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动脉栓塞11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亚京  侯凤莲等 《中原医刊》2001,28(3):59-59,50
目的:提高对肺动脉栓塞(P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误诊原因与临床医对PET的诊断意识不强,易患因素不重视,不认识及PET自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具有特异性有关。结论:提高对PE的认识,及时行有关检查,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栓塞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治水平 ,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列举和分析常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肺动脉栓塞的基础疾病 ,以下肢静脉炎 ( 76.7% ) ,手术后 ( 2 6.7% )为主 ,临床表现以劳力性气短 ( 83.3% )、口唇紫绀 ( 5 0 % )、咳喘 ( 5 0 % )、胸痛 ( 5 3.3% )为主 ,心率呼吸加快占 73.3% ,入院后误诊 1 8例 ,占 60 % ,EKG检查 ,异常占 66.7% ,肺灌注通气扫描 1 8例均有缺损。肝素治疗有效率为78.9%。结论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 ,须综合分析 ,及早诊断 ;同位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首选确诊方法。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19例慢性肺动脉栓塞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晨 《现代医学》2004,32(2):108-109
目的 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慢性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患者中 19例被误诊 ,误诊率为 73 .1%。误诊为冠心病 8例、先天性心脏病 4例、心肌病 3例、肺炎 2例、胸膜炎 2例。结论 慢性肺动脉栓塞误诊率甚高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动脉栓塞(PE)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PE的诊断意识。方法:对我院心内科1999年3月~2005年10月误诊的14例PE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例;冠心病心绞痛2例;心源性晕厥1例;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1例。结论:PE是一个人们认识不足的疾病,应予以重视,加强鉴别诊断的能力,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首诊检出率。方法回顾楚雄州医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第一诊断为PE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相近时期门诊死亡情况,寻找误诊、漏诊原因,评价辅助检查价值,阐明相关病理生理,提出首诊建议。结果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首诊误诊31例占77.5%。误诊病种以肺炎居多,有9例(22.5%);其次是冠心病5例(12.5%)、心衰5例(12.5%)、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4例(10.0%)、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3例(7.5%)、胸水2例(5.0%)。PE检出率由高到低的专业依次为:血管外科3例占50%、急诊科2例占20%、内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内科门诊)4例占19%。与肺栓塞误诊不降并存的是门诊猝死率不降。故门诊猝死病例中可能包含大量被误诊的肺栓塞患者。结论目前的肺动脉栓塞检出率远低于流行病学统计,误诊漏诊较多,医疗风险较大。误诊肺炎居首位,应加强肺炎表象中的肺动脉栓塞筛查。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早期误诊1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璞  刘长庭  陈海伦  宋玉敏  袁重果  王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710-1711,1713
目的分析影响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3月~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肺栓塞患者中早期误诊14例,误诊率为87.1%。误诊原因主要包括:(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2)X线胸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3)医师对肺栓塞认识不足。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对于高度怀疑的肺栓塞患者,应尽早行肺部增强CT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不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4例住院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PTP评分和辅助检查.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危险因素63例(98.4%).具典型临床表现16例(25.0%).D-二聚体>500μg/L 51例(98.1%).CT肺动脉造影确诊51例(96.2%).结论 采取PTP评分可提高肺血栓栓塞症检出率.D-二聚体检测可做为该病的筛选方法之一,CT肺动脉造影可做为该病的确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青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从而早期干预、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青年肺栓塞患者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栓塞患者无危险因素者28%;危险因素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2%,外科手术后30%,无基础病者83%;临床表现中,症状以呼吸困难(84%)、咳嗽咳痰(51%)、胸痛(49%)多见,体征以发热(50%)、紫绀(33%)、肺部听诊湿啰音(31%)多见;误诊漏诊43%;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者59%。结论青年肺栓塞患者多有危险因素,以DVT、外科手术为主,基础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做出诊断的关键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减少临床肺栓塞的漏诊及误诊。方法:对1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肺栓塞中11例由CT肺动脉造影确诊,3例为临床诊断。4例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其中1例死亡;7例仅接受抗凝治疗,无死亡;3例临床诊断患者中2例因肺动脉栓塞猝死,1例自动出院。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需结合易患因素,CT肺动脉造影是首选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赵文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3-1444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扭转诊治和预防误诊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年经手术证实的23例小儿睾丸扭转的初步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23例,误诊9例(39.1%),因误诊导致睾丸缺血坏死并行睾丸切除术8例(34.8%)。结论 正确认识小儿睾丸扭转能减少误诊的发生,对高度怀疑有本病的患儿行积极手术探查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结果  86.1%的病例有高血压史和现症高血压 ,其中合并冠心病 7例、糖尿病 4例、高脂血症 17例 ;88.9的病例有胸、腰背或腹痛并呈游走性 ;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2 8例 ,占 77.8% ;死亡 8例 ,病死率为 2 2 .2 %。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发现内膜撕裂口、钙化的内膜内移或真假腔 ,是确诊主动脉夹层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附5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CT检查 ,结合症状和体征而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5 40例 ,对照临床最后确诊结果 ,分析本病的CT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结果 CT正确诊断 5 10例 ,诊断率 94 4 %。