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秘,是指由湿邪所引起的便秘。笔者按证型分为湿阻胃肠、湿热阻滞胃肠及气虚湿阻胃肠3种。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湿阻胃肠 方某,女,38岁,1998年3月8日初诊。因便秘半年,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欠佳而来本院门诊。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如不服泻药则5~8d方能解出少量烂便,伴肢体困倦,胸闷,腹胀,口淡粘腻,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湿邪阻滞胃肠,肠道传导受阻,治宜燥湿行气通便。以平胃散加减:苍术30g,姜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槟榔10g,莱菔子15g,薤白10g,炒枳壳10g。服7剂后大便已通,且成形,余症均减轻。以上方加减连服20余剂,…  相似文献   

2.
张云芳 《陕西中医》2007,28(7):905-906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瘟病条辨·卷一》,由杏仁、生薏苡仁、半夏各15g,白蔻仁、厚朴、竹茹、滑石、通草各6g组成,原治湿温初起或暑湿挟湿证,主要功效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互结,湿重热轻之症。笔者临床治疗皮肤病时,辨证属湿者,亦用此方化裁,取得良好疗效。兹介绍于后。1黄褐斑患者李某,女,41岁,工人。因面颊部黄褐斑5年伴口干、便秘、痛经,舌暗红、苔白、松、腻,脉濡缓,于2000年8月2日初诊。辨证为脾虚湿滞,处方三仁汤去木通,加白术60g,白芷15g以健脾利湿,方中去木通防利湿太过,大剂量白术健脾以通便,白芷祛风胜湿以升清阳。服药3剂…  相似文献   

3.
1 自汗黄某某 ,女 ,50岁 ,1998年 7月 2 9日初诊。日间多汗 ,动则更甚 ,伴阵发性烘热 ,随之汗出浸衣 ,日发数次 ,脘腹胀满 ,口干欲饮 ,饮食尚可 ,二便正常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微数。此乃湿热郁遏 ,气机不畅 ,宜清利湿热 ,宣畅气机 ,三仁汤化裁。处方 :白蔻仁 10 g,杏仁 10 g,苡仁 12g,竹叶 12 g,厚朴 10 g,通草 12 g,滑石 12 g,法夏 10 g,甘草 6 g。 3剂 ,水煎服 ,每日 1剂 ,早晚分服。8月 1日复诊 :药后热气下行 ,汗出减少 ,口不干 ,脘腹仍胀满 ,苔转淡黄腻 ,此为湿热下移 ,气机不畅 ,继清热利湿行滞 ,上方加枳实 10 g、苍术 10 g,加强…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60岁 ,1 998年 5月 1 3日初诊。患者患白浊 (乳糜尿 ) 1 0年 ,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近期症状加重 ,伴食欲不振、肢体倦怠 ,舌淡红 ,苔黄 ,脉滑。证属脾肾阳虚伴湿热郁阻 ,治宜健脾固肾 ,利湿泻浊 ,方用膏淋汤加味 :生地 1 2 g、金钱草 30 g、瞿麦30 g、萆 1 5 g、玉米须 1 5 g、升麻 1 0 g、芡实 30 g、牡蛎 30 g、乌贼骨 30 g、薏苡仁 30 g、黄芪 30 g、党参1 2 g、白术 1 2 g、蓄 30 g、甘草 6g。上方每日 1剂 ,水煎分 2次服。 4剂后症状悉除。 4年后复发 ,再予上方 6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体会白浊初起以下焦湿热证居多…  相似文献   

