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破伤风94例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破伤风具有潜伏期短、病情凶猛、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自 1979~ 1999年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94例 ,占同期破伤风 5 15例的 18.2 5 % ,现将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94例 ,男性 48例 ,女性 46例 ;年龄9.74± 3.72天 (7~ 2 0天 )。出生后至发病时间 (潜伏期 ) 6 .0 5± 3.75天 (3~ 14天 ) ;发病后至就诊时间 3.0 5± 2 .10天 (1~8天 ) ;发病后至首次抽搐时间 1.81± 0 .75天 (1~ 3天 )。入院时病情分型 :轻型 8例 (8.5 1% ) ,中型 14例 (14.89% ) ,重型 72例 (76 .6 0 % )。并发症 窒息和呼…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死亡率较高。我院于1990~1994年共收住破伤风26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6天,最大82岁,14岁以下的儿童9例,青壮年11例;来自农村24例占92.3%。 1.2 发病原因及伤口部位 因刺伤、割伤、抓伤、挫裂伤、狗咬伤、烧伤等创伤感染21例,不洁接生脐风3例,下肢溃疡(敷土草药后)1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手、足部位受伤19例,占73.1%。 1.3 潜伏期与临床分型 潜伏期最短5天,最长4月,多数7~14天。轻型9例,中型9例,重型8例占30.7%。 1.4 症状与临床误诊 具典型症状(下行性方式抽搐)19例,不典型症状7例。误诊为脑炎1例。多发性神经根炎、狂犬病、四肢抽搐症和胃穿孔腹膜炎各1例。  相似文献   

3.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损伤后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老年人发病时病情重,病死率高。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4年4月收治成人破伤风22例,其中老年患12例,占54.5%。本组患均来自农村,缺乏卫生知识,伤口处理不当,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我们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认真观察,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破伤风的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间收治的18例老年破伤风的,晦康资料。结果 18例中治愈14例(77.77%)。死亡4例(22.22%)。结论 对伤口未行正规清创处理及无主动、被动免疫是老年破伤风发病的诱因,老年破伤风的特点是重型多、并发症多、合并慢性病多,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防止并发症,控制慢性病,必要、及时的气管切开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198 5~ 1999年我院收治老年破伤风 42例 ,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16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65岁。全组患者均来自农村 ,全部有外伤史 ,主要以手和足的割伤、刺伤、扎伤、裂伤为多见。潜伏期 5~ 30天 ,在 14天以内占 76 2 % ,伤后至发病前均未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 (TAT)。1 2 症状 :全组病例均有破伤风典型症状 :牙关紧闭 ,全身强直性抽搐 ,喉痉挛、高热、青紫等。其中 4例发生窒息 ,依症状轻重 ,按董氏[1] 分型方法分为轻、中、重 3型 ,42例中重型 2 3例 (占 5 4 8% ) ,中型 13例 (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在较偏僻的农村,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加之孕妇自身素质差、文化知识贫乏,又因交通、经济及传统观念等各方面因素,旧法接生仍很普遍,使破伤风发病率仍较高,而且发病后又不及时就医,以致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安定为主,治疗新生破伤风68例、分三组:安定组26例,安定与科眠灵交替应用组22例,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用组20例。治愈38例,治愈率56%,死亡24例,死亡率36%,三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而单用安定组比较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有 死亡率明显低0.01〈P〈0.0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与死亡均高,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人数的16.5%,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互亡人数的31.9%,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应引起民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外科特异性感染 ,但由于人们对其重视不足 ,且因其芽孢在自然界分布较广 ,故感染机会较多 ,在我国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仍常见 ,且病死率较高。本文总结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破伤风患者 135例 ,就其诊疗作探讨分析。1 一般资料我院 1992— 2 0 0 1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 135例 ,其中男 92例 ,女 4 3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4 4岁 ,就诊时 90例伴有咀嚼无力 ,张口困难 ,颈项肌紧张等表现。 4 5例出现背腹部肌肉痉挛 ,角弓反张症状 ,135例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76例有未愈创口 ,5 9例创口已愈合。2 临床诊疗经…  相似文献   

