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脑囊尾蚴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方法 对166例经临床确诊的脑囊尾蚴病患者的CT及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果 1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实质型108例, 脑室型15例, 脑膜型3例, 混合型40例。各型 脑囊尾蚴病CT、 MRI特点: ① 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可分为急性期型 (囊泡型、 脑炎型、 多发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型) 和慢性 钙化型。囊泡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影, 边界清楚, 囊内可见高密度头节; MRI表现为类圆形长T1、 长T2信号, 囊 内可见偏心附壁的点状影, 囊壁及头节为等信号,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脑炎型: CT呈散在低密度灶, MRI表现为斑片状稍 长T1、 长T2信号, 多数无明显强化或不规则强化; 结节状或多发环形强化型: CT平扫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 呈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 慢性钙化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点状高密度影, MRI上表现为等或长T1、 短T2信号。② 脑室型: 常发生于第三、 四脑室, 可并发阻塞性脑积水。③ 脑膜型: 脑脊液间隙局限性扩大且不对称, 可出现交通性脑积 水,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软脑膜强化。④ 混合型: 表现为上述2种或以上类型并存, 急、 慢性期影像混合存在。结论 结论 不同 分型脑囊尾蚴病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 分析这些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场强MR 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6例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8例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全部34例均见再生结节,其中合并退变结节16例,原发小肝细胞癌18例,再生结节为直径小于1.0 cm,T1W 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 I呈略低信号影。16例退变结节直径在(1.0~3.5)cm,T1W 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 I呈等或略低信号,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与肝组织同步强化和消退。18例小肝细胞癌直径小于3.0 cm,T1W I呈略低信号,T2W I呈略高信号影,行动态增强扫描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减退。结论综合分析高场强MR不同序列及动态增强影像特点,能够区别绝大多数DN和SHC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腺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理证实肝腺瘤10例,其中MRI诊断为肝腺瘤5例。7例单发,直径为(5.2±1.9)cm;3例多发,最大病灶直径为(9.0±3.0)cm。8例T1WI序列和T2WI序列呈长T1和长(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稍短T2信号,1例呈短T1等T2信号;9例回波序列见大量脂质成分。增强扫描时,7例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消退,病灶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2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动脉期病灶增强与肝实质近似,门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较前消退。肝腺瘤呈现"快进慢出"信号特征;8例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假包膜。结论肝腺瘤的增强MRI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肝内肿瘤鉴别,但明确诊断仍须要病理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方法对18例经临床治疗奏效或病理证实的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的CT及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10例,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14例。病灶均分布在肝包膜下或门脉分支周围肝实质内,呈楔形、不规则形或条形,部分病例可见“隧道征”及“围管征”;16例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2例,等密度4例,边缘模糊;动态增强动脉期大部分病变轻度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少数无强化;门脉期病灶显示最多,边界清晰,呈相对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强化消失。MRI检查8例中,呈等T1、稍长T2信号2例,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在动脉期可见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呈多发低信号,边缘清晰;延迟期病灶强化呈等信号改变。肝内单发病灶表现为环状及分隔样强化,门脉期显示最清。结论并殖吸虫病肝损害白}『CT蜃MRT嘉瑚有一事特征.对该病有赫高的诊断价倌.  相似文献   

5.
高强  张水兴  谢淑飞  刘于宝  邵丹  梁长虹 《肝脏》2009,14(2):119-12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征象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15例,其中7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另8例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5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病灶直径3.0~8.0cm;病灶的边界在平扫时显示模糊,增强后显示清楚;CT平扫病灶多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部分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多明显均匀强化,瘢痕结构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其中4例瘢痕结构可见;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其中5例瘢痕结构可见;9例增强后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多种影像征象,可提高FNH术前诊断率。CT和MRI能够反映FNH病理特点及血供血管情况,可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贺宇平  王晋  田民 《山东医药》2011,51(14):38-39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病灶均呈多叶状或单发结节状肿块,肿块直径2.1~7.2 cm,平均4.8 cm。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除中心呈星状瘢痕征外,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2例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扩张、扭曲的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但仍呈略高密度;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降低,6例病灶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病灶中央见星状瘢痕是诊断FNH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组织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资料,3例同时行 CT 及 MR 检查,6例仅行 MR 检查。评价所有患者的影像及病理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例病灶均为单发。CT 示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影,病灶内含部分脂质成分。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呈不均匀密度影,病变脂肪部分呈低密度影,血管部分呈高密度影,2例见假包膜强化。MR 示病变呈长 T1稍长 T2信号为主,4例 T2信号不均匀,3例可见短 T2流空信号,6例见大量脂质成分,2例病变内合并出血。8例行 MR 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8例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为中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6例信号不均匀,3例以低信号为主,3例以高信号为主,4例见假包膜强化。MR 增强动脉期3例同时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5例仅见粗大供血动脉,7例病灶内见扭曲血管影。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组织特征密切相关,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SNN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经证实的34例患者SNN的资料,对病灶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后的信号及强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共发现34个病灶,肿瘤最大径0.7~4.9 cm,病变分布左叶7例,右叶24例,尾叶3例。平扫MRI示DWI上7个病变呈稍低信号,8个病灶呈等信号,19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1 WI示2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6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2 WI示19个呈稍高信号,9个呈等信号,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个病灶内部未见明确对比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边缘见薄壁样强化,病变边界清晰,3个病灶各期均无强化呈低信号,另有3例病灶动脉期病变内见斑片状轻度强化,延迟期病变边缘强化,中央分隔样强化。