5.
柴瑞霭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瑞霭主任医师从医 40年 ,学验俱丰。临证注重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用药主张药贵精专、丝丝入扣。笔者在随师期间 ,笔录整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1 辨证分型及典型病例1 .1 脾胃虚弱 ,湿热中阻裴某某 ,男 ,44岁 ,1 999年 2月 2 0日初诊。患复发性口腔溃疡 6年 ,每于性情急躁时发作。此次发作已 1 5天 ,外敷冰硼散 ,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B2 等无显效。刻诊 :舌尖灼痛难忍 ,边尖 3处溃疡 ,大如绿豆 ,小似米粒 ,伴纳呆不饥 ,食后脘胀 ,肠鸣便溏 ,日 2次。舌红、苔薄白微腻 ,脉濡数。证属脾气虚弱 ,湿热中阻 ,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6.
尹玉锑 《陕西中医》2002,23(2):172-172
笔者辨证运用此方 ,清湿热 ,散瘀毒 ,和肝胆 ,通络脉 ,治疗痔科疾患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肛周脓肿初发期 陈某 ,男 ,45岁。肛门旁肿痛 3 d,伴有口苦 ,心烦 ,小便短赤 ,便秘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肛门检查 :左侧红肿压痛明显 ,波动感不明显。证属湿热蕴结肝胆下注魄门 ,治以清热泻火 ,化湿解毒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 :龙胆草、生地、杭白芍各 1 2 g,炒栀子、黄芩各 9g,车前子、泽泻各 1 0 g,马齿苋、金银花各 2 0 g,木通 6 g,薏苡仁 2 5 g,生甘草 5 g。水煎服日 1剂 ,先服 5剂 ,药渣水煎熏洗 ,肛周红肿消退 ,压痛减…  相似文献   

7.
苏宝华 《福建中医药》2001,32(3):F003-F003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 ,运化失宜 ,长期吸收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属中医“疳证”范畴 ,是儿科四大难证之一。本人在治疗过程中认为治疳着重脾胃 ,证分虚实 ,配合食疗 ,验之临床 ,确有疗效。[例 1] 林某某 ,男 ,2岁 ,1995年 5月初诊。症见腹部膨胀 ,面黄肌瘦 ,发如麦穗 ,手足心热 ,口干 ,大便溏薄 ,臭如败卵 ,舌苔腻 ,指纹淡滞。证属积滞伤脾之实证 ,治宜理脾消积。处方 :煨莪术 5 g,青皮 5 g,槟榔 5 g,炙甘草 2 g,胡黄连3g,广木香 3g,砂仁 3g,炭山楂 6 g,厚朴 6 g,炒莱子 6 g。水煎服 ,日 1剂。3剂后 ,诸症减半 ,宜调补为主。处方 …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便秘在治疗上非常棘手。笔者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柴瑞霭主任医师,现整理老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疗顽固性便秘的验案5则,介绍如下。1少阳失和,枢机不利张某某,女,40岁,2005年11月21日初诊。患便秘3年。自述平素易生气,且口干,口苦,纳呆,心烦喜呕,胸胁苦满,胃脘至脐部按之坚满如索状,便秘5~6日一行。舌红、苔白,脉象弦细。证属少阳失和,枢机不利。予小柴胡汤合枳术汤加味。药用:柴胡24g,清半夏、生枳实、郁李仁(捣)各12g,黄芩、党参、生白术、生姜各10g,炙甘草8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诸症减轻,大便3日一行。续服…  相似文献   

9.
失眠一症中医称不寐 ,治疗以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为治则。西医所称神经官能症及更年期失眠 ,亦属此范畴。辨证选药肝郁化火证 症见心烦不寐 ,入睡困难 ,多恶梦 ,急躁易怒 ,口渴喜饮 ,目赤口苦 ,不思饮食 ,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治宜清肝泻火 ,佐以安神。肝经湿热 ,烦躁失眠者多用龙胆泻肝丸 ;肝盛火旺 ,溲赤便秘失眠者多用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3次。当归龙荟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每袋重 1 2 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2次。痰热扰心证 症见不寐 ,入睡困难 ,寐而不实 ,头重…  相似文献   

10.
加味三仁汤治疗接触性皮炎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加味三仁汤治疗接触性皮炎 ,疗效较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1例中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9~ 67岁 ,平均 3 4岁 ;接触洗涤剂 4例 ,化妆品、染发剂 6例 ,膏药 6例 ,漆类 2例 ,金属类 3例 ;红斑、肿胀、丘疹、水疱 16例 ,糜烂、结痂 5例。2 治疗方法 加味三仁汤 :杏仁 (去皮尖 )、净苡仁、半夏 (久煎 )各15g,白蔻 (后下 )、厚朴、竹叶、汉防己、紫草皮各 10 g,通草5g,茵陈、土茯苓各 2 0 g,滑石 (布包煎 ) 3 0 g。水煎频服 ,1日 1剂 ,5日为一疗程。3 疗效标准 痊愈 :斑、疹、水疱消退 ,结痂脱落 ,皮肤恢复正常。显效 :斑、疹…  相似文献   

