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77椎),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VAS评分术后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高于术前,Cobb角术后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8.2±1.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疼痛加重情况。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有效恢复并保持脊柱功能,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7-06采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椎管内骨折复位联合PKP治疗的4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术中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椎体前方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6~12)个月。术后3 d、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椎管矢状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央高度比值及伤椎后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椎管内骨折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术后椎体形态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10采用改良单侧PKP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3.7个月。手术时间19~55 min,平均28.3 min。98例骨水泥均分布满意,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时间较短,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骨水泥分布情况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4-132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病例,临床均给予PVP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活动能力评分(LAS)、椎体前缘、中线以及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 d,患者VAS、ODI、L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L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 d,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obb角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出现一定程度丢失(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与3个月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显著优于术前(P<0.05)。3例(4.1%)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需进一步处理。[结论]PVP手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畸形、残疾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新鲜程度分为新鲜组对比手术前后和随访期间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新鲜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陈旧组(P〈0.05);新鲜组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幅度大于陈旧组平均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术后ODI下降程度大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治疗新鲜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1-2011-02采用PVP+PKP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108椎)均为新鲜骨折,选择椎体压缩程度≥1/3且≤2/3采用PKP技术,椎体压缩程度<1/3及>2/3采用PVP技术,Cobb’s角观察术后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24个月),术后骨折后凸畸形Cobb’s角平均矫正20.6°,术后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PKP联合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止痛效果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增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椎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椎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椎体,每椎注射2.5~6.5 mL,平均4.6 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 mm(33.4%),伤椎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 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 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椎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7例(46椎)。结果17例(28椎)术中有典型的疼痛复制,8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12-181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案,提高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26例(单节段)分别接受PVP、PKP、囊袋治疗,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比较三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囊袋组发生率低于PVP、PKP组,PKP组和囊袋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结论] PVP、PKP、囊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囊袋在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病例105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的椎体高度;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腰痛行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分.[结果]9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 ~ 50个月,平均33.2个月.患者术前椎体平均高度为(1.45 ±0.28) cm,术后3d复查X线片测量的椎体平均高度为(1.75 ±0.23) cm,术后3个月时椎体平均高度(1.75±0.23) cm,随访结束时患者椎体平均高度为(1.74±0.24) cm.术前VAS评分为(7.53±0.68),术后3d为(2.69 ±0.49),术后3个月为(1.02±0.33),随访结束时为(1.01±0.39).术前ODI评分为(77.85 ±3.53),术后3个月为(28.67 ±5.85),随访结束时为(21.33±3.47).术前、术后的椎体高度,VAS评分,ODI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针对压缩骨折带来的腰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步法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四步法,对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进行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计录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18例21个椎体操作均成功,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6±2.2)min,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均越过椎体中线,VAS评分由术前(8.5±1.2)分降低至(2.5±1.4)分,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四步法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简单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手术治疗44例中上胸椎(T8椎体及以上胸椎)OVCF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1(14.4±6.0)个月。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1.5~3.8(2.4±0.5)ml,手术时间28~110(45.4±13.8)min。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术后发生3例其他椎体再骨折,其中2例再次行PKP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lO年.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取椎体内组织进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前与术后1 d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34.7±3.1)%和(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0.2±2.5)%,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及ODI评分分别为8.7±0.4和89.1±2.7,术后1 d分别为2.3±0.7和31.7±3.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2和29.1±2.7,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数据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前瞻性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对35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MRI各序列上信号的改变确定责任椎体,选择性对责任椎体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骨折椎体MRI有T1WI低信号改变、T2WI及STIR序列高信号改变者,即确定为责任椎体,可参考X线片表现及局部叩击痛.共计120个椎体有压缩骨折,其中确定为责任椎体并接受手术的有51个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3 d完全独立或经搀扶行走.3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占5.9%(3/51).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7降至随访时的2.1(P<0.01).随访时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17%,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可根据MRI不同序列上信号的改变来确定责任椎,选择性对责任椎进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贾璞  李元  唐海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7):481-483,506
目的探讨单一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高龄(80岁及其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例,男性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82.2±1.9)岁。共45个椎体,均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压缩骨折椎体后壁均完整。全部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单侧入路、单一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患者平均能在术后第2天下床行走,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17±0.82)cm、(1.75±0.66)cm、(2.95±0.43)cm增至术后的(2.40±0.73)cm、(2.11±0.51)cm、(3.00±0.45)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患者胸腰背痛均有缓解,术前、术后48 h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束0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5)。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PKP治疗的2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30例42椎,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取俯卧位调节手术床使椎体骨折部位过伸,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经皮双侧或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Oswestr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45±0.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5±0.52)分,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的骨水泥渗漏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伤椎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能迅速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CF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术前、术后24 h内及末次随访时评估VAS及ODI;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VAS评分7.6±1.2、ODI评分87.4±11.5、cobb角21±4.6、术后24 h VAS评分2.4±0.6、ODI评分43.8±9.6、cobb角5.8±0.6;末次随访VAS评分2.1±0.4、ODI评分42.6±10.1、cobb角6.4±0.7;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cobb角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ODI评分、cobb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