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渭南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市级和辖区年分娩大于500人次的23所医疗保健单位出生的国产儿进行监测,并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7年监测医院共出生国产儿103 77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剂,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 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荆,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及变化趋势,为减少缺陷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2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州市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0/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年龄组较高,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占总围产儿死亡的30.3%,主要出生缺陷为外耳畸形、多指(趾)畸形、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及马蹄内翻足,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市2009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广州市全部148家医院在2009至2010年期间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共监测352 084例围产儿,发生出生缺陷5 72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2.6/万,前五位缺陷类型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马蹄内翻足和外耳其他畸形.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177.74/万 vs 144.66/万,P<0.05),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足月儿(756.40/万 vs 122.19/万,P<0.05),孕母年龄越大,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越高(P<0.05).严重出生缺陷的治疗性引产率超过60%.结论 广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应重视对男婴、早产儿的先天畸形检查,加强对高龄孕妇的管理.提高产前确诊率和致死性畸形的治疗性引产率.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南海区407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了解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在佛山市南海区市级2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类别、构成比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3~2006年期间监测医院共出生围生儿21593例,其中有出生缺陷4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407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369例,多发畸形38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尿道下裂、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2.25,P〈0.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为男性高于女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3.88,P〈0.01)。结论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安庆市2014~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方法要求,收集安庆市5家国家级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出生缺陷顺位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监测围产儿48 764人,发现出生缺陷儿791例,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62.21/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80.76/万)高于女性(140.64/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286,P<0.05);低年龄组的孕母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218,P<0.05);乡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169.75/万)与城镇(152.35/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271,P>0.05)。前5位出生缺陷发生率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小耳及外耳其他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和马蹄内翻足。结论近5年安庆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三级预防工作,尤其要加强孕前及围孕保健的咨询和宣传,以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1996-2002年出生缺陷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出生缺陷(B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22.5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5.11/万;多胎比例由1996年1.6%升至2002年3.0%,高龄孕妇(≥35岁)由1.2%升至1.3%。城镇的发生率低于乡村(2=29.31,P<0.01),男性低于女性(2=6.94,P<0.01);25岁以下、30岁以上组高于25~29岁组;唐氏综合征等城市发生率高于农村;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结论]7年来福建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和神经管缺陷仍是我省主要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监测是三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莆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趋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方法对莆田市20所爱婴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孕满20周至出生后7d的围产儿进行23种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3个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90.25/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病死率6.48‰,其中出生缺陷儿占33.2%。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95.93/万)高于城市(81.23/万);≥35岁高龄组孕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较高(163.31/万)。1 043例出生缺陷儿产前诊断占38.5%,前10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唇裂、无脑畸形、马蹄内翻足、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包括无肛)。结论优生优育宣传、叶酸投服、孕期产检及产前诊断,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309例神经管缺陷围产儿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描述1998~2003年期间辽宁省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辽宁省累计NTDs发生率9.99/万,其中男性6.95/万,女性13.15/万,城市5.96/万,农村17.35/万。无脑畸形发生率6年下降73.19%。母龄别发生率为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孕妇末次月经在8、9月时出生的男性NTDs高发。NTDs围产儿早产占51.78%,低出生体重占46.92%,围产期病死率为75.08%。结论:辽宁省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NTDs发生有季节性流行趋势。NTDs儿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加强药物预防、科普宣教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分析湖南省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弄清出生缺陷的发生和疾病种类的变化,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三年共监测围生儿数94531例,出生缺陷儿980例,2000、2001、200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8.31/万、91.77/万、120.23/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主要出生缺陷为:总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结论 在我省神经管缺陷、脑积水、肢体短缩畸形、泌尿生殖道畸形呈上升趋势,孕早期增补叶酸和加强产前诊断,可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309例神经管缺陷围产儿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1998~2003年期间辽宁省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辽宁省累计NTDs发生率9.99/万,其中男性6.95/万,女性13.15/万,城市5.96/万,农村17.35/万.无脑畸形发生率6年下降73.19%.母龄别发生率为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孕妇末次月经在8、9月时出生的男性NTDs高发.NTDs围产儿早产占51.78%,低出生体重占46.92%,围产期病死率为75.08%.结论辽宁省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NTDs发生有季节性流行趋势.NTDs儿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加强药物预防、科普宣教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6~2011年的41所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点的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结果:6年间共监测的围产儿有484 304人,其中NTDs为231例,NTDs总发生率4.77/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64.57%。