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说明 1.本《推荐方案》适用于1个月以上小儿。 2.关于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的新定义,本刊2005,43(8):618-620已作介绍。  相似文献   

2.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已发表,是在国际指南的引领下,并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在2006年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断治疗推荐方案》基础上,主要就儿童脓毒性休克定义、诊断和早期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了部分修订。《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的制定旨在指导临床一线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识别和早期积极干预,并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新推荐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采用传统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2例(传统方案组)和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59例(新推荐方案组),对两组的休克纠正率、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新推荐方案组采取早期多组生理盐水快速扩容使休克纠正率明显提高(30%vs86%,P<0.01);使用小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可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降低(50%vs32%,P<0.01);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但差异无显著性(70%vs32%,P>0.05);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后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明显降低(62%vs44%,P<0.01)。结论应用新推荐方案针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及时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SS)也称脓毒性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其诊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在救治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中毒性痢疾患儿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挽救了许多SS患儿的生命。但严重脓毒症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免方法测定30例休克新生儿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持(EDLS)含量,结果,休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源性休克组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05),休克好的转EDLS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休克时EDLS增高为一代偿机制,保护心功能宜用非强心甙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于2006年9月7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九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200余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含台湾)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86篇,12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37篇大会发言。论文涉题范围广,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某些研究直指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分组讨论半天(脓毒症、新生儿),重点对近两年儿科危重症诊治的新进展、合理应用抗生素、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断治疗、以及当前普遍关心的医疗体制改革、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L  He SJ  Zhang YL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4):306-307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是由链球菌毒素超抗原介导的急性严重疾病,主要病原为A组13溶血性链球菌(GABHS),发病常呈爆发性,进展迅速,临床特征有发热、皮疹、脱屑、低血压、早期休克及多脏器受累。自1983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多篇成人STSS的报道,但儿科病例甚少。2005年12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观察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发现休克时SOD水平总体上对照组升高,休克中度组与存活组SOD水平升高,重度组和死亡组水平下降,在pH≤7.0及pH〉7.0组也见到相同变化,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广泛参与新生儿休克的过程,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性SOD水平上升高,晚期呈衰竭状态,外源性SOD应及早应用以拮抗氧自由基的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免方法测定30例休克新生儿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含量。结果:休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源性休克组显著高于感染性休克组(P<0005)。休克好转后EDLS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休克时EDLS增高为一种代偿机制,保护心功能宜用非强心甙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感染休克的患儿首次就诊并非都能在大医院PICU中住院治疗,而且在病理生理上儿童感染性休克和成人的感染性休克并不一致.因此,每个医生(包括内科、儿科)都有可能面对处于急诊状态下感染休克的患儿,正确认识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并熟悉其主要的治疗原则及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