9.
蔡运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464-465
目的探讨老年破伤风的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年间收治的18例老年破伤风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治愈14例(77.77%),死亡4例(22.22%)。结论对伤口未行正规清创处理及无主动、被动免疫是老年破伤风发病的诱因,老年破伤风的特点是重型多、并发症多、合并慢性病多,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防止并发症,控制慢性病,必要、及时的气管切开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以“头痛头晕、言语不利伴双下肢无力、阵发性四肢抽搐1周”为主诉,于2002年11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2年11月16日22:00突然出现疲倦乏力、头痛头晕、说话不利,继而四肢肌肉痉挛、抽搐,呈阵发性,当天发作10余次。既往有“高血压病”13年。在当地卫生所测血压为180/100mmHg(24/13.3kPa),未进行脑CT检查即诊断为“脑梗塞”。按脑梗塞给以“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具体用法和用量不详),经1周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好转反而逐渐加重。检查:T37.5℃,P85次/分,R20次/分,BP150/95m…  相似文献   

11.
12.
局部破伤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左手各指屈曲挛缩伴疼痛抽搐于2000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15日前被炮炸伤左手,左手掌伤口1cm×1cm,简单包扎后,经用抗菌素伤口愈合,活动自如.伤后5天突发左手各关节僵硬,伤口受刺激后手、臂痉挛,逐渐加重.查体:左手掌远侧掌横纹有约1cm长的伤口愈合瘢痕.左手爪形手畸形,左肱二头肌、左前臂屈伸肌肌张力高.既往体健,否认颅脑外伤史,否认猫狗咬伤史.诊断:手内肌麻痹畸形.给予对症治疗5日,症状不缓解.经详细追问病史,鉴于患者伤后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诊断:破伤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2万单位加5%葡萄糖,青霉素800万单位入液体静滴每日一次,共治疗14天.患手功能逐渐改善,痉挛再无发作.肌张力恢复至正常,手部畸形消失.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特异性感染。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生理功能恢复慢,对药物的耐受力下降,一旦破伤风杆菌从伤口或其他皮肤粘膜破损处侵入机体,便会在缺氧情况下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与  相似文献   

14.
15.
报告18年收治471例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情况。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使用TAT,彻底清创,合理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和抗生素,针对性的气管切开,并注意重点监护,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王合群 《中原医刊》2003,30(20):32-33
我院 1990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重型破伤风 5 1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1例中男 3 7例 ,女 14例 ,年龄 4~ 72岁 ,平均 2 8 9岁。 60岁以上 7例 ,14岁以下 6例。农民 3 2例 ,工人 4例 ,学生 8例 ,干部 2例 ,幼儿 5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 8版重型破伤风的诊断标准。1 2 感染原因 :一般外伤感染 3 9例 ,耳源性感染 4例 ,产科感染 3例 ,肌肉注射感染 3例 ,穿耳孔感染 2例。1 3 预防注射 :5 1例入院前均未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或百白破疫苗。1 4 临床表现 :潜伏期 2~ 7天 ,平均 3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老年人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 对62例60岁以上的老年破伤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转归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134例青壮年破伤风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人破伤风病例在创伤后的伤口继发赢染率为82.76%,而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x 2=5.073,P<0.05);老年组病程中均有并发症,对照组38.81%有并发症,尤其是并发肺部感染者,老年组占85.48%,而对照组为23.1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 2=12.07,P<0.01);老年组中重型病例占58.07%,对照组为31.3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0.612,P<0.001);气管切开率老年组为41.94%,对照组为27.6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 2=14.73,P<0.001);老年组的病死率为30.65%,对照组为14.92%,有显著性差异(x 2=6.57,p<0.05).结论 老年人在创伤后伤口易继发赢染,发病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