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痰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技术(PCR ELISA)、抗脂阿拉伯甘露糖(LAM-IgG)抗体、结核菌素(PPD)1TU皮试以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4种方法联合检测对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上述4种方法检测初治菌阳肺结核57例,初治菌阴肺结核58例,非结核肺疾病41例,健康对照36例。分别进行单项与联合检测,观察初治菌阴肺结核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PCR-ELISA、LAM-IgG、TB-PPD及sIL-2R单项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依次分别为 43.1%,37.9%,31.0%,50.0%。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2联、3联及4联依次分别为 56.9%,70.7%,84.5%,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检出率相比由50.0%提高到84.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2.2%,88.3%和84.4%。结论 通过4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同时也保持了相对高的特异性。联合检测对于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种检测方法在菌阴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BCG-PPD)5IU皮试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菌阴结核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依上述三种方法检测初治菌阴肺结核121例,结核性胸膜炎93例,肺外结核病41例,非结核疾病35例。结果 PCR、TB-Ab、PPD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1.3%、37.2%、31.4%,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0.1%、43.0%、34.4%,肺外结核病组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6.3%、39.0%、34.1%。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率相比,菌阴肺结核由41.3%提高到75.2%,结核性胸膜炎由43.0%提高到73.1%,肺外结核组由46.3%提高到74.3%。结论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菌阴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RNA(TB-RNA),结核杆菌DNA (TB-DNA)及r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联合检测对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或门诊期间疑诊为肺结核的212例患者,根据痰涂片或痰培养结果分为初治菌阴性肺结核组(n =94)和初治菌阳性肺结核组(n=72)及非结核疾病组(n=46),分别行TB-RNA、TB-DNA、IGRA检测,对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行TB-RNA、TB-DNA、IGRA联合检测结果与单用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①单项检测中TB-RNA、TB-DNA、IGRA对初治菌阳对照组的敏感度分别为56.9%,65.3%,81.9%;特异度分别为97.8%,95.8%,97.8%;②单项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相应为:50.0%,54.3%,77.7%;③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8%,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TB-RNA、TB-DNA、IGRA联合检测提高了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彭程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85-1386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试验(PPD)联合结合循证医学方法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TB—Ab、PPD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67例,健康对照组58例,非结核性肺病63例,初治菌阴肺结核87例,对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单项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TB—Ab42.5%、79.3%,PPD5^u52.9%、75.9%,PPD1^u36.8%、82.8%。联合两者对菌阴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为67.8%、67.2%。按肺结核诊断循征流程对If缶床诊断为菌阴肺结核再分析共排除肺结核9例。结论目前肺结核诊断应继续强调细菌学及组织学诊断,对于菌阴肺结核诊断,应强调在循征医学基础上联合多种要素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戴骏  徐玉婵  朱文英 《山东医药》2009,49(50):50-50
目的探讨TB-DNA、TB-DOT、BCC-PPD检测在痰菌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4例初治痰菌阴性肺结核和48例非结核肺疾病患者TB-DNA、TB.DOT、BCG.PPD。结果TB—DNA检测菌癌阴性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9.5%、97.9%,BCG-PPD分别为64.3%、75.0%,TB-DOT分别为64.3%、93.8%,三者联合检测对痰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5.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TB.DNA、TB-DOT、BCG-PPD是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的两项有用指标。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G和IgM结核菌脂抗体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中的相关性。 方法 将酶联免疫法的OD值分为三个范围 (≥ 1、0 .99~ 0 .85、<0 .84) ,同时检测和比较 172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 (菌阳 5 0例、菌阴 12 2例 )和 32例非肺结核的IgG和IgM的OD值。 结果 OD值在 0 .99~0 .85范围时 ,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比较两种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Ig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IgG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肺结核的菌阳与菌阴组中两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IgG、IgM两抗体的OD值 :有 2 0 .9%均≥ 1,有 2 4.4%均 <1,有 5 4.6 %则IgM或IgG≥ 1。 结论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IgM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gG ,二者同时检测可提高检出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何花  曾谊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271-1272
