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反流类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具有典型的胸痛、反酸、反食等反流症状患者,同步进行24 h食管下段酸及胆汁反流监测,结合胃镜结果分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21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组34例.结果 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47.6%,酸反流发生率38.1%,胆汁反流发生率14.3%;NERD组混合反流发生率20.6%,酸反流发生率为50.0%,胆汁反流发生率29.4%.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组(P<0.05).结论 RE与NERD的反流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NERD以酸反流为主,但也存在胆汁反流,单纯的胆汁反流不易引起食管炎发生,而混合反流则易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玉丁 《临床荟萃》2003,18(20):1177-1177
胃内容物 (包括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酸 (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GERD广义地包括了食管黏膜破损或无破损。因此 ,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有破损者为RE。1 RE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的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而无报警症状者需具备下列RE的依据。1.1 RE的内镜诊断及分级 见表 1。表 1 RE的内镜诊断及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积分0级正常 (可有组织学改变 ) 0Ⅰ级点状…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1934年,美国胃肠病学家Winkelstein首先将烧心和反流导致的食管炎联系起来,建立了GERD概念。典型表现为烧心和反流。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甚至引起食管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反流性食管炎(RE).GERD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其本质不是酸增多,而是酸反流所致[1].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2007,38(6):399-399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nux 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希菊 《临床医学》2005,25(4):79-8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所致的病症。RE与食管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如括约肌压降低、一过性括约肌松弛)、食管酸清除和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I))在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RE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低,原因尚未阐明。本文对Hp感染与RE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RE与H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况——消化系统疾病(7)(待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红  柯美云 《新医学》2001,32(12):747-748
1引言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内、外的刺激症状,如烧心、胸痛、吞咽性胸痛、咳嗽、气喘、咽喉炎、口腔溃疡、副鼻窦炎等。约1/3的GERD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RE),少数重度GERD患者可并发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Barrett食管等。据报道,西方国家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孕妇中每日有烧心症状者超过48%。反流性食管炎随着年龄上升而增加,50岁以上多见。我国1997年对北京、上海两地区的18岁至70岁的普通人群进行随机、分层调查,结果表明,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临床亚型的食管测压变化,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GERD患者150例,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91例、反流性食管炎(RE)32例、Barrett食管(BE)27例,采用4导液压灌注食管压力检测系统测定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结果 NERD和RE中,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LESP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高于后者;而在BE患者中,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LESP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各亚型中,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不同,NERD组最高,RE组次之,BE组最低。各亚型LESP异常的发生率亦不同。结论 NERD和RE的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而非LESP压力下降,食管体部功能障碍可能在GERD发病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作者应用莫沙必利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治疗RE45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笔者临床治疗5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作者应用莫沙必利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治疗RE45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从症状上看,RE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胃痞"、"胸痹"、"梅核气"、"胸痞"等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经方治疗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方法按Savary、Tytgat以及我国消化内镜学会1992年拟定的内镜诊断标准诊断RE,通过电子胃镜进行分析。结果RE内镜下以Ⅰ-Ⅱ级为主,反流性食管炎与Child分级、食管静脉曲张(EV)呈正向关系,临床表现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多,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消化道外症状。NERD是指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称症状性GERD。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其中支气管哮喘是其食管外表现之一[1].……  相似文献   

16.
<正>反流性食管炎(RE)又称胃管反流病,是各种因素促成的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害加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上腹部烧灼样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酸暴露特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以及食管体部压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78例,经胃镜等系统检查确诊RE 48例,NERD 30例.便携式pH监测仪行食管24 h 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72分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食管下括约肌(LES)、食管体部(即LES上方3 cm、8 cm、13 cm、18 cm)和食管上括约肌(UES)的压力指标.结果 78例患者中,24 hpH监测阳性在RE组和NERD组分别为33例(68.75%)和17例(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eMeester积分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1.42±62.05 vs.40.37±62.60,P>0.05);RE组长反流次数显著高于NERD组(8.08±10.17 vs.3.87±6.15,P<0.05),RE组酸暴露与食管炎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两组LES压力及食管体部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UES压力明显低于NERD组(P<0.05).结论 RE患者食管炎严重程度与酸暴露呈正相关.胃酸与食管黏膜接触时间的长短可能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PUB)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RE的患病率接近2%[1]。RE的发病有多种机制参与,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酸清除异常、反流性食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所致。临床观察表明,质子泵抑制剂对RE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也有研究报道,通过胃镜下腔内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选择和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都需要相应的护理工作配合。“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视护理工作,护士主动去协助病人配合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30例RE并上消化道出血均采…  相似文献   

19.
<正>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破损所致。我院自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雷贝啦唑联合西沙比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对胃或食管粘膜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CTB),进行分级。结果:BRG患者的Hp感染率为88.88%(96/108),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35.71%(30/84),BRG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E组,差别有显著意义;BRG患者CTB分级较RE高,差别有显著意义。Hp阳性RE患者胃镜分级、病理程度与Hp阴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