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大约75%~95%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部分可发生心源性猝死。本文探讨AMI早期补镁减少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3年来12h内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镁剂治疗组(A组)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0±4.8)岁,急性侧壁心肌梗死1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6例。对照组(B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8~68岁,平均(60.0±3.2)岁,急性侧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2例。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2.
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 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63例 75岁以上老年 AMI进行临床分析 ,并与同期 161例 60~ 74岁和 176例 60岁以下 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75岁以上老年女性 AMI患者明显增多 ,无痛性 AMI多 ( 34.9% ) ,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死亡率均比其他两年龄组多见 ,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75岁以上老年无痛性 AMI多见 ,病情严重程度高 ,并发症发生率高 ,死亡率高 ,而性别对 AMI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对老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535例老年AMI住院患者按年龄、预后分别分组.回顾性分析年龄、并存疾病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80v94岁组与65~79岁组、60~64岁组比较,住院病死率升高,分别为7.5%、14.2%和22.9%(χ2=46.378,P<0.01),30 d病死率亦升高(χ2=44.534,P<0.01);60~64岁AMI患者30 d死亡组陈旧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高于存活组,心绞痛例数低于存活组(P<0.05);65~79岁AMI患者30 d死亡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均高于存活组;合并心绞痛例数低于存活组(P<0.05).80~94岁AMI患者30d死亡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均高于存活组,心绞痛低于存活组(P<0.05);80~94岁以上30 d死亡组与60~64岁、65~79岁的死亡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肺功能不全患者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病死率随增龄而升高,不典型心绞痛是80岁及以上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心脏功能等。但心律失常仍是重要的因素且发生率很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1992年~2002年AMI患者9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侯亚丽  范桂敏  刘晓莅 《山东医药》2007,47(17):102-102,F0003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科共收治17例急性脑梗死(ACI)并无痛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7例ACI并无痛性AMI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75~87岁,平均76岁。ACI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AMI符合WHO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年龄≥75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的AMI患者197例,纳入合并CMD患者115例(58.4%)为研究对象,根据AMI发病时年龄分为≥75岁组20例和对照组(年龄<75岁)95例。收集2组基线资料,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室壁运动评分(WMSI)、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以及心肌灌注指数(MPI)。随访8(3,1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5岁组女性(50.0%vs 18.9%,P=0.0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比例明显升高(40.0%vs 15.8%,P=0.014),2组入院时Killip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2组LVEDD、LVEF、GLS、RWMA、WMSI及M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Killip分级及NSTEMI后,≥75岁组患者再住...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在全部AMI患者中,年龄≥75岁者几乎占1/3.老年人心肌梗死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并存,加之老年人冠状动脉顺应性差,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狭窄更严重等,使高龄成为AMI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正因如此,多数用以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均系统地将老年人作为除外标准之一。即使是纳入老年人的临床试验,老年人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人们对老年人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知之甚少。由于缺乏有关老年人STEMI时再灌注疗法风险/效益比资料,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并存病多,就诊迟等原因,使老年人AMI接受再灌注疗法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5~69岁者64.8%,70~74岁者60.1%,75~79岁者50.4%,80~84岁者35.4%,≥85岁者20.4%。近年来。老年人STEMI行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有所上升。日本学者Yagi等报道一组1855例AMI,其中年龄75~85岁的高龄者483例,采用再灌注治疗者264例(55%),再灌注成功率92%。此外,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比较,究竟哪种再灌注疗法更优?至今仍不明确。本文搜索MEDLINE数据库中近年来有关老年人STEMI患者再灌注疗法的文献资料,综述老年人AMI后溶栓疗法与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一、对象与方法  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北京同仁和朝阳两家医院发病12小时内入院并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两组,70~79岁(平均75岁)组27例,男20例,女7例;44~69岁(平均57岁)组56例(其中60~69岁21例),男41例,女15例。AMI诊断按WHO标准,一经确诊即刻送导管室,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直接行PTCA;PTCA不能获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50%或有明显的内膜撕裂者则植入冠脉内支架。将两组间早期成功率、梗…  相似文献   

9.
