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报告26例在旅行途中突发的精神障碍。资料显示本病多发生于农民打工者;心理紧张、疲劳、严重丧失睡眠、缺少饮水和进食等为其发病因素;长途旅行、列车严重拥挤情况下易于发病。临床表现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幻听、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缓解迅速。认为本病属于急性心因性精神障碍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旅行突发精神障碍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6例在旅行中突发精神障碍,本病多发生于农民打工。躯体疲劳、严重丧失睡眠、饥饿、缺少饮水、长途旅行、列车拥挤为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以敏感多颖、被害妄想、关系妄想、惊恐反应、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冲动伤人为主要症状,缓解迅速。认为属于旅途精神病19例,旅途诱发精神分裂症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济宁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及减寿情况,为提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济宁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管理、并于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死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 638例。查阅患者管理档案并提取一般信息及死亡状况,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死亡原因,通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潜在减寿率(PYLLR),分析严重精神障碍造成的寿命损失。结果 严重精神障碍死亡患者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为2 826例(77.6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为罹患躯体疾病,有1 869例(51.37%)。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最小[(22.49±20.14)岁]、死亡年龄最小[(51.72±18.32)岁]、病程最长[(29.26±19.35)年]。济宁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PYLL为68 941.06人年,AYLL为18.95年,PYLLR为382.3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AYLL最高,为27.21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PYLLR最高,为892.73‰。结论 合并躯体疾病是济宁市严重精神障碍患...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宗教信仰所致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将50例患按症状分为四类:A.分裂样精神障碍;B.癔症样精神障碍;C.类情感性障碍;4.类神经症。结果,以化程度偏低,性格内向,易接受暗示,女性易发病。结论,盲目的宗教信仰易诱发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症睡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PSG)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抑郁症组为我中心首次发病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MAD)总分≥17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药物依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8±14)岁;平均病程(21.0±14)周。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伴发神经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性出血热伴发神经精神障碍临床分析马恩轩,周惠成,陈景清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以流行广、病情重、死亡率高为重要特点.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对本病伴发神经精神障碍的文献报道甚山东省...  相似文献   

7.
92例产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2例产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随访,发现产后一周是本病发病高峰,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不典型者较多,治疗效果好,对发病机理,转归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艾滋病(AIDS)件发精神障碍的有关因素和特征,本病除主要表现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外,还可能有边缘状态、人格障碍和躁狂综合征等表现。其发病机制以脑损害为主,其所有的心理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首次发病时的特点。将首次发病的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分裂样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各147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分裂样精神障碍患我为急性起病、病前性格外向、病程短、疗效好;精神分裂症患多为慢性起病、病前性格内向、病程长、疗效差,且两存在临床症状上的差异。提示两在病程之外,还存在其他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急诊处理山西省荣复军人精神病院王继禹,段媛卿癫痫是常见病,我国王忠诚等调查患病率4% ̄[1],本病常频繁发作,伴发精神障碍,严重时有攻击和暴力行为,扰乱社会治安。本文统计1991~1993年问我院收治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28...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性障碍发病与性别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情感性障碍发病与性别的关系,对30年前首次入院经再确诊的102例情感性障碍Ⅰ级亲属中同病者的发病与性别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Ⅰ级亲属情感性障碍患者总体分析未见发病与性别有关;但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显示女先证者Ⅰ级亲属情感性障碍患病风险率比男先症者Ⅰ级亲属大得多(P<0.01)。此结果有助于提高对情感性精神障碍遗传学的认识,对本病女病人的婚育及心理卫生保健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强迫症的血清素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迫症是一常见而难治的精神障碍。近十年来,国外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从生化、药理和血清素药物探针等方面概述了强迫症的血清素假说。这些研究结果支持血清素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强迫症发病的精神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急性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起病的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急性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起病的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刘希涛,李美清,张芙蓉,李茂科近4年来我们共收治脑梗塞病人410例,其中发病以急性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的23例,占5.6%,由于精神症状严重而易被误诊为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本文就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与脑...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胎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75例首次发病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与胎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平均胎次为3.01±2.05胎,其1~4胎的分布分别为29.45%、21.82%、15.27%、11.64%,与未受累同胞的胎次分布比较,有显著著差异;Haldane和Smith法分析,C值为5.44。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胎次有明显关系,即较迟出生的孩子比较早出生的孩子患本病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46例住院的老年CSDH患伴发的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CSDH伴发的精神障碍以抑郁症状为主,占45.65%,其次神经衰弱占36.96%、记忆障碍占34.78%、智能障碍占23.91%及人格改变占21.74%;左侧CSDH伴发精神障碍较右侧多见,且血肿主要位于额、颞叶;血肿量大、颅内压增高明显以意识障碍多见,慢性进展型的颅高压以抑郁症状多见。结论 了解老年CSDH引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糙皮病是由于体内烟酸缺乏所致,临床特征为皮炎,腹泻和精神障碍,三者出现的次序及严重程度无一定规律。作者1968年~1985年曾观察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48岁,全部为农民。在初夏发病的4例,在秋末发病的3例。7例中  相似文献   

17.
谵妄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增加死亡风险。然而,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的发生未被充分认识且被严重低估。本文从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个体特征、精神疾病与其他健康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是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发生的关联因素;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需与痴呆、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等疾病进行鉴别;早期识别及多因素综合管理策略对于谵妄防治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垂体后叶素致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后叶素为一强烈血管收缩药物,常用于肺大咯血及消化道出血的的治疗,效果较好,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呕吐、心绞痛等.垂体后叶素致严重神经精神障碍,且头颅MRI表现为以基底节为主的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临床报道较少,现报道2例因输注垂体后叶素而致严重神经精神障碍的病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HLD)所致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8例HLD病历资料的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结果 共误诊41例,误诊率达70.69%.从发病到确诊时间3w~8y,平均时间12.5m.多误诊为帕金森病、舞蹈病、精神分裂症、先天痴呆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结论 HLD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医生应思路开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重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云南省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全省2005至2014年纳入社区管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严重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158 161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自杀率及自杀行为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精神障碍患者总自杀率16.692(264/158 161例),其中男性(17.244)高于女性(15.896);各类因素中以分裂情感性障碍(35.280)及精神分裂症(18.35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6.810)、下岗或无业(22.422)、离婚(33.351)及布朗族(90.909)等自杀率位居首位;66.7%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在发病后的10年内。结论:云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具有男性、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下岗或无业、离婚、少数民族及在初次发病后的10年内较易发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