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34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下凳边缘轨迹进行描记,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下颌前伸、后退、最大张闭口运动范围较正常He成人小;ICP至RCP滑动距离亦较正常He成人小,ICP和RCP不协调,绝大多数患者下颌不能后退,开闭口运动速度较正常He成人小,最大开闭口轨迹交叉率和偏离率较正常He成人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34人为实验对象,以28名正常 成人为对照,利用下颌运动仪对其咀嚼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患者咀嚼额面型以Ⅱ型为主,矢状面分类Ⅰ类和Ⅱ类各半。咀嚼运动末端集中性差,且 接触滑动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咀嚼功能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时.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咀嚼循环活动期较正常成人长.间歇期较正常成人短。  相似文献   

4.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咀嚼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咀嚼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Ye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Ye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Ye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lgeⅢ类错Ye正中Ye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Ye成人低,肌力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22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经正畸─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分析讨论,提出术前术后正畸的必要性和矫治原则,可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器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性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器,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器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器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器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AngleⅢ类错He的矫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磁力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的矫治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永磁体磁块对15例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Ⅲ类骨性错He患者进行矫治,经X线头影测量、模型及面像分析,观察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的Ⅲ类面型均获得明显改善,上下胎位均达Ⅰ类关系,疗效满意。结论 磁力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有明显疗效,其制作简单,结构小巧,容易测量和控制矫治力,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类一分类错合下颌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Ⅱ类一分类错包括有骨性错和功能性错。它们有着不同的病因机理和矫治原则,但临床对此两种错的鉴别诊断有时却是较为困难的。本实验对3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患者进行了下颌运动学研究,以探讨骨性错和功能性错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结果表明,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作为辅助性诊断手段,对骨性和功能性安氏Ⅱ类一分类错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晶  李卫 《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17-19,26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与正常He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儿童及20名正常He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He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He;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He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He;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He。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混合牙列期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舌簧牙合垫、带拉钩上颌扩弓矫治器联合使用矫形面框、颏兜等口外矫形装置对13例患者进行矫正。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预期疗效。结论:在混合牙列期对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可以充分利用患者本身的生长发育潜力,让许多与错牙合有关的颧骨和牙槽骨的不利因素都根本得以消除或减轻,使面部畸形、反牙合得以显著改善,矫治持续时间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与正常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儿童及 2 0名正常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 ,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 ;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小 ;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 ;下颌后退时 ,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肌电有其特征性 ,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 ,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 ,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儿童及20名正常(牙合)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牙合);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牙合)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定性分析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1例作为试验组,20例恒牙列早期个别正常人作对照组,使用K6_I型下颌运动描记仪描记两组研究对象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同时拍摄X线头侧位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CP_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支高度及后面高呈正相关;试验组ICP_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体长度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结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与颅面形态的关系和个别正常人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Gunne’s测定法,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和55名正常成人进行了咀嚼效能测试。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的咀嚼效能,男性较女性高;②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③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较正常者明显低,仅及后者的60%;④咀嚼效能与咀嚼次数有关,在测定咀嚼效能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8.
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定性分析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 方法 选择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1例作为试验组,20例恒牙列早期个别正常人作对照组,使用K6-I型 下颌运动描记仪描记两组研究对象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同时拍摄X线头侧位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试 验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CP-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支 高度及后面高呈正相关;试验组ICP-最大张口线距与前下面高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开口度与下颌体长度 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结论 安氏Ⅲ类错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与颅面形态的关系和个别正常人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下颌前伸矫治器(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MPA)对AngleⅡ类错牙 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例AngleⅡ类错牙 合病人,男6例,女7例,最大13岁,最小10岁,均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左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所有病人用下颌前伸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平均疗程5.6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主要为SNA增大,ANB减小,Go-Co增大,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U1-L1、U1-NA(角度)、U1-NA(距离)、L1-NB(角度)、L1-NB(距离)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二类错牙 合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  相似文献   

20.
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近远中和垂直方向的关系以及错He机制。方法 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者为实验样本,另选40例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He作对照组。拍摄正中耠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女各10项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角度测量值17项有显著性差异。线距比例值5项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替牙期骨性Ⅲ类错He的主要原因,下颌骨形态改变以及髁突前移又进一步加重了上下颌间关系的不协调;其中上颌正常下颌前突的高角型病例为最多见的类型,而上颌则表现出向后移位和发育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