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精神疾病自杀者为20%-30%[1]。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临床特征,有助于自杀预防,降低自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价值。作者收集本院50年来住院自杀患者9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0例,女55例;年龄18-82岁,平均36.2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16例,初中41例,小学6例,文盲10例,不详12例;职业:干部7例,工程师2例,教师5例,医护人员9例,会计1例,工人46例,农民9例,军人2例,学生4例,无业10例;婚姻:未婚42例,已婚49例,离婚2例,丧偶2例。1…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 375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为勉西铁路医院精神科和重庆精神卫生中心男女各 2个病区住院患者 ,共计 375例 (排除患精神疾病前已患糖尿病者 ) ,其中男 192例 ,女 183例 ;平均年龄 (41 4 7± 5 0 9)岁 ;精神分裂症 2 83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6 1例 ,其他 31例。引用WHO于 1985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BMI(体重指数 ,体重 /身高平方 )≥ 2 3为肥胖标准。糖尿病治疗显效标准 :治疗第 8周空腹血糖 <5 6mmol/L。2 结果糖尿病发病情况 :375例中患糖尿病 4 3例 ,发病率11 4 7%。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科患者的猝死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我院2002-01~2008-09猝死的住院患者共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入院1周内猝死率极高,占83.33%,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 入院初期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住院半月以内的患者,并加强特殊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我院 1995~ 2 0 0 2年期间住院患者中猝死者 ,符合猝死诊断标准。猝死的定义为突然死亡 ,患者在死亡前 2 4小时无明显迹象而突然发生非预期性的死亡[1] 。除外自杀、长期卧床、严重恶病质患者。共 19例。对符合标准的病例逐一填写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19例中男 11例 ,女 8例。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1.2±5 .9)岁。病程 7天~ 4 2年 ,平均 (18.3± 14 .1)年。住院时间2~ 4 6 0天。猝死发生时间以午夜 0时~上午 8时为最多 (11例 ) ,上午 8时~下午 4…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是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本文将我院猝死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心脏性猝死的49例患者作为猝死组;随机抽出同期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人口学资料以及临床特征。结果:猝死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低平、U波或TU融合波、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猝死组氯氮平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氯氮平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氯氮平者(P〈0.05或P〈0.01)。猝死组高龄,兴奋状态,低血钾,肌酸激酶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大多心电图异常,多呈非特异性改变。高龄、使用氯氮平以及某些临床征象可能成为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10年住院精神病患者26例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登记26例猝死者各项观察项目。结果:1987年~1997年猝死发生率为1.04%,首次住院者12例(46%);既往有躯体疾病者16例(62%),25例使用了精神药物(涉及各类精神药物),药物使用频度前3位为:氯丙嗪、舒心利及奋乃静,猝死日小剂量用药才16例(64%),用药2周内猝死者12例(48%)。结论:猝死除与猝死者本身躯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患者猝死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80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中,有猝死病例10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6%。现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男性精神病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男性精神病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特征,对120例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研究组为1994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具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共120例。对照组为随机选取214例不具攻击行为的同期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发生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取t检验和X2检验。2.结果:研究组平均年龄(28±12)岁,对照组(31±12)岁,经t检验,研究组年龄小于对照组(P<0.05);受教育年限分为≤5、6~8、9~10、≥11年4个层次,研究组分别为34例(2.3%),72例(60…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崔维珍李晓英殷美丽陆明康金雪光陈宝生吴予聪刘信张留城孙慧颖刘庆林张翠英李小秋本刊编辑部综合综合5个单位有关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的资料共77例,一般临床资料见附表。77例所服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利、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癸酸...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精神科临床猝死的规律,对本院住院患者发生的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 )和主要临床资料 (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主要不良反应等 ) ;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 (总体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2 )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 [(0 36± 2 5 4 )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 [(0 35±3 2 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 ;其中 ,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9± 1 31)ms和 (0 36± 2 4 6 )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3± 3 2 3)ms和(0 35± 3 2 1)ms]。 (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 (96 9% )多于对照组 (87 7% ;P =0 0 3) ,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 (89 2 % )高于对照组 (39 1% ;P =0 0 0 ) ,心电图异常率 (5 8 5 % )也高于对照组 (2 5 8% ;P =0 0 0 )。经非参数检  相似文献   

13.
WHO(1999)估计 ,至 2 0 0 0年全世界约有 10 0万人自杀死亡 ,约 10~ 2 0倍于此数的人自杀未遂[1]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为 5 1/ 10万 ,较一般人口大 6~ 12倍[2 ] 。现对我院住院期间出现自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研究。1 对象与方法研究组为 1988~ 2 0 0 1年期间在我院住院自杀未遂的 5 6例精神疾病患者 ,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进行再诊断 ,其中精神分裂症 16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2 4例 ,创伤后应激障碍 8例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6例 ,人格障碍 2例 ;男 2 0例 ,女 36例 ;年龄 15~ 5 …  相似文献   

14.
查阅本院自1971年4月至1994年7月住院病人19128例中,有40例死亡,占住院总数的2.08%,现将其死因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16例,男:女为3:2。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6岁,平均为31.8岁,以20~40岁多见(共34例占85%),病程8天至14年,平均2.3年,3年之内29例(占72.5%)。40例中精神分裂症23例,抑郁症4例,躁狂症1例,癔定性精神障碍2例,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猝死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分析全院9年住院病人7318例中所有的6例猝死,认为其原因与精神药物的关系最大。  相似文献   

16.
109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前自杀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9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前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占48.63%,情感性障碍占26.61%。年龄在18 ̄35岁、内向性格、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者、Ⅰ级亲属家庭史阳性,以往有自杀行为、病前有精神刺激因素以及以妄想幼觉或消极观念为主下状等,均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潜在高危因素,本文并就自镣预防进行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住院病人10年猝死情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特点,以便降低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住院期间猝死病人的病史,并进行均数及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猝死病人共有52例,猝死率为0.7%,男性和新入院者较多,秋冬季、4:00~8:00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猝死者中96.15%伴有躯体疾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者在猝死病人中占较高比例,且合用药物者较多。结论精神科猝死病人中伴有躯体疾病者较多,对此类患者使用精神药物时应格外小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分析了1987年~1995年6月8年住院病人中11例猝死患者,其发生率为0.28‰,占同期死亡人数的5.19%,认为其死因可能与精神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