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鹏  张琰  刘梅  党学良  郑璇  范梅 《中国药房》2016,(7):959-962
目的:研制玄归止痛分散片并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类型或用量及压片压力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混合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的用量;对优选处方所制分散片进行质量检查,测定其崩解时限、延胡索乙素含量和溶出度;采用相似因子法对本制剂及其滴丸体外溶出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优选处方以25%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9%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9%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混合崩解剂、85%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微粉硅胶2%,3.0 kg/cm2压力压片;所得分散片崩解时限约为1.22 min,延胡索乙素含量为1.097 mg/g,溶出度10 min时大于80%、15 min时大于90%;以滴丸为参比制剂计算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为62。结论:所制玄归止痛分散片崩解迅速,且与滴丸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薛梅  扶玲  李楚云  郭林 《中国药房》2007,18(16):1241-1243
目的:优选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对处方中选用的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2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羧甲基淀粉钠5.5%和聚乙烯吡咯烷酮8%。所制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15min时溶出度明显高于普通片。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质量可靠,崩解时限短,体外释放度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舒必利分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正交试验考察处方中组分的影响因素,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舒必利分散片处方进行优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散片中舒必利的含量和溶出度,测定波长为291nm。结果:最佳处方为崩解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XL用量10%(内加),PVPP-XL10用量2%(外加),填充剂微晶纤维素用量20%,黏合剂PVP浓度5%。优选处方的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1min,分散均匀,通过2目筛;舒必利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0~120mg.L-1(r=0.9999),平均回收率99.96%(RSD=0.66%,n=6);样品在15min时累积溶出百分率大于95%。结论:该分散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阿西美辛分散片,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评价。方法:以阿西美辛为主药,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片剂;取MC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处方用量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浓度为因素,崩解时限为指标筛选处方;采用《中国药典》溶出度法第二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度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MCC 40%、CMS-Na 5%、HPMC 1%;所制片剂呈淡黄色、片面光洁,崩解时限20s,含量、分散均匀性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30min内溶出度大于90%。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分散片溶出速度快且完全。  相似文献   

5.
伐昔洛韦分散片的处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玉珍  徐玉红  李成  王蔓琳 《中国药房》2006,17(23):1772-1773
目的:筛选和优化伐昔洛韦分散片的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浓度及加入方法、粘合剂聚维酮(PVP-K30)浓度、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用量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试验方案,对伐昔洛韦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与普通片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结果:最佳处方为PVPP(内加)4.0%、PVP-K301.0%、CMS-Na5.0%;按优化处方制备的伐昔洛韦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优化处方达到《中国药典》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剑惠 《中国药业》2006,15(12):33-34
目的 研制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对处方中粘合剂、填充剂、崩解剂及其用量进行筛选,比较分散片及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 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填充剂,10%速崩王为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制得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在1min内完全崩解。结论 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特性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7.
茵栀黄分散片处方优化与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钢  张平  夏泉  夏源  范鲁雁 《中国药房》2012,(19):1755-1756
目的:优选茵栀黄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以交联聚维酮(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MCC)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结果:PVPP、CCNa、MCC的用量分别为10%、6%、40%,制得的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且能通过2号筛,2min左右累积溶出百分率即可达到标示量的80%以上。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制得的分散片崩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桂利嗪分散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与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筛选处方,选用转篮法进行溶出度考察,溶出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min,分散后的溶液能通过710μm筛网,溶出参数分别为:T50=0.33min.Td=0.60min,T80=1.36min。结论:桂利嗪分散片质量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要求,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片。  相似文献   

9.
袁悦  李英  李三鸣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70-1472,1475
目的:制备替米沙坦分散片,建立替米沙坦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间为指标,以羧甲淀粉钠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葡甲胺的用量为3个因素,分别设计3个水平优化分散片的处方,采用桨法对自制的分散片与进口普通片进行了溶出度测定,比较研究二者的溶出度Weibull分布参数。结果:替米沙坦分散片工艺简单,在1min内全部崩解,溶出速率明显优于进口普通片,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替米沙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崩解时间、硬度和片质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和优化,用转篮法考察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分散片的优化处方是12%PVPP—XL-10和6%L-HPC作为联合崩解剂,10%MCC为填充荆,2%微粉硅胶和2%硬脂酸镁为润滑剂,0.5%CMC-Na为助悬剂,所制得的分散片在30min时,其释放量达85%。结论:该分散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溶出速度明显快于物理混合物片和普通片。  相似文献   