误诊 30例 ,误诊率 5 6 %。结论 CT对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做出正确诊断 ,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但也有一定的误诊 ,其中忽视临床病史、体格检查、CT扫描定位和绝对依赖CT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莫党生  何德沛  轩若亮 《重庆医学》2007,36(7):593-594,596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的易患因素和诊断、治疗中的若干问题.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3月~2005年10月期间23例PE诊治过程与原发和伴发病症相关情况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23例PE患者中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分别是30.4%和21.7%.螺旋CT诊断有8例被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证实;13例PE静脉溶栓治疗,存活9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为PE的高易患因素;螺旋CT对PE有较高诊断价值;外科治疗PE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帕金森病相关误诊患者的t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帕金森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利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运动障碍疾病数据库筛选出26例误诊患者,结合国内外的参考文献以系统回顾的方法分析疾病误诊原因。结果特发性震颤、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等疾病易与帕金森病相混淆。结论病史采集不详细、体格检查不仔细、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或缺少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PD认识不足等因素与帕金森病相关误诊有关。  相似文献   

16.
眼部疾病的B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军  赖巧红  项楠  李贵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9):2998-3000,3003
目的探讨眼科专用B超检查对眼科各类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B超检查过程中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0 ̄2005年在该院眼科进行B超检查的4625例,5814只眼的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眼部疾病的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并对误诊或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眼科专用B超检查对眼球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眼眶疾病的诊断符合率(P<0.05),机器性能、操作手法、病变所处的解剖部位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误诊或漏诊。结论B超检查对眼部疾病尤其对眼球疾病是一种简便易行、非创伤性、诊断符合率高的辅助影像学方法,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眼科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同时,眼科医师对各种B超检查的误诊或漏诊原因要有充分的认识,应采取适当手段尽量避免和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的病理差异,分析其原因,以提 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 行子宫切除的6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 43例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符合率为62.3%,7例手术后未见不典型增生,8例手术后恶变或升级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44例手术后病灶位于宫腔前后及侧壁或位于宫底及宫角,多灶者为63.8%。结论 规范正确的首诊过程是避免误诊 和漏诊的关键,病变部位取材到位、规范的病理诊断标准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diagnostic approach to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PE)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A retrospective case record review of 251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a standard protocol, which looked at the utilisation of imaging techniques and compared clinical diagnoses with a standardised diagnos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Isotopic lung scan w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73%), followed by leg vein sonography (36%) and contrast venography (31%). Lung arteriography was done in only 7% of patients. Among the 205 patients with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PE, 115 (56%) would be diagnosed as having P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riteria, 84 (41%) would be unclassified, and six (3%) would not be regarded as having PE. Among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PE and receiv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32% did not have the diagnosis confirmed by an imaging technique. Most of these had a non-diagnostic lung scan which, despite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seemed to be interpreted as confirmation of PE. We conclude that clinicians do not seem to follow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when approachi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E.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n over-reliance on lung scan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non-diagnostic scans was often misinterpreted. Arteriography was underused. These results emphasise th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implement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newer non-invasive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麻风病临床和病理表现特点,期望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2例有皮肤损害或感觉障碍的患者活检组织作HE和抗酸染色,光镜观察.其中6例临床诊断为麻风病.结果:所有病例病理检查见麻风细胞、肉芽肿及神经损伤等病变,抗酸染色阳性,确诊麻风病.结论:对皮肤有红斑等慢性损害患者应检查周围神经,可疑病例应作涂片和活检及抗酸染色检查.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住院病人精神科会诊238例分析,发现内科请会诊最多,为172例(72.3%).精神科诊断中,以症状性精神病最多,其精神症状的发生可与基础疾病不平行,且无意识障碍者较多.误诊原因等分析,反映了综合医院中目前会诊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应当在综合医院中建立精神科并有必要发展会诊一联络精神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