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对重症患者机体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机制理解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营养治疗虽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危重患者严重应激状态下的分解代谢和机体自身组织消耗,但合理、有效地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选择正确喂养途径和时机,可降低应激状况下机体分解代谢反应,维护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因此,营养治疗是外科危重患者救治中重要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腹部外科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方法,定点连续抽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个普外科病区中的124例腹部外科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 腹部外科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4.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0%;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90岁年龄组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高于18~59岁年龄组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RS2002可用于腹部外科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应根据NRS2002评估结果指导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尤其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老年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指经鼻胃/鼻肠管或经胃肠造瘘管滴入要素饮食。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临床应用肠外营养与EN的比例已由以前的8∶2转变为现在的2:8。  相似文献   

4.
营养不良由于严重影响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所以营养治疗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代替肠外营养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适应证、时机把握等观点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国内对肠内营养应用认识尚不够充分,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肠外营养而非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外科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展开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护理操作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时,明显要短(P<0.05)。结论:外科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实行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够为其补充所需营养物质,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肠营养外科对新入院患者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为合理实施临床营养提供参考和依据。探讨NRS2002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NRS2002评分对我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785名住院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进行评估,其中,营养不良的标准为:白蛋白ALB在35.00 g/L范围内且BMI在18.5 kg/㎡范围内。采用ESPEN制定及实施的营养风险筛选标准针对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进行评价(分数在3分或以上)。结果经风险评估后发现,1785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例数为450例(45.21%),入院时患者的NRS2002评分在3分或以上的患者为450例(45.21%),其中,男性占62.22%,女性占37.78%。结论 NRS2002评分适用于本科室新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即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72例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霞 《吉林医学》2011,(7):1416-14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外科重症患者转归的影响,探讨实施肠内营养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部分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情况,并与同期收治的部分重症患者完全依赖周围静脉营养或中心静脉营养的患者在疾病转归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况、体重、切口愈合或瘘口闭合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仅依赖周围静脉营养组。结论:对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肠道严重损伤的患者,术后有可能发生胃排空障碍或吻合口瘘,可在术中预先行营养性空肠造瘘,术后尽早启用肠内营养(EN),对整个疾病的转归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在外科患者营养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往往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外科大手术也可以造成患者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以致继发营养不良.临床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之间有极大的关系,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临床结局,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也会对临床结局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邹琛  周萱 《继续医学教育》2023,(10):169-172
目的 通过探究不同营养治疗方式下,医患在共同决策上的差异,探索最优临床营养治疗路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60例,根据临床情况,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将颌面外科重症患者分为3组:鼻胃管组、经口组、全肠外营养组,每组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医护人员、患者共同决策及满意度评分的高低。结果 医护共同决策评估得分上,全肠外营养组高于鼻胃管组,经口组高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共同决策评估得分上,全肠外营养组高于其他两组,经口组高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患沟通满意度评分上,全肠外营养组比鼻胃管组得分高,鼻胃管组比经口组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颌面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方式上,医护人员及患者在全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共同决策程度最高,医患沟通满意度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疾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寻找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取腹部外科术后静脉营养支持超过7d的患者33例。分别于营养支持第1天、第7天应用代谢车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的监测,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体质量,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转铁蛋白(TRF)、白蛋白,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留取24h尿测量尿氮量,监测氮平衡。动态观察营养治疗干预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将入选病例按能量供给分为较高能量(约1.0REE)和较低能量组(<0.8REE)进行分析。结果:低能量组治疗前后比较:体重、TRF、TSF、AMC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无显著性差异。尿氮量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比较呈下降趋势,无显著性差异。相对高能量组治疗前后比较:体重、TSF、AMC、TRF、白蛋白、细胞免疫各个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尿氮量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比较呈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个营养指标的降低说明腹部外科患者低于0.8倍REE的热量供给会造成肌体的消耗,但在本组病例未发现对预后有明显影响。营养支持给予能量在接近1.0REE时,各个营养指标无明显改变,能够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起到节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践中,外科严重创伤、烧伤、感染、昏迷、大手术后等危重患者十分多见.此时患者机体代谢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其基础代谢率可增加50%~150%.同时由于患者不能进食及疾病本身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也可导致营养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支持对存在营养风险外科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外科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416例外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术前接受营养支持的为营养组,未接受的为对照组,跟踪术后情况,分析其差异及对不同外科患者的影响.结果 营养组术后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裂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营养支持对所观察不同外科科室患者血清清蛋白的改善、减少体质量下降的作用相同.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能够改善存在营养风险外科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节约住院费用,对不同外科科室患者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常规保肝支持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每天静脉注射1750~1950 kcal的热量等常规营养支持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每500 m L提供的能量为480 kcal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营养支持的方法,分别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三个时间点的血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血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在血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61,P=0.022)。结论对于外科肝胆手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是预测外科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也是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1936年Studley研究报道术前体重减轻超过20%的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 术后死亡风险可增加10倍。据报道, 腹部大手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70%, 尤其是肿瘤患者, 主要原因是原发疾病导致营养摄入减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机体代谢改变和自身组织消耗增加;同时手术创伤应激进一步加重机体分解代谢和负氮平衡。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组织和器官生理功能的恢复, 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 导致不良临床预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一直是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优化仍未普及, 如何实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优化是当前外科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制肠内营养液在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的适用于外科重症患者的廉价、实用的肠内营养液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胃肠道生理。以鸡蛋、牛奶、食糖等为底物,配制肠内营养液,其中蛋白质0.035g/ml,脂肪0.036g/ml,糖0.134g/ml。每毫升营养液含4.18kJ热量。结果:经过对60例外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患者能够维持正氮平衡,全身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体重平均增加2.10kg。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提高0.10g/L和0.23g/L,其他营养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自制的肠内营养液是一种廉价、易制备、配方易调整、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16.
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选择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的途径缓慢均匀的滴注,可提供给患者足够的热卡和氮量,维持肠道的功能,改善和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状态,我们对20例患者实施早期经肠营养后,检测了各项生化及营养评定指标均正常,应用结果证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是安全而有益的,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危重患者(外科)早期应用PN(肠外营养)进行治疗的在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以来,外科收治的100例早期应用PN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应用早期PN支持治疗后的体重,及其白蛋白与其血红蛋白以及其淋巴细胞的计数做分析对比.结果 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仅体重较前不具有显着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胃肠外营养(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它在挽救危重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已成为治疗危重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严重创伤、感染等外科疾病常伴有消化  相似文献   

19.
外科营养支持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与抗生素的发展、麻醉学的进步、重症监护与器官移植等一起被列入20世纪的重大医学进展。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的、以中心静脉置管提供营养支持为途径的肠外营养支持理论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麦威 《广西医学》2004,26(1):69-70
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危重病人治疗手段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正如夏穗生提出的 :承认营养是用来治疗 ,是临床上对某种疾病整体治疗方案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不是可有可无 ,是“雪中送炭” ,并非“锦上添花”〔1〕。由于外科危重病人整个疾病过程错综复杂、千变万化 ,营养供给过低或过高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要对其做到恰如其分地营养治疗 ,是件相当不易之事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1 外科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和营养支持的目的外科危重病主要有 :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器官急慢性功能障碍。此时其代谢虽然有共性之处 ,但由于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