收治胸椎椎体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至2005年手术治疗6例,其中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0年,4例患者无便血,2例患者有少量的间歇性大便带血。结论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是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微波固化治疗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在腹腔镜下行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40例之疗效和1年随访结果.结果 40例在腹腔镜下行微波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2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余8例失访.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经腹腔镜下微波同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部海绵状血管瘤误诊的原因,提出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的措施,降低误诊误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因关节疼痛而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提出相关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32例误诊患者经确诊后接受良好手术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关节部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关节疼痛病例较为常见,应采取正确的诊断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是治愈关节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989年4月至2007年7月间21例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左上腹部包块、左上腹不适、腹痛等.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I、血管造影等.脾海绵状血管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脾切除.结论 脾海绵状血管瘤瘤体较大(直径>4 cm)或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脾手术切除,术式可以开腹脾切除,也可以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对于没有临床症状、肿瘤较小的患者,可以进行密切的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3例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行尿素注射治疗,其中肿瘤类海绵状血管瘤157例,血管畸形类海绵状血管瘤26例,平均随访1年8个月。结果157例肿瘤类海绵状血管瘤中134例治愈,22例有效,1例无效;26例血管畸形类海绵状血管瘤中2例治愈,21例有效,3例无效。结论本疗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疗效肯定,易于推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0%,多数发生于幕上,约占75%,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目前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部位深在,位于生命中枢,其周围有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手术风险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我科自2002年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1979~1998年,我院对126例需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其中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8例(14.3%),位于肝实质内者6例(4.8%),对直径大于10?cm和累及第Ⅰ或Ⅷ肝段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失血(1?015±577)?ml[(200~4?500)?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切口感染共15例(11.9%),随访72例,无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施行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结果 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1.8.术前未发现或未明确诊断而因其他原因于术中或术后发现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共18例(5.2%).肝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以右半肝居多,占16.2%(56/345).肿瘤直径<5.0 cm者占26.5%(91/344)、5.0~10.0 cm者占50.3%(173/344),>10.0 cm者占23.2%(80/344),平均直径为(8.0±5.0)cm(1例无直径记录).术前Child评分为A级者占99.7%(323/324).全组均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施行肿瘤剜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39/345),病死率为0.3%(1/345).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共切除11例,其中施行孤立性尾状叶切除9例.结论 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误诊为肝实质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包括尾状叶切除术)已成为较安全的手术,术中最主要的风险是切除肿瘤过程中的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11.
刘志苏 《腹部外科》2012,25(3):129-130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分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成人发病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而血管内皮瘤则多见于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6.绝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的直径小于5cm,≥10cm的血管瘤常被称之为巨大血管瘤,其比例约占血管瘤的3%~5%.血管瘤可单发,亦可多发,多发血管瘤约占20%~50%.婴儿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童肝脏肿瘤的12%,约有90%病例在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症状和体征,且女性患儿较多.  相似文献   

12.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肝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及腹腔镜下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大肠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运用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对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病变累及直肠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3例,直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1例,诊断明确后行腹腔镜下病变部位结、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无复发.结论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易误诊,常见病变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腹腔镜下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大肠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回顾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18岁,其中直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和贫血。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腹部X线平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和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6月(10~96月),全部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子结肠镜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血管瘤的范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许国平,王永惜,蔡教誉,洪建文,文锡荣,杨深泉,余锡坤,潘岳芝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1]。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1...  相似文献   

16.
单纯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来源于椎体并延伸到硬膜外腔,而单纯位于硬膜外腔者非常少见[1-3].我科收治单纯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回顾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18岁.其中直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金大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和贫血。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腹部X线平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和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昕有患者均行于术治疗.平均随访36月(10~96月).全部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亍二结肠镜仵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杏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血管瘤的范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1867年Virchow首次在尸检中发现了肾血管瘤.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20年10月收治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就肾血管瘤诊治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6例李晓静宁金龙高学宏汪春兰曹东升张林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面部、四肢和躯干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特别是深而广的海绵状血管瘤更是临床上的难题。我科于1992~1995年对16例面颈和四肢海绵状血管...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36例需要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对直径>10 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失血320 ml(130~700 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2例,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随访36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的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