缺乏典型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容易被误诊,特别在基层医院。本文对我院1984年5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352例AMI中不典型者752例与同期症状典型者277例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AMI患者352例,男259例,女93例,年龄31~82岁,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证实。不典型AMI组75例,男58例,女17例,以异位痛为首发症状41例,表现为颈、咽、牙、上肢、腹部疼  相似文献   

10.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AMI) 1 0 8例。现报告如下 ,并探讨缺血预适应对 AMI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8例均为 AMI住院患者。男 6 8例 ,女 40例 ;年龄 3 0~ 81岁 ,平均 (5 4 .5± 5 .5 )岁 ,住院时间 >3周。 1 0 8例 AMI均符合 1 997年WHO诊断标准 ,根据 AMI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两组 :1心肌缺血预适应组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组 ) :均有心绞痛史 ,共 5 7例。男 3 6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5 5 .5± 2 .5 )岁。其中行溶栓治疗者 1 9例。2对照组 (non- I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75岁和<75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AMI)的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28例,分成两个不同年龄组,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并发症.观察一个月,观察终点为死亡或再梗.结果≥75岁58例,<75岁70例,≥75岁患者近期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AMI后左心衰发生率较高(P<0.01).接受溶栓(34.5%比62.9%,P<0.01)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术(17.2%比37.1%,P<0.05)明显减少.结论给予老年人适当的血运重建治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山东医药》2005,45(31):38-38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诊治64例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回顾性分析1 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AMI前有心绞痛患者与无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并按时程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比较,以期发现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1 对象与方法选择1 998年1月~2 0 0 1年1 2月住本院的符合1 997年WHO有关AMI诊断标准,临床资料齐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AMI2~3周)的患者1 86例,其中男1 44例,女42例,平均年龄( 62 .4±1 1 .7)岁。根据患者AMI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和心绞痛出现的时间,分为心绞痛出现>48h组(A组) ,心绞痛出现<48h组(B组) ,无心绞痛发作组(C组)。AMI前有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2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107例死亡,116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中年龄≥70岁、糖尿病、陈旧性心梗史、慢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未置入IABP、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比例及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AMI合并CS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3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年龄≤35岁96例(A组)和200例年龄35岁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与年龄35岁AMI患者相比,≤35岁患者在男性、超质量、肥胖、吸烟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较高(96.5%vs.70.0%;75%vs.45.5%;35.4%vs.17.5%;72.9%vs.49.0%;93.8%vs.79.5%,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较低(P0.05)。≤35岁患者中,1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单支病变发生率高;而年龄35岁AMI患者以3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35岁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肥胖,大部分为ST段抬高型AMI,病变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旨在研究 2 4h心率变异三角指数 (T对冠心病心绞痛 (AP)、心肌梗死 (MI)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关系 ,对其提出新的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 1 996年 4月~2 0 0 3年 8月被确诊为冠心病AP 62例 (AP组 ) ,男44例 ,女 1 8例 ,年龄 ( 5 7.92± 7.96)岁。均具有典型的AP发作史 ,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示冠脉狭窄≥ 70 % ;急性心肌梗死 (AMI) 80例 (AMI组 ) ,男 62例 ,女 1 8例 ,年龄 ( 5 7.6± 7.8)岁 ,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 ,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演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 (…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心阻抗血流图检测分析陈旧性心梗患者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监测心脏功能。1对象和方法对象分3组进行对照研究:①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患者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52岁~78岁,平均63.1岁。患者均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现代临床实践中AMI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死因构成及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AMI入院并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患者共1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既往病史、伴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对策、死因构成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现代治疗水平下AMI院内死亡率约10.3%;2.AMI院内死亡患者中≥75岁的患者占46.2%;≥75岁和<75岁组中,女性比例为40.7%和30.2%;3.死亡病例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其中62.4%合并高血压病,35%合并糖尿病,22.2%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54.7%有心绞痛史,37.6%有脑卒中史;4.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死亡率,本组患者中76.9%为ST段抬高性AMI,大面积梗死和有高killip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高达71.1%和44.4%,而LVEF≤40%者达到51.9%;5.仅17.9%的患者有成功再灌注治疗;6.首位的死亡原因为泵功能衰竭,占63.2%;其次为心律失常,占13.7%.结论1.AMI院内死亡率近11%,尤以高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2.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或肾功能衰竭等病史可能有促发AMI早期死亡的作用;3.ST段抬高的大面积梗死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发生早期死亡;4.死亡患者较少接受再灌注治疗;5.泵功能衰竭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次之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75岁的101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48)和非STEMI(NSTEMI)组(n=53)。随访2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院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4%、12.5%、20.6%、23.7%和27.9%。术后短期内(15个月内,包括住院),STEMI组累积存活率较NSTEMI组略低,而远期(15个月后)STEMI组较NSTEMI组略高,但两组的2年累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后死亡风险降低,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STEMI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回声特征及其狭窄程度。方法选择AMI患者325例,按年龄分为3组,<70岁组63例,70~79岁组140例和≥80岁组122例。3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无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降低,斑块数≥3个、斑块厚度≥0.19 cm及稳定斑块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结论多数老年AMI患者的颈动脉为轻度狭窄和不狭窄,多为不稳定斑块。斑块的超声回声特征较斑块的数量及其狭窄程度更重要,应高度重视对AMI惠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