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5月~2002年10月我科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严重的下肢关节骨折2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 1996年以来 ,我院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12 0例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86例 ,女 34例 ,年龄 18~ 73岁。闭合性骨折 35例 ;开放性骨折 85例 ,开放程度按Gustilo分类〔1〕:Ⅰ型 2 5例 ,Ⅱ型4 6例 ,Ⅲ型 14例 (其中ⅢA型 8例、ⅢB型 4例、ⅢC型 2例 )。粉碎性骨折伴主要血管神经损伤 10例。陈旧性骨折及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不连15例。1.2 治疗方法1.2 .1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患者仰卧 ,下肢伸直 ,常规消毒 ,彻底清创 ,或拆除失效的内固定物。多采用直视下复位 ,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单建生  韩林  崔明怀 《骨科》2012,3(3):153-155
目的 探讨开放性C3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6月,对19例开放C3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急诊清创、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换药).结果 术后随访18~28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4%.结论 外固定支架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C3型Pilon骨折是基层医院比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外固定器已在创伤骨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技术也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已大幅度下降。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新鲜骨折和骨折疑难病300例(其中多数为开放或复杂骨折,骨折疑难病多数是伴有感染、骨缺损或伴肢体短缩的久治不愈的病例。骨折愈合率为99.8%),现就外固定器在创伤骨科应用的有关护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法云  陈来  应有荣 《中国骨伤》2002,15(2):113-114
1992年1月至1999年6月,我院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42例下肢多段粉碎骨折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 ,我科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半环骨骺延长器及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共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17~85岁 ,平均 33岁。闭合性骨折 15例 ,开放性骨折 2 3例。股骨干骨折 9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5例 ,胫骨骨折 2 4例。粉碎性骨折 2 8例。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4例。二、治疗方法 一般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采用小切口 ,直视下骨折复位。开放性骨折 ,必须彻底清创 ,不能 期闭合的伤口 ,采用朱通伯教授提倡的伤口反复清创技术 ,逐步修…  相似文献   

7.
有限切开复位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2月~2004年5月,我院对208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简称外固定架)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A3型3例,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按Gartland-Werley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本院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17例下肢多段粉碎骨折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引起 ,病情复杂 ,常为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的粉碎性骨折 ,而且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处理非常困难。我科近年来采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仲嘉教授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8岁。伤致原因 :交通伤 16例 ,重物砸伤 7例 ,高处坠落伤5例。采用AO的骨折分类方法〔1〕:C17例 ,C2 10例 ,C3 11例。伴有同侧或其他肢体骨折者 7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9例。1.2 治疗方法 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由外伤和骨髓炎造成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修复方法也很多,但其效果不一,成为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院自1998-2005年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双节段骨块滑移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1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9例,股骨2例;骨缺损长度8~20cm,平均10cm。前期治疗病程6个月~3年,7例行钢板内固定手术,2例行髓内针内固定手术,2例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均治疗失败。固定器材:外固定器采用特制双杆外固定滑动延长器。2治疗方法2.1手术方法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12.
跟骨弹力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跟骨骨折临床多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对Sanders Ⅱ、Ⅲ、Ⅳ型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易并发感染、皮肤坏死(主要为边缘)、内固定刺激皮肤等等,尤其对一些肿胀明显,皮肤条件差不允许切开的患者,简单等待切开手术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7年3月应用自制跟骨弹力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Sandeer Ⅱ、Ⅲ型21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外固定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杨华清  贺西京  浮煜  历强  王栋 《中国骨伤》2007,20(8):517-518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支架治疗伴腹部脏器损伤骨盆骨折的疗效、特点及手术 方法。方法 2009年 3月至 2010年 12月, 治疗 17例伴腹部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 男 9例, 女 8 例;年龄 21~75岁, 平均 42岁。根据 Tile分型, B1型 7例, B2型 3例, B3型 2例, C1型 4例, C2型 1例。 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 15例, 合并会阴部损伤 2例, 合并四肢骨折 12例。应用经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支 架复位和固定治疗。采用 Cole等及 Matta和 Tornetta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全部 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18个月, 平均 6.5个月, 所有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 8~12周, 平均 9.2周。术后 3 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 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弥可保 1个月后缓解;5例发生软组织内钉道 感染, 经换药、清创、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 4例愈合, 1例在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愈合。