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纤溶酶原和纤溶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2004,19(13):724-72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11例AMI溶栓治疗患者的血清PLG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治疗前血清PLG含量为0.37±0.14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溶栓治疗后2 ̄24hPLG含量较溶栓前明显下降(P〈0.01),溶栓后血清CK和CK-MB峰值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6.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8.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反映人体纤溶系统活性的一个重要成分,人血浆t-PA活性的变化与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笔者建立了测定血浆t-PA活性的酶联纤维蛋白溶解法,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进行了研究。运用本法确立了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检测了40例患者血浆t-PA活性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人血浆纤溶酶原和α2抗纤溶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血浆纤溶酶原和α_2抗纤溶酶测定的临床应用易正山,凌光鑫,周淑芸,黄进明纤溶酶原(Plg)是纤溶系统内外途径作用的中心因子,α_2抗纤溶酶(α_2-AP)是血浆中游离纤溶酶最主要的抑制剂,在一组正常人及患者中我们测定了纤溶酶原含量(Plg:Ag)纤溶?..  相似文献   

12.
<正>自身免疫介导并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起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显著特征,血液、造血系统受损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1]。SLE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常存在高凝状态,甚至发生血栓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王钦红王鸿利邵慧珍朱立红王振义采用自行研制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t-PA抗原(t-PA∶Ag),同时测定t-PA活性(t-PA∶A)和PAI活性(PA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u-PA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已转移组u-PA、u-PAR和PAI-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钱超  曹真虎 《检验医学》2010,25(2):157-15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近年特别关注的2个纤溶因子,他们除有纤溶作用外,还参与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这2个因子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报道,但尚未见淋巴瘤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为此,我们检测了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并对其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并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和60例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t-PA活性明显减低,PAI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平衡失调,故检测其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可作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等血瘀证的准确治则。观察124例血瘀证患者,与28例正常中老年作对照,以分析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的活性改变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79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PAI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急性心肌梗塞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高于其1.5倍,而PAI活性也明显增高(P均<0.05);恶性肿瘤组(30例)血浆tPA活性高于对照组1倍以上(P<0.05),而PAI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增高,纤溶活性普遍下降,血液趋于凝滞,临床应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PA和PAI的变化较复杂,随病程进展,在较短的时间后,纤溶功能下降需以较大灵活性辨证论治,随时更改药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增高,纤溶功能亢进,血粘度下降,对恶性肿瘤的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有促进作用,故中医治疗应慎用活血化瘀攻法而应以扶正祛邪为治则,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