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2.44/万、1.67/万、0.66/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男性为4.60/万,女性为4.75/万。城镇为2.45/万,乡村为6.52/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发生率最高(11.04/万)。产前确诊的比例74.46%,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77.06%。结论: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农村育龄妇女是NTDs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治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2年长治市6监测医院分析的667例出生缺陷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9.36‰,总体呈波动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神经管缺陷、唇裂合并腭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以下特点: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刘芳  谢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20-4521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十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和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产科出生的孕满28周至生后7天的围产儿28 8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出生缺陷儿441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6‰。前3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外耳畸形(15.87‰)、多指(趾)(12.47‰)和马蹄内翻足(10.20‰)。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产母文化程度高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低者。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优育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大产前筛查力度和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4~2007年天水市秦州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天水市秦州区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天水市6家监测点医院住院分娩的13 683例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进行监测,分析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78.93万/,前5位出生缺陷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腭裂、四肢指(趾)畸形、耳畸形、直肠肛门闭锁(脐膨出、腹裂并列)。结论:2004~2007年秦州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总唇腭裂和四肢畸形城镇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神经管畸形所占比例超过出生缺陷的一半,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颜面部畸形和四肢畸形的预防不能忽视城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沂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对监测医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全市近3年监测围产儿83912人,出生缺陷596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7.1‰,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唇腭裂、肢体缺陷、神经管缺陷等顺位居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P<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P<0.05);母亲年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组(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动态分析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化情况,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主要出生缺陷的变化情况,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南省41家医院进行资料的收集,对收集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共收集围生儿数170764例,出生缺陷儿2127例,2001、2002、2003、2004、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1.77/万、120.23/万、124.33/万、130.46/万、150.31/万,5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24.56/万,出生缺陷发生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缺陷。结论:出生缺陷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畸形等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为主要出生缺陷,加强孕早期增补叶酸、婚前医学检查和开展孕期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可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2001~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十堰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4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年监测12243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146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9.25/万,4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2.86/万、104.31/万、117.14/万、144.93/万。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外耳其他畸形;缺陷儿胎龄37周~104例,占71.23%;男女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7.32/万、90.84/万;诊断依据为临床110例,占75.34%;出生缺陷确诊时间为产后7天内者109例,占74.66%。结论4年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婚前与孕期保健和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衡阳市2016-2018年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了解衡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为今后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监测中心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的出生缺陷监测要求,以医院为监测点收集资料,对衡阳市175家监测医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共监测围产儿215 294例,所有出生缺陷2793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9. 73/万。≥28周出生缺陷1802例,发生率为83. 70/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96. 43/万)高于女性(67. 96/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前十位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马蹄内翻足、唐氏综合征、并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唇裂。结论衡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仍需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2001~2004年毕节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边远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2004年毕节地区围产儿22 704例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237例相关因素及118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4.39/万,出生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为497.89‰。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母亲年龄≥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出生缺陷以神经管畸形最多;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为28.27%。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发生、分布、消长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取分层抽样法,在全省部分市县共抽取57所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1996年监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35/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140.04/万:62.97/万);男女首位畸形均为神经管缺陷;女婴神经管畸形及膈腹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男婴,而头面部畸形及先心发生率则明显低于男婴;经济、地理、气候对畸形发生率有一定影响。提示:应将干预重点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