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25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 d;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2±2.12),对照组(11.65±2.3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测定均无异常,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无1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能显著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付敏 《当代医学》2016,(14):141-14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与普通肝素钠75 U/kg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 mU静脉注射与脐部周围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组均在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75~100/d,总治疗时间均为3~7 d。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3.8%、90.6%)和血管再通率(96.9%、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和血管再通,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根据一项国际性卒中试验的结果,在卒中发生之后使用肝素没有明显临床效果时立刻投给阿司匹林,可使死亡和伤残减少1%,这效果虽小却值得注意。此项大规模的急性卒中治疗试验总共包括19 435例疑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人,这些病人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300毫克/日)、肝素治疗组(5000国际单位或12 500国际单位每日2次)、阿司匹林加肝素组、或者在开始出现症状48小时内不进行治疗组,治疗一直进行到病人出院或持续14天。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关临床试验外的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优点的资料有限。目的:在德国大样本的卒中患者中采用静脉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缺血性卒中,对其数据库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其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设计和机构:对德国卒中登记研究组织内的225家社区医院和大学医院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将2000~2002年间1658例给予tPA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院内死亡率。结果:166例(10%)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中67.5%的患者在7d内死亡。tPA治疗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年龄每增加10岁,校正…  相似文献   

5.
背景:进行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来评估法舒地尔犤一种Rho-激酶抑制剂(RK I)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8h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接受静脉注射60m g法舒地尔或安慰剂(盐水)治疗,每次注射持续60m i  相似文献   

6.
段红利  刘骅 《西部医学》2011,23(1):86-87,9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对14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70)和低分子肝素对照纽(n=7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低分子肝素。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d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7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这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T片高密度征提示脑内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确定上述征象的可逆性是否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的预后信息。方法:本研究作为正在进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研究的一部分,共获得18例接受静脉内注射阿昔单抗和肝素治疗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影像资料。对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低分子肝素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溶栓治疗的应用,并与溶栓治疗中传统抗凝药物普通肝素相比较.方法 选取AMI患者35例,其中研究组15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溶栓前即刻静脉注射依诺肝素素30 mg,溶栓后15 min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 mg,以后每12 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 mg,共5 d;对照组:溶栓前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或 60 U/kg),后以800~1 000 U/h 静脉泵入普通肝素,依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调整肝素用量,每3 h测一次凝血常规,使APTT维持于正常对照的1.5~2.0倍(50~70 s),48 h后改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每12 h 40 mg,共5 d.所有患者均给予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结果 研究组达到临床再通及冠脉再通标准为86.66%,再通时间平均(1.62±0.36)h;对照组为65.00%,再通时间(1.81±0.33)h.2组再通率及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研究组1例(6.66%),对照组5例(25%),2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抗凝药物选用低分子肝素疗效不低于传统普通肝素,但方法简便、操作简化,不必反复监测凝血指标,减轻了临床工作负担,优化了溶栓流程,适合向基层及急救系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thel index,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在治疗后1周、BI评分在治疗后1、2周均有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发病3 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80例(治疗组)与卒中单元组8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规范化中医辩证论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医症候得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28 d后中医症侯得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第2周开始有差异(P<0.05),治疗28周后评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后28 d及90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一般卒中单元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更多获益,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磺达肝癸钠组,6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32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入院时查PT、APTT,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连用8 d或直至出院;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8 d或直至出院。用药3 d后复查两组PT、APT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时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抗凝前P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PT、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实验组再发心绞痛2例,出血2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2例,出血4例。两组出院后30 d无急性心肌梗死、出血、卒中及死亡病例发生;实验组再发心绞痛5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3例。两组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过程中PT、APTT水平有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UK)溶栓后应用时间、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具溶栓适应证患者71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A组,在溶栓结束12d,时给予低分子肝素序贯治疗,依诺肝素30mg静脉注射,随后1mg/kg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用3天;低分子肝素B治疗组,在溶栓结束给}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用7天.结果:低分了肝素A组与B组血管开通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UK溶栓后应用LMWH按说明书建议每公斤应用量,在溶栓结束12小时给予序贯治疗,每天2次,共用3天,具有快速、安全、经济、易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凝血时间(ACT)是否可作为达肝素在导管室中应用时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方法:共入选10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5min一次静脉注射达肝素60IU/kg,术中不再追加抗凝药物.所有患者均在静脉注射达肝素后5min取血测量ACT.其中30例患者作为抗凝活性检测组分别在达肝素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时间点取血检测抗凝参数ACT、aPTT、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活性,观察静脉注射达肝素后的时间-抗凝效应关系.结果:静脉注射达肝素后5minACT值由基线121s升高到193s,10min时达峰值208s,并持续120min无明显下降(P<0.001).aPTT、血浆抗Xa和抗Ⅱa因子活性也呈类似趋势.结论:ACT和aPTT对静脉注射达肝素敏感.ACT可以用来监测PCI期间静脉注射达肝素的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往的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在发病后1周内,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 W I)观察可见其有较高的缺血性损伤复发率。据此推测,通常在卒中后1周到90d之间发生新的静息型缺血性损伤,并且早期的缺血性损伤复发可能同晚期缺血性损伤复发相关。方法:本试验对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在发病48h内进行了初次M RI检查,并且在发病后5d、30d或90d进行随访M R I检查。第5天D W I上出现新的缺血性损伤被定义为早期损伤复发,30或90dDW I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 IR)成像出现新的缺血性损伤被定义为晚期损伤复发,发生外侧灌注缺…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采用静脉内(IV)普通肝素(U H)治疗的方法至今仍有争议。本研究在42个医院对影响其使用的患者相关的因素和机构的因素进行了评估。心源性栓子卒中的类型、颈动脉狭窄、心房颤动以及在卒中病房或特护病房进行的治疗均显著增加其使用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医院内IV肝素的使用,仍存在大量的未知的变化因素。缺血性卒中采用静脉内肝素疗法的决定因素@Schmidt W.-P. @Heuschmann P. @Taeger D. @K. Berger$Inst. of Epide miol. and Social Med., University of Muenster, Domagkstrasse 3, 48149 Muenster, Ger…  相似文献   

18.
背景:虽然对急性心肌梗死(M I)患者早期使用再灌注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降低死亡率,但死亡率和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尚无资料显示抗血栓或更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急性M I的死亡率。目的:评估除常规治疗外,当早期使用瑞肝素———一种低分子量肝素,并连续用7d,对7d和30d时的主要联合结局,即死亡、心肌再梗死或卒中的作用。设计、地点和参与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犤瑞肝素和代谢调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评估的临床试验(CREATE)犦,受试者为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中国和印度341所医院的1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TOAST病因分型,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组,三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降压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同时应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组内比较,治疗7d和14d后,三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LAA组和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n=36)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n=35)。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只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I)。治疗前、治疗终、治疗2个月后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14d,PT、TT、APTT轻度延长,FBI浓度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终、治疗2个月后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促进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