结论 SNN的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为增强扫描时边缘持续薄壁样强化,边缘清晰,这对SNN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7例SFT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7(27~71)岁。1例仅行CT腹部平扫、6例行CT或MRI平扫、增强扫描。1例发生于胰腺,2例位于腹腔,4例位于盆腔。7例中仅1例为多发病灶,其余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平均值90 mm。CT平扫呈等密度影或伴有稍低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中伴小囊变2例,钙化灶1例。增强扫描仅1例表现为均匀轻微强化,5例动脉期见强化血管影,4例实质期呈"地图样"强化。MRI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稍低混杂信号影,1例病灶见T2WI低信号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延迟性强化。7例中有2例发生术后转移,1例邻近骨质受侵犯。组织学上SFT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免疫组化主要表现为CD34高表达阳性,Ki-67低表达阳性,恶性SFT表现为CD34表达减弱,而Ki-67高表达。 结论腹盆腔SFT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可反映其病理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癌(HNEC)的CT及MRI特征,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7例HNEC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特点。结果原发性HNEC常为单发,CT表现肿瘤平扫为低密度或混杂低密度占位,肿瘤合并出血时其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肿瘤实性部分门脉及平衡期CT值略高于动脉期;磁共振DWI多呈均匀或厚壁样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变内见高信号囊变区,T1WI呈稍低信号,部分病变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部分病变内可见粗大供血动脉,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信号,部分病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肿瘤周围门脉及肝静脉受压移位,但无癌栓形成。转移性HNEC常为多发、体积较大,CT平扫呈稍低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多呈边缘轻中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门脉及平衡期相对肝实质呈等或稍低密度;磁共振检查DWI多呈环形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T1WI呈稍低信号,大部分病变内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多数可见偏心靶环征,部分门脉血管内可见癌栓。结论 HNEC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脑实质型26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2例。脑实质型中7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余13例为数量较多的多发病灶。此型MRI表现常为小的长T_1低信号与长T_2高信号囊肿。脑室型显示脑室扩大,可见脑室内囊肿壁,有3例可见头节。16例MRI与CT作了对比分析,对于病变大小、范围、数目及部位的显示,MRI均优于CT,特别是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s, BC)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BC患者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资料。 结果纵隔内11例,其中前纵隔4例,中纵隔3例,后纵隔4例,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中一例合并出血和感染,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影、CT值约为50~60 HU,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其余纵隔型BC均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影,CT值约为10~30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肺内10例,均为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其中3例为含气囊腔,7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颅内2例,位于左侧额部,MRI表现为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一例其后份可见片状T1WI、T2WI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 结论支气管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区脑胶质瘤34例MRI诊断及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胼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表现 ,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 34例胼胝体区胶质瘤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 胼胝体胶质瘤表现为胼胝体长T1长T2 异常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 ,有明显占位效应 ,注射Gd DTPA后增强扫描 ,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可出现明显强化、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胼胝体区肿瘤侵及双侧或单侧脑叶时 ,可出现“蝴蝶征”或“半蝴蝶征” ,此二种征象是诊断胼胝体区胶质瘤的重要征象。结论 胼胝体区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 ,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7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扫描。7例患者共9个病灶,多发神经内分泌癌2例,均有2个病灶,其中1例合并布加综合征,1例伴发肝细胞肝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4例,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9-9阳性2例,AFP均阴性。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呈"快进快出"5例,病灶内可见多发偏中心囊性变区6例,延迟期可见包膜4例,粗大肿瘤血管4例,引流静脉显影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胆管扩张征象。结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无明确肝病史的肝脏富血供占位、病灶内含有单发或多发的偏中心性囊变区、肿瘤表面粗大肿瘤血管与引流静脉的出现,结合血清AFP阴性及NSE的升高,放射科医师应考虑到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能性,确诊仍需要活检取得病理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PSP)的临床特征、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和18F-FDGPET/CT特征,提高PSP术前诊断水平及认识。 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21年1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后55例PSP患者,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48例CT平扫、33例CT增强、19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进一步分析病灶分布、形态、大小、伴随征象、代谢摄取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性。 结果MSCT显示病灶多为单发(94.5%),边界光滑(89%),呈圆形或椭圆形(85.5%),平均直径25.6 mm。CT主要征象包括贴边血管征(45.5%)、晕征(12.7%)、空气新月征(16.4%)和钙化(41.8%)。增强扫描延迟期趋向均匀持续强化。19例PSP病灶SUVmax,平均值为(2.87±1.20),病灶SUVmax与最大长径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01)。 结论"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晕征"、"钙化"等特征性PSP患者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PSP病灶18F-FDG PET/CT以中低代谢摄取为主,其大小可能与摄取FDG增加有关,MSCT影像征象、18F-FDG PET/CT代谢摄取为正确诊断PS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胰腺癌的64排螺旋CT的不典型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征象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缺乏典型CT征象的1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64排螺旋CT资料.结果 12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其中,中分化导管腺癌7例,中高分化导管腺癌1例;黏液腺癌1例;腺鳞癌3例.8例导管腺癌病灶中位于胰头及(或)钩突部7例,胰颈部1例,表现为等、低密度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无明显强化;5例肿瘤呈明显外生性或有外生倾向;5例肿瘤远端胰管无扩张,2例出现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仅1例出现肿瘤远端胰腺萎缩.1例黏液腺癌CT平扫示胰头部5 cm囊性病灶,增强后仅囊性病灶下方少许实性部分轻度强化,体尾部胰管中度扩张(7 mmn),胆总管及邻近血管未受侵犯.3例腺鳞癌病灶中位于胰头2例,胰体部1例,肿块最大径3.0~4.5 cm,CT增强扫描胰腺实质期示3例病灶内均见液化坏死区,病灶远端胰管均轻度扩张(4~5 mm),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未见扩张.结论 胰腺癌可出现不典型的CT影像表现,要注意与易混淆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