11.
嗜睡治验     
刘××,男,25岁。1986年7月25日就诊。患者2年前夏季在田间劳作时,汗出湿衣,又被雨淋,继贪食生冷,病发热身痛,腹泻呕吐。经当地乡卫生院治疗1周后上述证愈,便留有嗜睡神疲肢倦证久不能愈,秋末后逐渐减轻,到来年夏季又复如故,已历3个夏天,屡服中西药未效。初诊时证见嗜睡,精神不振,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昏沉,胸闷脘痞,口腻口甘,大便软溏,舌质红润,苔白厚腻,脉缓。辨证为湿浊中阻。脾阳困遏。治宜燥湿理气运脾,升清降浊。药用苍术18g,石菖蒲、半夏各12g,茯苓20g,鲜荷叶15g(后下),枳壳、桔梗各9g。日1剂。服6剂后上述证明显缓解,继服20余剂,诸证消失。1988年冬因他病就诊时告谓,嗜睡肢倦证未复发。  相似文献   

12.
樊纪民  樊璠 《国医论坛》2003,18(2):13-13
先祖父樊伯玉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 ,行医 5 0余载 ,学验俱丰 ,尤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证。现将先祖父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疑难杂证验案报道于后 ,以正于同道。1 胸痹案秦某 ,男 ,46岁 ,干警 ,1 985年 9月 2 6日就诊。因两个月前办案遭遇阴雨 ,遂出现胸闷胸痛 ,伴有倦怠乏力 ,纳呆便溏 ,恶心 ,痰粘稠 ,苔白 ,脉滑。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律不齐 ,下壁呈缺血性改变。诊断 :胸痹(痰浊闭阻 )。投三仁汤加减 :杏仁 1 0 g,白蔻仁 6g,炒苡仁 1 5 g,厚朴 6g,半夏 5 g,柴胡 1 5 g,黄芩 9g,丹参9g,茯苓 9g,当归 1 5 g,炙甘草 6g,竹茹 1 0 g。水煎服 ,日 1剂…  相似文献   

13.
陈某某 ,女 ,2 8岁 ,2 0 0 1年 11月 15日初诊。妊娠 5 0天行药物流产 6天后腹痛 ,经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前医按血虚予益气补血药 ,腹痛未减 ,又增腹胀。又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致呕吐。症见 :面黄肌瘦 ,厌食欲呕 ,腹胀痛 ,拒按 ,舌红、苔腻 ,脉细。证属食滞肠胃。药用 :神曲 10 g,栀子 15 g,莱菔子 15 g,制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 10 g,连翅 6 g,白术 10 g。每日 1剂 ,水煎服 ,3剂。并嘱饮食清淡。二诊 :腹痛减 ,腹胀消 ,呕吐止 ,继守上方 2剂。三诊 :诸症平 ,用参苓白术散 5剂以善后。按 :本例药物流产后腹痛非妇科原因引发 ,而是因流产后…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取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之功,治疗多种疾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 1 眩晕 刘某,1999年6月18日初诊。反复眩晕年余,头重如蒙,口中粘腻,不思饮,胸闷,神倦食少,苔黄腻,脉滑。属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治宜燥湿健脾,清热化痰。拟三仁汤加减:苡仁30g,白豆蔻、通草各6g,法夏、厚朴、杏仁各12g,滑石20g,天麻、陈皮各10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 按:“无痰不作眩”,眩晕多由痰湿引起,本例属痰湿中阻,遏而化热。浊湿上蒙清窍而致头晕,头重……  相似文献   

15.
黄厚腻苔临床较常见,一般多从湿热或痰热论治。笔者曾遇到数例黄厚腻苔者,用常法治之罔效,而采用益气活血化淤法,均取得满意效果。兹举2例如下:例1:张某某,女,48岁。工人。1991年10月12日诊。舌苔黄厚腻1年余。伴倦怠嗜睡。口苦口粘,胸烦脘闷,食欲不振,小便黄。前医多以芳香清利,调理肝脾治疗,其病不愈。症见:舌苔黄厚浊腻,舌质淡紫,脉沉带涩。证属气虚血淤,使中焦气机不利所致。治拟益气活血化淤法。处方:生黄芪60g 桃仁6g 当归9g 赤芍9g 丹参9g 地龙8g 川芎3g 前仁9g。上方服5剂,嗜睡消失,口粘明显好转,腻苔渐退,药已中病,续原方4剂,苔象正常,诸症悉除。例2:李某某,男性,64岁。干部。住院号1278。因左侧肢体偏瘫,语言蹇涩,在某医院急诊室留观3天,于1991年12月3日收入院。  相似文献   

