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就诊的200例孕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跟踪记录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为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早、中、晚期短P-R间期发生率分别为2.99%、13.24%和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内发生短P-R间期者于分娩1周后再次追踪复查1次心电图,发现短P-R间期者1例,发生率为3.4%。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妊娠期发生短P-R间期属机体对内外环境改变所做的适应性反应,应注意与病理性变化的鉴别,防止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短P-R间期综合征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传统诊断为房束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1-4],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进展,目前认为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类似心电图改变^[3-4],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常孕妇妊娠晚期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产科病房2007年6~11月住院临产孕妇,经筛选资料齐全者187例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结果短P-R间期发生率在孕妇妊娠晚期明显升高,考虑与妊娠晚期孕妇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旨在为提高飞行人员P-R间期延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飞行人员心电图检查资料及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进行综述。结果 1P-R间期延长伴窄QRS波群:以一度房室阻滞最为常见,此外,尚可见于房室结慢径路传导、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干扰性P-R间期延长,也可能是双束支同步传导延缓等。2P-R间期延长伴宽QRS波群:多见于双束支不同步阻滞,亦可为一度房室阻滞合并一侧束支三度阻滞等。3P-R间期显著延长(>0.35 s)要考虑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可能。结论 P-R间期延长除常见于一度房室阻滞外,还可揭示多种心电现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短P-R间期综合征是指P-R间期<0.12s,而QRS波群正常的一组心电图表现.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检测短P-R间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临床意义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雍艳艳  潘雪梅  杨舒娉 《妇幼护理》2023,3(18):4530-4532
目的 通过对不同妊娠时期孕妇发生心电图短 P-R 间期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该指标变化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取 300 例孕妇和 100 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组别发生心电图短 P-R 间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中短 P-R 间 期发生率(21.33%)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妊娠期不同出现短 P-R 间期的概率也不尽相同,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 为:孕晚期、孕中期、孕早期,不同时期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分娩前发生心电图短 P-R 间期者有 64 例,分娩 1 周 后复查,仅有 3 例出现心电图短 P-R 间期,观察组复发率为 4.69%。结论 孕妇心电图更易出现短 P-R 间期,且随着妊娠期的逐 步增加,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妇女短P-R间期的检出率、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其转归。方法随机采集20~40岁孕中晚期妇女1340例心电图作为研究组,统计其短P-R间期检出率,并进行产后随访,观察其恢复情况;另随机采集20~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4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其短P-R间期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短P-R间期检出率10.97%,对照组检出率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产后1~6个月随访,恢复正常范围者达77.27%。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短P-R间期检出率明显增高,产后大部分恢复至正常范围,说明这种改变属于良性生理性改变,无明显病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血钾症11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血钾症的心电图特征,以探讨心电图对低血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低血钾症患者118例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结果:随着低血钾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心电图呈特征性的ST段压低、T波振幅降低、U波振幅增高、T-U融合、P波和QRS波的振幅和时限增加、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及心律失常。结论:低血钾症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低血钾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妊娠孕妇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尤以中晚期妇女多见,本文对此现象进行跟踪观察,旨在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5-08/2007-10入院待产孕妇450例(中晚期妊娠组),年龄23~40(26±3)岁,门诊早孕(妊周<12周)孕妇430例(早期妊娠组),年龄20~44(30±4)岁,均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摄片,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1.2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日本青岛-福田公司产FCP-4101U 12导联自动分析心电图仪。纸速25 mm/s,增益10 mm/m v,进行常规记录心电图各1次,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导联进行测量,对中晚期妊娠组于分娩后3个月复查一次,早期妊娠组在确诊后3个月再进行P-R间期随访测定。短P-R间期诊断标准为窦性心律,心率为60~100次/m in,P-R间期≤0.11 s。QRS形态正常且时间<0.12 s,起始部无预激波,并排除房室交界心律、房室分离、游走心律等。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作χ2检验。2结果中晚期妊娠组中出现短P-R间期者有60例,其中57例分娩后3个月复查心电图,P-R间期恢复正常。早期妊娠组出现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5岁,心前区不规律疼痛2年,于2003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40/100mmHg,心音规律,无杂音,肺无罗音,未扪及肝脾,神经反射正常。