目的探讨多指标包括4项结核抗体(抗结核抗体、抗结核LAM抗体、抗结核16 ku抗体、抗结核38 ku抗体)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菌培养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菌阴肺结核患者31例,对入选病例进行血清学4项结核抗体检测并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菌培养。结果 31例菌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48.4%,抗结核LAM抗体阳性率为41.9%,抗结核16 ku抗体阳性率为9.7%,抗结核38 ku抗体阳性率为41.9%,BALF培养阳性率为22.6%,如联合检测(各项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阳性即作为阳性检出),则4项结核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1.3%,4项结核抗体联合BALF培养阳性率为74.2%。结论 4项结核抗体联合BALF培养检测可提高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脑脊液(CSF)中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TB-DNA指标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SF为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AM-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结果 102份结脑病人CSF标本,LAM-IgG阳性率51.0%(52/102),TB-DNA阳性率81.4%(83/102),LAM-IgG阳性及/或TB-DNA阳性共93例(91.2%)。40份非结核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CSF标本,均未检出LAM-IgG和TB-DNA。结论 LAM-IgG和TB-DNA均是诊断结脑的较好的指标,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李小谋  王西娣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40-1140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剂盒检测菌阴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剂盒检测114例菌阴肺结核和92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血清中的IgG。结果114例菌阴肺结核阳性率为82.0%,92例颈部淋巴结核阳性率为79.2%。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剂盒对菌阴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涂片、培养、PCR和增菌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可疑结核患者和非结核病人痰标本的涂片、培养、PCR和增菌PCR四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涂片、培养、PCR和4及7d的增菌PCR检测31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病人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2.5%、32.2%、54.8%、64.5%和87.1%;检测59例临床可疑肺结核病人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3.6%、18.6%、28.8%、37.3%和52.5%。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34例非结核病人痰标本,涂片、培养均为阴性,而PCR和增菌PCR均有1例假阳性,假阳性率2.9%。比较PCR与增菌PCR对茵阳和菌阴病人的痰标本阳性检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种方法的假阳性率相同。结论增菌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结核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熙  何钟宓  李曦  周小飞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96-1598
目的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与193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采用2HREZ(S)/7HRE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结果2个月强化期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5.7%,65.8%(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73.5%,83.9%(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13.5%,30.4%(P〈0.05)均有显著差异。9个月疗程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2%,97.4%(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2.4%,95.3%(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2.7%,84.8%(P〉0.0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肺结核患者的早期抗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抗体(38kD-IgG)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上述2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83例(菌阳结核患者43例,菌阴结核患者40例),非结核对照者50例(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者15例,健康查体者35例),共计133例。结果38kD-IgG及T SPOT-TB试验检测菌阳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79.1%和93.0%,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7%;2种方法单项检测菌阴结核的阳性率均为72.5%,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到92.5%。50名非结核对照中,2种试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4.0%,联合检测特异性为66.0%。结论对于菌阳患者,T SPOT-TB试验敏感性较高(93.0%),但与38kD-IgG方法相比,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 P>0.05);T SPOT-TB试验的特异性明显高于38kD-IgG试验(χ2=9.76, P<0.01);2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菌阴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与单项检测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54, P<0.05)因此,联合检测对于菌阴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f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O.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尸=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I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和胸膜活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方法:对121例结核性膜炎(合并肺结核60例),44例癌性人患者进行血清,胸液四项抗结核抗体测定(抗PPD-IgG、LAM-IgG卡、TB-Dot卡、ICT-TB卡),对72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进行胸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血清四项抗体检测结核阻阳性率分别为75.6%、30.7%、44.7%、35.1%;癌性组为43.2%、17.1%、11.4%、2.6%。,胸液四项抗体检测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1.7%、24.0%、27.1%、22.7%;癌性组为51.2%、14.7%、5.9%、2.85。血清和胸液结核组均比癌性组高,合并肺结核高于单纯性胸膜炎组。敏感性以抗PPD-IgG为最高,但特异性差(血清56.8%,胸液48.8%),与癌性胸水存在明显交叉;LAM-IgG卡、TB-Dot卡、ICT-TB卡,特异性血清分别为82.9%、88.6%、97.4%,胸液为85.3%、94.1%、97.2%,比抗PPD-IgG高,但敏感性较低,胸液抗体检测阳率除抗PPD-IgG外略低于血清,以抗PPD-IgG加TB-Dot卡(A组)或抗PPD-IgG与ICT-TB卡(B组)两项阳性组合,且两项均阳性时,特异性,血清可达94.3%100%,胸液可达91.4%-97.2%,阳性率,血清为43.0%-42.98%,胸液为23.7%-17.2%,可提供临床鉴别诊断参考。