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文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1054-1055
目的:报告21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与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均采用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栓塞前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30%~50%共7例,50%~80%共8例,80%以上6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尤其是对血压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5月我院2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对21例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完善各种术前检查.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护理要点是加强症状护理,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及早顺利康复。结果21例脑AVM介入治疗后头疼、头晕症状消失或减轻,癫痫发作停止或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肌力恢复.无1例死亡.无护理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动静脉畸形患者缸管内栓塞治疗术成功和保证病人安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Onyx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栓塞治疗26例,联合手术治疗20例,联合伽马刀治疗89例.结果 栓塞范围达80%以上者46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10例;栓塞范围在80%以下者89例.术中出血3例,均为少量出血,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出血5例,其中,死亡3例.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3例.DSA随访38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者23例,畸形团与术前比较无变化者15例.结论 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合手术或放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管栓塞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为近年来新开导的手术,虽然手术创伤小,但麻醉处理的妥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73例颅内血管栓塞术的麻醉经验,以探讨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ABC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3例,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4例脑动脉畸形1次性栓塞彻底,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50%。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3例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行GDC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3例,通过贯穿始末的心理护理、周全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2例恢复良好,1例突发死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对5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NBCA和ONYX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其中NBCA栓塞17例,ONYX栓塞32例,两种混合使用2例,同时评价DSA实时导引技术(重叠透视和路径图)在介入栓塞治疗不同阶段的选择和效果。结果: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帮助术者明确病变部位,减少运动伪影产生,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应用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可提供良好的实时脑血管影像,直观栓塞材料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在介入治疗颅内血管畸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6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10倒致密栓塞,6例大部份栓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14例临床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减少介入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总结我院这几年来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护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9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均为一次性完全栓塞。1例术后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3例出院时出现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出院时出现轻度语言障碍,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段。围手术期采取恰当、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能有效较低动脉瘤术前发生破裂风险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47例颅内动脉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7例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出血2例、脑梗死并发脑积水1例,38例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32例肝功能异常,28例血糖浓度增高。结论: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措施对治疗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护理观察。结果 32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24例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有14例随访6个月~1年,均未发生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结论 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52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52例患者在及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后,患者都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结论: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针对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介入放射治疗学是近20年来的一门新科学,可解决神经外科手术难度极大的疾病,如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疾等。现就1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从1994-03~1995—10,我科共收治AVM病人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5一38岁。一条主干动脉供血3例,二条主干动脉供血8例二条主干动脉供血4例。栓塞前后全脑血管造影对比脑动静脉畸形体积缩小50%左右。其中6例行二次栓塞,二次间隔二个月左右,血管造影检查畸形血管,体积缩小75%,临床症状,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效果较满意。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2010年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观察,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2010年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脑血管造影及弹簧圈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术后的病情变化及各项并发症,提高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研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1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请神经外科会诊手术后死亡,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完全康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在围手术期良好细致的护理配合和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改善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到达病变部位后,用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12例。结果12倒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行20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以上者6例,其中3例完全栓塞,栓塞50%-80%者4例,栓塞50%以下者2例。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1例,脑缺血I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Onyx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血管内栓塞是脑动静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护下,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现就该手术的相关护理技术的要点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芮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83-1584
目的探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均为一次性完全栓塞,手术均获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介入栓塞术是一种现代高科技的治疗手段,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