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电图特征:心率75次/min,P-Ⅱ-Ⅲ-avF倒置-P avR直立,P-R间期0.13s,Q-T间期0.40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青年、中年、老年人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为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从每年例行体检者心电图资料中,选择资料齐全的受检者,依据年龄分为三组1组(≤39岁)1860例,2组(40~59岁)1560例,3组(≥60岁)580例,按拟定观察指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个年龄组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均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年龄呈现"杓形"关系;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房室高电压、ST-T改变,1组、2组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检查心电图,对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妊高征的心电图表现,探讨心电图变化与不同程度妊高征之间关系.方法:收集晚期孕检或分娩患者中125例妊高征,分为轻、中、重3组,按常规方法描记分析心电图,另抽取125例正常晚孕期孕妇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125例妊高征中,78例心电图异常,占62.4%.其中轻度妊高征心电图异常10.4%;中度妊高征心电图异常为20.0%;重度妊高征心电图异常为32.0%.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为12例,占9.6%.妊高征心电图异常组与正常晚孕期心电图异常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妊高征患者中异常心电图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心电图异常明显提高.妊高征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速、短P-R间期等改变.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妊高征严重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采用北京福田PI-18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对1 626例妊娠28~40周以上孕妇安静休息状态下以常规十二导联六道同步描记,由专业人员对每份心电图P-R间期进行测量.结果: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3.32%)远较高于正常人.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现象,与旁路机制关系不大,而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常规检查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本文对此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本院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研究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职业性铅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9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心电图异常的表现.随后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驱铅治疗.根据驱排后尿铅高低决定是否需要下一个疗程.对于心电图异常患者,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的治疗.治疗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并对比分析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在329例铅中毒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的为86例,发生率35%.心电图异常的顺序为:ST -T改变42例(48.84%)、Q-Tc间期延长10例(11.63%)、心律失常7例(8.14%)、P-R间期延长5例(5.81%)、其他20例(23.26%).驱铅治疗结束后有56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但仍有3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19%.心电图异常的顺序为:ST-T改变13例(43.33%)、心律失常5例(16.67%)、P-R间期延长2例(6.67%)、Q-Tc间期延长2例(6.67%)、其他9例(30.00%).结论 铅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越高,这表明铅中毒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病情越重对心肌的损伤越重.给予相应的驱铅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肌损伤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例在动态心电图直接显示DAVNP的心电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出现PR间期跳跃性的改变.结论 动态心电图中P-R间期的跳跃性改变提示DAVNP的存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妊娠期及分娩后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对58例妊娠期及分娩后妇女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P—R间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妊娠期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综合征,分娩后1个月,短P—R间期综合征消失。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几年来招工女青年及妊娠妇女查体,常规心电图中发现18~25岁的年龄段出现P-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较其他年龄段比例要高。现对短P-R间期对变异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P波/P-R段比值对诊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在左室舒张功能 (LVDF)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量 47例经临床诊断为 L VDF障碍患者的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及二尖瓣血流频谱 E/A比值 ,并与 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P波 /P-R段比值 2 .0 1±0 .5 7,对照组 1.46± 0 .3 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以 P波 /P-R段 >1.6诊断 L VDF障碍的敏感性为 74.5 % ,特异性为77.1% ,准确性为 75 .8%。较以二尖瓣血流频谱 E/A比值 <1诊断 LVDF障碍稍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心电图 P波 /P-R段比值 >1.6提示可能存在 LVDF障碍 ,严重 LVDF障碍者 P波 /P-R段比值常大于 2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计高龄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特点.方法:妊娠中、晚期孕妇442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221例和非高龄组221例,比较2组心电图特点.结果:高龄组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ST-T改变、短P-R综合征、PtfV1增深和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0.01),正常心电图低于非高龄组(P<0.01),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低于非高龄组(P<0.05);分娩后随访3~6个月,2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多为功能性改变,具有可逆性;心电图检查应作为孕期常规,以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