胸膜活检72例,阳性34例(47.2%),活检阳性与病程密切相关,发病2个月内活检阳性率最高75.5%(25/34),结论:胸膜活检病理学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多项抗联合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抗PPD-IgG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0例活动性肺结核、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88例非结核性病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抗PPD-IgG阳性率为83.8%,其中痰涂片(+)组为92.2%,涂片(-)组为78.7%。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例阳性,非结核组5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7.1%和5.7%。本法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93.8%,准确性为86.8%,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71.1%。结论。提示血清抗PPD-IgG测定是肺结核病人一项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 B7-H4)联合超声检查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卵巢癌患者43例(观察组)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92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H4水平及超声检查结果,记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TV-CDFI )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B7-H4及TV-CDF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CA125、B7-H4、TV-CDFI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6.7%、83.3%、74.4%、90.7%,特异性分别为84.8%、94.6%、92.4%、9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2%、87.8%、82.1%、90.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89%、95.7%;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P均<0.01。结论 TV-CDFI联合血清CA125、B7-H4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费宁、费安与HRZ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晓峰  曹培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61-161,163
目的 比较固定剂量复合剂(FDC)费宁、费安与联合运用HIN、RFP、PZA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经痰菌检查阳性而确诊的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用2费宁+E/4费安方案,对照组38例用2HRZE/4HR方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5%、83.8%,3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5%、91.9%,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9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运用费宁、费安抗结核治疗有效、方便、病人依从性好,便于督导,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INH、RFP、PZA。  相似文献   

18.
5种方法联合检测力阴肺结核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痰聚合酶链反应(PCR)TB-DNA检测、血清结核分支杆菌糖脂免疫球蛋白G(LAMIgG)、卡介菌免疫球蛋白G(PPDIgG)、结核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SCIC)与结核菌素(PPD)0.1U皮试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上述5种检测方法用于力阳肺结核31例、健康对照53例、非结核肺疾病30例、初治菌阴肺结核54例同步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  相似文献   

19.
结核蛋白芯片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PPD)皮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5例肺结核和30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蛋白芯片、痰抗酸杆菌直接涂片、PPD皮试,观察单项和联合指标对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结核蛋白芯片、PPD及痰涂片的敏感性分别为66.7%、44.4%、22.2%,特异性分别为93.3%、84.6%、100%.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对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为86.7%,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及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提高到88.9%,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0%,与PPD或结核蛋白芯片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较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蛋白芯片联合PPD、痰涂片抗酸染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但特异性并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住院的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58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均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痰细菌病原学检测或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等资料临床确诊后进行血清学诊断。分析血清MT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以及相对分子质量16000(以下采用“16kD”表示)和相对分子质量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的蛋白抗体的检测资料,以及单独及联合检测不同结核抗原(LAM、38kD和16kD)的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495例观察组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8.7%(340/495)]明显高于158例对照组患者[34.8%(5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50,P<0.01);菌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4.0%(210/328)]明显低于菌阳肺结核患者[77.8%(13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83,P<0.01)。观察组340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LAM、38kD、IgG抗体联合检测同时均阳性的患者最多[61.8%(210/340)];对照组55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单一IgG抗体阳性最高[67.3%(37/5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68.7%(340/495)、65.2%(103/158)、86.1%(340/395)和39.9%(103/258)、67.8%(443/653)、0.34。 结论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于菌阴肺结核,LAM、38kD和IgG联合检测可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