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液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 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 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 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液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 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5次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犬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严重循环生理紊乱的处理方法。方法;用15只杂种犬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全麻及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受体无肝前期及新肝期补给相当于1/2和1/4血容量的胶体液。结果;术中受体犬循环生理紊乱均得到纠正;术中死亡6只,存活9只。结论;肝移植术中的严重循环生理素乱,可以经静脉-静脉转流及适量输血补液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3.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严重循环生理紊乱的处理方法。方法:用15只杂种犬进行同种异 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全麻及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受体无肝前期及新肝期补给相当于1/2和1/4血容量的胶体 液。结果:术中受体犬循环生理紊乱均得到纠正;术中死亡6只,存活9只。结论:肝移植术中的严重循环生理紊 乱,可以经静脉-静脉转流及适量输血补液进行纠正;在静脉-静脉转流情况下进行原位肝移植是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 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 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 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 14.3- 15.6/7.8~9.1kPa(110- 120/60-70 mmHg)。结论:选 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 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施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病人经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后近3月,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道15例犬及5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7例犬及4例猪行背驮式肝移植,并于术中行门静脉-颈静脉体位=转流,其余动脉行其它不同转流。结果显示前者的血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其它术式,有利于完成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报道15例犬及5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7例犬及4例猪行背驮式肝移植,并于术中行门静脉—颈静脉体位转流,其余动物行其它不同转流方式或不转流。结果显示前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其它术式,有利于完成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施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 ,施行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病人经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后近 3月 ,病情稳定 ,肝功能恢复正常 ,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对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做一总结。结果 病人经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后近10个月,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的方法,肝移植术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治疗经验,回顾我院2003年9月~2006年2月治疗的8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2例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除1例因胆道狭窄形成柱状结石致肝功能衰竭,于术后半年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正确的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朱慧如  陈景繁 《华夏医学》2007,20(4):740-742
目的:总结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总结经验。结果:11例肝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0,1年存活率100%,胆道并发症发生率9.1%(1/11),腹腔出血27.2%(3/11),急性排斥反应18.2%(2/1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时机,缩短无肝期,术后严密监护治疗,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转流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臣 《广西医学》1997,19(4):560-562
本实验在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无肝期采用滚压泵在全身肝素化下进行静脉转流,结果提示静脉转流减轻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减少输血输流量,动物术后恢复快,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电解质、酸碱和血糖变化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干扰较明显,常出现循环、电解质、酸碱平衡、凝血和内分泌等方面的紊乱[1,2],尤以经典式、非体外静脉转流下手术为甚。总结我院2002年9月~2004年7月11例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术中电解质、酸碱和血糖变化及处理,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 例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1~68(430±85)岁,体重255~102(641±92)kg,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例,肝癌3例,肝糖原储积病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12 麻醉、手术方式及监测手术方式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SOLT),采用非体外静脉转流,全身麻醉,快诱经口气…  相似文献   

16.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巧及术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术要点及术中监护管理经验.方法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行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0次原位肝移植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25.8) min,平均无肝期(28.4±3.2) 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虽发生急剧改变,但在严密监护处理条件下可逐渐恢复正常;动物1周存活率90%,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精细而熟练的外科技术及严密的术中监护处理是确保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l例惠肝炎后肝硬变合并门脉高压症的终未期病人实行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结果手术历时5小时10分钟,手术获得成功,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要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对切除病肝技术要求高,术中无肝期短,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由于不需静脉转流,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自制转流泵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原位肝移植全肝缺血期血液动力学、心电图、胃肠淤血、游离血红蛋白变化,探讨自制转流泵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滚压式转流泵的工作原理,将卡带单放机改制成小型转流泵应用于大鼠全肝血流阻断门静脉转流期.20只大鼠行全肝阻断后,行脾静脉股静脉转流.比较阻断前、阻断后、单纯分流或应用转流泵转流5,10,15 min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测定应用转流泵转流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与单纯分流比较应用转流泵后大鼠血液动力学稳定,门脉系统回流通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转流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在临床可接受的正常范围内.结论:自制转流泵可以应用于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25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探讨术中无肝期有关转流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25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分析未加静脉转流和采用完全静脉转流2种状态下对手术的影响。结果:未加转流9例(n=9),死亡7例。完全转流16例(n=16),死亡3例。未加转流组从第30min开始出现不能控制的血压下降,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转流组(P<0.001)。血清乳酸值和非蛋白氮值也明显高于转流组(P<0.001)。结论:猪对无肝期门体静脉阻断非常敏感,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应建立可靠的静脉转流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非体外静脉转流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的变化及其调控方法。方法 监测11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电解质、酸碱和血糖的变化,并作及时、适当的处理。结果 2例患者在血管开放即刻出现高钾血症,大部分患者在开放后5min血钾降低,需微泵持续补钾;血钠变化不大;血游离钙在无肝前期开始降低,需适量补充钙剂;大部分患者碱剩余(BE)在血管阻断后30min开始降低,pH、HCO3^-与BE的变化大体一致(术中机械通气下呼吸性因素忽略不计);大部分患者在血管开放后1—5min内Pa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所有病例在血管开放后血糖开始升高,需静脉给予胰岛素控制。结论 原位非体外静脉转流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除血钠变化不大外,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的变化较剧烈,需加强监测并作及时、适当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