11.
法莫替丁分散片的研制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制法莫替丁分散片 ,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 :本品在1min内可完全崩解 ;体外溶出度表明 ,T50=0 56min。结论 :用优选处方制备的法莫替丁分散片比市售片崩解快 ,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2.
郭洪涛  郭增光  马儒 《齐鲁药事》2013,32(7):398-399,411
目的制备非那雄胺分散片,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以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筛选处方,采用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处方,确定辅料的最佳用量。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非那雄胺分散片,崩解较快,分散均匀性好,体外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按本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非那雄胺分散片片面美观,质量稳定,其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群亮  张平  夏源  孙旭群  夏泉 《中国药房》2007,18(15):1144-1146
目的:制备黄芩苷分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黄芩苷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和溶出度。结果:优化处方为交联聚维酮40%、羧甲基淀粉钠6%和预胶化淀粉2%;按优化处方制备的黄芩苷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15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痛风宁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考察崩解剂的种类及用量、润滑剂的用量及加入方式;通过吸湿性试验测定临界相对湿度;以别嘌醇及苯溴马隆为指标比较痛风宁分散片与通益风宁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崩解剂为8.8%CMS-Na,41.6%MCC,润滑剂为1.6%微粉硅胶。临界相对湿度为73.5%。痛风宁分散片较普通片溶出快。结论:痛风宁分散片处方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处方中各组分对氢氯噻嗪分散片的影响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氢氯噻嗪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考察了溶出度及稳定性。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氢氯噻嗪分散片,可在1 min内完全崩解,稳定性好。结论:氢氯噻嗪分散片其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分散片的研制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畏  何凤慈 《中国药房》2005,16(12):910-912
目的:研制更昔洛韦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对处方中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进行正交试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比较更昔洛韦分散片与普通片、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最佳处方用量分别为40%、10%;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在2~2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8)%;日内、日间精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0.32%;分散片可在30s内完全崩解,T50=(0.03±0.001)min,Td=(0.18±0.006)min,均低于普通片和胶囊(P<0.01)。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更昔洛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和胶囊。  相似文献   

17.
复方岩白菜素分散片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处方中各组分对复方岩白菜素分散片制剂的溶出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对优选的处方进行溶出度试验,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岩白菜素分散片可在1min内完全崩解,其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将岩白菜素制备成分散片可提高其溶出度。  相似文献   

18.
梅明  林世和  周进  杨明  胡松 《中国药师》2023,(11):197-203
目的 优选茅梅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溶出度。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影响因素,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茅莓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再以茅莓总皂苷为指标,参考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溶出度。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茅莓总皂苷浸膏粉用量为36.9%,MCC用量为42%,PVPP用量为13%,L-HPC用量为8%,微粉硅胶用量为0.1%,模型相关系数较高。所制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 min,在50 min时,累积溶出度达到88%以上。结论 优选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茅莓分散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盐酸普萘洛尔分散片并优化制作工艺。方法 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硬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合适的辅料和合适的用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和含量。结果 影响盐酸普萘洛尔片崩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崩解剂的种类及用量、填充剂乳糖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最终确定的最优处方是PVPP 6%、乳糖和微晶纤维素比例1∶1,所研制的分散片在30 min内溶出度为100.32%;含量为100.75%;在6.85~68.5μg/ml浓度范围内,盐酸普萘洛尔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方法回收率为96.74%~100.55%,日内RSD=0.11%。在密封包装条件下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环境中考察12个月,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通过处方优化制备的盐酸普萘洛尔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1):57-60
目的:制备黄花倒水莲口腔速崩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备速崩片。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处方中填充剂甘露醇与崩解剂微晶纤维素用量比、药材浸膏加入量、润滑剂硬脂酸镁加入量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以水为溶出介质,桨法)对优化后处方所制速崩片的溶出效果(以远志皂苷元为对照品)进行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药材浸膏加入量15%、甘露醇与微晶纤维素用量比1.5∶1、硬脂酸镁加入量1.0%;所制片剂崩解时限为(31±4)s、硬度为(3.4±0.2)kg、脆碎度为(0.23±0.07)%(RSD均小于0.11%,n=3);5 min内总皂苷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溶出参数T_(50)=0.84 min、T+d=1.77 min。结论:制备的黄花倒水莲口腔速崩片在水溶液中可快速崩解和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