16.
卢晓 《陕西中医》2001,22(12):766-766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使用大剂量的土茯苓治疗皮肤血管科的一些疾病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血栓性静脉炎 王某 ,女 ,76岁 ,1 996年 5月初诊 ,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两周 ,加重 3天 ,伴口苦 ,纳差 ,大便干 ,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证属湿热蕴阻 ,气血淤滞。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通络。药用土茯苓 60 g,金银花、丹参、当归、赤芍、忍冬藤各 3 0 g,川芎、牛膝各 1 5 g、丝瓜络、郁金各 1 0 g,5剂后自述肿胀消退 ,疼痛减轻 ,大便通畅 ,口苦好转 ,继服上方 1 0剂 ,诸症消退 ,随访 1年未复发。  按 :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湿…  相似文献   

17.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于湿温病初起 ,证见“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舌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状若阴虚 ,病难速已 ,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1] 其核心是只要见湿热之证 ,即以其法治之。三仁汤具有宣化湿热的功效。本文以三仁汤加减 ,治疗口臭、眩晕、咽痛 ,效果满意。简述如下。1 口臭口臭一症 ,临床常见有胃热上蒸、痰热壅肺、肠胃食积 3种证型。但本文所述的湿热熏蒸之口臭 ,临床也并不少见。验案 :患者 ,宋某某 ,男 ,65岁 ,退休工人 ,2 0 0 0年 12月 13日初诊。口臭…  相似文献   

18.
二陈汤方出自《和剂局方》 ,为治中阳不运、湿痰为患之主方。儿科临床常不拘一方一证 ,化裁运用 ,每获良效。1 小儿眩晕症李某 ,女 ,1 2岁 ,2 0 0 1年 3月 1 0日初诊。患儿眩晕时作年余 ,每因劳累、情志不畅而诱发。症见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卧床不欲睁目 ,恶心欲呕 ,胸闷不舒 ,形体肥胖 ,舌淡红、苔薄黄腻 ,脉弦滑。诊为小儿眩晕症 ,投以陈皮、法半夏、茯苓、竹茹、枳壳、白术、天麻、八月札各 1 0g,泽泻 3 0 g ,甘草 6g ,3剂 ,日 1剂 ,水煎服。复诊 :患儿眩晕症减 ,能起坐稍进食。继以前方加减续服 7剂。7剂后家长告已痊愈上学。按 :眩晕…  相似文献   

19.
张艳东 《陕西中医》2001,22(9):568-569
1 嗜睡证 李某 ,男 ,3 6岁。 1 994年 8月 1 2日初诊。述 3年来身体乏力 ,动则心慌气短。近一年来时感头晕眼黑 ,昏朦欲睡 ,睡后不易醒 ,曾到多家医院检查 ,未能确诊 ,察其体微胖 ,面色苍白 ,唇色暗 ,舌淡紫、苔薄白 ,脉细弱。察其脉证 ,诊为气虚血滞 ,神失所养。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药 :黄芪 45g,当归、川芎、地龙、茯苓、赤芍各 9g,桃仁、红花各 6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后复诊 ,诸症稍减 ,微觉脘闷 ,纳呆。遂予原方加枳壳 6 g,焦三仙各 1 2 g。以健脾消食理气。更服 6剂 ,诸症大减 ,精神转佳。守方 3 0余剂 ,诸…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翁汤为治疗热毒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的要方 ,本人在临床上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 ,应用此方治疗湿热所致各证 ,均取得良效 ,特介绍如下 :1 湿热带下闵某某 ,女 ,40岁 ,工人 ,1 999年 5月 1 3日就诊。白带增多已 2年余 ,近两月来 ,带下色黄 ,质稠 ,兼有血色 ,味腥臭异常 ,外阴瘙痒难忍 ,腰痛乏力 ,口苦 ,饮食减少 ,苔黄腻 ,脉数。经妇科检查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 ,证属湿热带下。治宜清热利湿 ,败毒止痛。内服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 1 2 g ,秦皮 1 2g,黄柏 1 2g ,黄连 1 2 g ,苍耳 6g,甘草 4g。 3剂。水煎服 ,每日 1剂 ;外用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