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意义.[方法]73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病人,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32例,未及时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41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结扎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比未结扎组明显减少.[结论]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126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的60例(研究组),未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的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联合米索前列醇明显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与子宫横行捆绑术治疗前置胎盘导致的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导致的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结扎组和捆绑组两组,各28例,结扎组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捆绑组予以子宫横行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与捆绑组比较,结扎组患者术后12 h、24 h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凶险型患者术后12 h、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与子宫横行捆绑术治疗前置胎盘导致的剖宫产术后出血均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且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401例,其中合并胎盘植入98例(观察组),单纯前置胎盘303例(对照组),分析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9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中,42例患者术中给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干预(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组),56例未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干预(子宫动脉上行支未结扎组),比较2组患者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次>2、有剖宫产史、有流产史、完全型前置胎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既往前置胎盘史、既往胎盘植入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剖宫产史、流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组患者子宫切除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子宫动脉上行支未结扎组(P<0.05),2组患者产褥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率、Apgar评分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剖宫产史、流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可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母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01~2013-01在我院妇产科行前置胎盘剖宫产的60例产妇,其中3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30例行传统缝合止血和宫腔填塞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结果 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中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能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Bakri球囊与宫腔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简称:宫腔填纱动脉结扎)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产后出血6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Bakri球囊组33例和宫腔填纱动脉结扎组30例。Bakri球囊组用Bakri球囊止血,宫腔填纱动脉结扎组用宫腔填纱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人数、子宫切除率的差异。结果 Bakri球囊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明显低于宫腔填纱动脉结扎组(P0.05),手术时间也明显低于宫腔填纱动脉结扎组(P0.05),术后24 h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kri球囊组全部止血成功,但宫腔填纱动脉结扎组两例术后需行子宫动脉栓塞;两组均无子宫切除。结论 Bakri球囊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掌握操作技巧可缩短球囊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对术后出现的大出血可随时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方亮  周晓 《重庆医学》2015,(22):3131-313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临床资料29例,其中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儿娩出后采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14例采用传统剖宫产手术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术后异常体温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月经复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止血快、出血减少、减少子宫切除率、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林丽铃 《吉林医学》2014,(15):136-137
目的:了解止血方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观察,A组予以碘伏纱条宫腔填塞,B组予以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C组予以常规止血方法,分析三种止血方法的效果。结果:A组、B组边缘性前置胎盘或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C组,而A组明显高于B组(P〈0.05),C组中央性前置胎盘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B组。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法优于宫腔填塞法,必要时联用宫腔填塞法与子宫动脉结扎法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姚昔艳 《吉林医学》2011,(17):3537-353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0年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于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短时间变硬,出血明显减少后渐停止。讨论:经常规行宫缩剂止血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后的产妇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P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在胎儿娩出后,观察组(n=30)先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处理胎盘;对照组(n=30)先处理胎盘,再根据实际情况,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另选择同期就诊的50例非植入型PPP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孕妇高龄(≥35岁)、流产次数≥2次及剖宫产2次,均是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组内比较:较之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PP患者,早期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毅  李娜  杜雪梅  阳诚 《四川医学》2014,(6):700-702
目的:评价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应用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12例,回顾性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及远期影响。结果应用TACS治疗的12例患者均成功保留了子宫,其中有3例同时行了B-lynch缝合术,2例行了预防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2例同时行了“8”字缝合术。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没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ACS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术中用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以减少出血,增强手术视野暴露的疗效。方法:46例前置胎盘并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对照组不用止血带止血,而观察组用止血带环扎于子宫下段手术切口下缘处徒手剥离胎盘,清理胎盘附着面处异常组织,创面止血。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后第2天复查血红蛋白情况,术后感染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幅度、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术中用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止血,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率等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治疗的59例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均保留了子宫,1例胎盘植入患者伴随宫缩乏力,同时行B-Lynch缝合术,胎盘局部“8”字缝合术及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出血渐止,1例伴宫缩乏力同时行B-Lynch缝合术,4例因宫缩乏力及胎盘剥离面出血配合行B-Lynch缝合术+胎盘局部8字缝合术,15例同时行胎盘剥离面局部“8”字缝合术,无一例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再出血行再次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正常,随访30例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结论 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压迫前置胎盘剥离面止血方式,但胎盘剥离面出血面积大,单纯应用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不能有效止血时,配合应用其他缝合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介入疗法与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疗法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渐进式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管难治性出血时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发生宫颈管难治性出血产妇60例,分为宫颈渐进式缝合组(观察组,30例)和宫腔纱条填塞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式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产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两种术式操作时间分别为(3.15士1.60)、(6.10±2.3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2.00士186.98)、(642.25±344.42)mL,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583.23士198.33)、(825.23±373.50)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子宫切除,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管难治性出血采用宫颈渐进式缝合止血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欣母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使用欣母沛的孕妇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常规方法促子宫收缩的36例孕妇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子宫切除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欣母沛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胎盘附着处浆肌层缝扎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行剖宫产且术中有出血倾向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止血;观察组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胎盘附着处浆肌层缝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602.24±13.14)mL,血性恶露消失时间为(5.02±2.21)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子宫及附件完全恢复,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胎盘附着处浆肌层缝扎治疗可有效达到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