根据 Cole 等提出的骨盆骨折效果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价, 优 15例、良 1例、可 1例, 优良率为 94.12%。按照 Matta 和 Torne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 优 12例、良 3例、可 2例, 优良率为 88.24%。结论 经髋臼上方 置钉外固定支架治疗伴腹部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架在膝及小腿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膝、小腿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08例(234侧)膝及小腿血管损伤患者资料,男192例(217侧),女16例(17侧);年龄14~67岁,平均39.6岁。损伤血管:腘动脉84例(86侧),胫前动脉36例(46侧),胫后动脉41例(49侧),胫前后动脉47例(53侧)。伤肢远端完全缺血129例(141侧),不完全缺血79例(93侧)。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采用AO通用外固定架164例,创生镶嵌式外固定架37例,组合式外固定器7例。血管采用直接或大隐静脉桥接吻合。创面采用一期包扎、植皮、皮瓣移植和VSD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194例保肢成功, 14例因伤肢毁损严重及全身情况差于术后2~4 d截肢。术后4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127例二期行手术清创植皮或皮瓣治疗,24例一期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覆盖。148例获得8个月~3年的完整随访,其中6例因患肢功能严重受限且伴发骨髓炎而自愿要求截肢。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18个月,平均7.2个月。102例骨折获得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40例出现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行骨折内固定+植骨术或骨段滑移术,骨折均愈合。结论 外固定架具有固定可靠,可在短时间内复位骨折,减少肢体缺血时间等优点,利于膝、小腿血管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53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等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先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初步进行跟骨骨折的大体复位和固定,然后通过跟骨外侧小切口充分暴露并精确复位跟骨的后关节面。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在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上测得的跟骨长度、宽度、丘部高度、后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B?觟hler角的变化。根据Buckley标准,通过CT扫描评估后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时患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上述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后关节面解剖复位27例,关节面不平整≤ 2 mm者3例。结论 此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34例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6—63岁,平均41.3岁;病程1h-8d。31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Ⅱ型11例,ⅢA型13例,ⅢB型7例。胫骨平台骨折19例,采用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Ⅳ型1例,Ⅴ型5例,Ⅵ型7例。胫骨远端骨折15例(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按AO分型:A2型2侧,A3型1侧,C1型1侧,C2型5侧,C3型7侧。分别采用Rasmussen和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膝、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创面获得Ⅰ期愈合19例,Ⅱ期愈合15例。发生浅表伤口感染2例,骨不连2例(再手术后获得骨愈合)。34例患者均荻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为23.58±3.98,优5例.良11例,可3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75±14.21,优5例,良8例,可3例。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复杂胫骨干骺端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组织感染坏死率低,对关节活动影响小,但长期使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自制可调组合式下肢畸形外固定支架系列构型,探讨该装置的临床应用原则.方法 在Ilizamv环形外固定支架的基础上,根据国人下肢畸形矫正与重建的需要及便于医生穿针安装操作的要求,将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配件与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结合,加入弹簧牵伸装置与螺纹半针固定技术,研制了管状骨微创截骨矫形的工具,并根据下肢残缺畸形的特点,术前预先设计组装好个体化矫形器械.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下肢畸形患者146例,男95例,女51倒;年龄3.6~61.0岁,平均33.4岁;髋部畸形18例,膝关节屈曲畸形49例,膝关节周围股骨外翻畸形10例,胫骨内翻畸形46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伴复合畸形23例结果 患者术后获8 ~46个月(平均28.6个月)随访.139例下肢畸形获得矫正、下肢力线基本恢复,行走功能明显提高.1例患者术后截骨端出现位移,重新调整外固定支架后纠正;2例膝关节周围内外翻畸形尚残留10°~ 15°内翻;3例在骨延长过程中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4例患者出现术后针道感染.髋部畸形按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36.91±3.14)分提高为(86.25±2.26)分;49例膝关节屈膝畸形完全矫正;胫骨骨不连处及新生骨均愈合,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改良的下肢畸形外固定矫形支架具有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的主要功能,可满足下肢多数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的需要,临床应用能达到预期治疗目标,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31例34足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50岁,平均3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3例;均为坠落伤。按Essex-Lopresti分型:距下关节外骨折10足,其中结节型3足,跟骨体粉碎型7足;距下关节内骨折24足,其中外侧关节面塌陷型19足,粉碎型5足。术前Bhler角为0°~15°,平均5°。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1足跟骨骨折得到复位,足弓及跟骨高度恢复正常,跟骨横径得到矫正,Bhler角为15°~40°,平均25°。患者住院时间5~10d,平均7d。骨外固定架使用时间4~12周,平均8周。2~4.5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无一例发生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骨坏死及骨不连。按Fernandez标准评定:优15足,良16足,差3足;优良率为91%。结论“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以超踝关节牵伸和固定克服了跟腱挛缩导致的骨折移位,保持了跟骨高度及足部正常的解剖关系,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易产生的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柴雷子  薛锋  肖海军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伤》2013,26(11):889-893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s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ti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