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按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获随访4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随访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6%、93.8%和96.6%,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1%、72.6%和76.7%。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4例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JO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J O A评分为(8.4±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1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0.4±0.8)°,术后6个月Cobb角为(1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干预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所在医院40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选取40例颈椎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技术操作、安全护理、危重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7.5%),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颈椎病患者开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围手术期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强化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 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脊髓外在致压物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而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 。直接彻底减除压迫 ,维持减压节段的高度和生理曲度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选择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采用颈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带锁钢板固定术 ,治疗 3 1例脊髓型颈椎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l 一般资料 本组 3 1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l例 ;年龄 40~ 69岁 ,平均 5 0 5岁 ;病程 4月~ 48月 ,平均 10月。1·2 临床表现 ⑴运动功能障碍 :本组 3l例均表现有运动功能障碍 ;其中 2 6例有步态不…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该节段的脊髓血供损害而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CSM原则上应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内固定方法和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疗效亦不断提高,本院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钢板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对脊髓型颈椎病后路侧块钉棒固定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骨质疏松(骨密度T<-2.5)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为无骨质疏松(骨密度T>-2.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C2~C7夹角、椎间高度、钉棒松动情况,使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组出现C2~C7夹角变小、椎间高度丢失;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出血量、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钉棒松动或断钉断棒情况,患者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均有较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颈椎后路手术较非骨质疏松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只要注意术后适当制动,钉棒松动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但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脊髓减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应早日采取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颈椎前路手术途径,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体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但由于颈前部解剖较为复杂和险要,四周与重要器官相邻,其底部为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组织,这就不仅要求医生手术认真,良好的护理配合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院自1997~1999年以来共收治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在40~62岁,病程平均8个月,均为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出现双上肢麻木,下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节段≥3个)采用两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10例(ACDF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13例(ACC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手术前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0±31.5) min、(150.0±120.8) ml,均低于ACCF组的(150.0±42.5) min、(310.0±320.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为(3.1±1.4) mm,高于ACCF组的(2.3±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JOA评分差值和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1.6)分、79.3%,ACCF组分别为(4.6±1.2)分、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压迫及引流等治疗后恢复.ACCF组术后14d出现食管瘘并发症1例,经修补后痊愈;出现钛网移位2例,经随访获得融合.结论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疗效良好.ACDF与ACCF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10.20±1.18)分,术后平均(16.02±1.22)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可重建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优点,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汤杰  蔡海康  朱海波  张银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2-4313,4315
[目的]为提高临床改善率,了解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分析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JOA脊髓功能评分、不同病程者及脊髓受压程度不同者治疗后改善者构成比。[结果]治疗前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值为(8.5±3.5),治疗2周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值为(1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不同者治疗后改善者构成比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受压程度不同者治疗后改善者构成比对照显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病程的长短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作为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住颈椎病215例,对22例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开窗扩大椎管手术方法,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20例,女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5岁,平均43岁。4例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3例伴有椎动脉压迫症状,在开窗同时做了侧前方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扩大术。病变部位:C_(3、4)1个,C_(4、5)7个,C_(3、6)13个,C_(6、7)9个。手术方法:手术入路以颈椎前外侧入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斜形皮肤切口,切口长度依据病变范围,能显露3~4个椎间盘。颈椎开窗长短按病情决定。先在准备切除病变椎间盘上方,插入指示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组术后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益气化瘀补肾方。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根据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17分制),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复查术后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片,评价两组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根据JOA分值改善率评比,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90.4%;治疗组术后优良率为76.0%;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更有利于病人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