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首次CT/ MRI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将132例脑挫裂伤分为4组:Ⅰ组(35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2例):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33例):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32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结果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其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时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2例脑挫裂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首次CT/MRI扫描形态改变分为4组:Ⅰ组(35例)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2例)为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33例)为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32例)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观察第三脑室及基底池改变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GCS评分、治疗方案有关,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脑挫裂伤预后越差,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重点观察GCS评分13~15分、CT检查损伤的病人情况,分析并探讨GCS评分与脑挫裂伤病人CT改变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的12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照第一次CT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把上述资料划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分析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第1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第2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轻度受压;第3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明显受压;第4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消失.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总体规律是,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与患者的恢复情况呈负相关,即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越不明显,则恢复情况越理想,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密切关系着患者的脑挫裂伤预后,对于提高预后判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脑干基底池与第3脑室CT征象改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58例脑挫裂伤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首次CT扫描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分为4组;A组(93例):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B组(68例):第3脑室呈条形成或基底池轻度受压;C组(50例):第3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D组(47例):第3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观察第3脑室基底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颅内压、GCS评分密切相关,第3脑室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BNP)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后24 h)血浆中的浓度,探讨其在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6例颅脑创伤患者,依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为轻度(GCS 13~15,n=27)、中度(GCS 9~12,n=21)、重度(GCS 3~8,n=18)颅脑创伤3组;检测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血糖,白细胞,比较GCS评分,头部简明创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ore,AI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患者出院时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2,n=16)和预后良好组(GOS 3~5,n=50);比较各组NT proBNP浓度,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NT-proBNP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及其与GCS、头部AIS评分及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重度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T-proBNP判断预后的最佳阈值为112 pg/mL(灵敏度0.875、特异度0.900),其与头部AIS评分、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在早期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基底池CT改变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测定及CT检测观察基底池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计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BAEP和脑基底池形态的异常程度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按Ⅴ-Ⅲ-Ⅰ波的顺序逐渐消失,其次是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及峰间潜伏期的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是环池受压→四叠体受压→环池及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检测及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幕上脑挫裂伤或以脑挫裂伤为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以来62例首诊以幕上脑挫裂伤或以脑挫裂伤为主的患者,以观察过程中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的脑室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观察后,复查CT发现继发颅内血肿、或原有血肿增大、或迟发脑挫裂伤,致脑室及基底池变小或消失62例、GCS评分下降55例、瞳孔异常变化26例,均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良好/中残4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以GCS计分下降、瞳孔出现异常、CT显示的脑室及基底池变小或消失的三项指标,可作为进行立即手术的必要时机及手术治疗决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中重度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初始头颅CT中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来评估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53例2015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中重度脑外伤病人初始的头颅CT,测量每只眼睛ONSD,然后取其平均值,其结果与患者伤情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按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标准分为二组:(1)GCS9~12分组,(2)GCS3~8分组。出院后3个月,所有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sle,GOS)标准,分为:(1)预后良好组(GOS IV~V级),(2)预后差组(GOS II~III级),(3)死亡组(GOS I级)。结果:53名患者中GCS9~12分组病人ONSD值为5.57±0.94mm,GCS3~8分组病人为6.18±0.65mm(P0.01)。根据预后分组统计ONSD均值:GOS良好组为5.06±0.66mm,预后差组为6.18±0.3mm,死亡组为6.55±0.28mm,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P0.01。结论:ONSD值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立园 《当代医学》2013,(10):68-69
目的探讨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将49例脑干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于治疗前后对2组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于治疗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10.41±2.02)分]高于对照组([7.54±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G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可降低GCS评分,提高GOS评分,从而改善脑干出血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瞳孔变化与预后关系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瞳孔变化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瞳孔变化并对其量化评分,依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瞳孔变化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负相关(r=-0.772,P<0.01)、与GOS评分负相关(r=-0.820,P<0.01)。结论伤后早期的瞳孔变化评分可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I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3.
周劲  刘强  刘皇勇  晏怡 《重庆医学》2013,(22):2621-2623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STBI)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STBI的临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2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预后分组,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分级标准,Ⅰ~Ⅱ级患者视为预后不良,Ⅲ~Ⅳ级患者视为预后良好。将患者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CT环池形态、合并伤、休克、低氧血症、基础疾病及高血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142例STBI患者预后不良68例(47.89%),其中死亡45例(31.69%);预后良好74例(52.11%)。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次为脑疝、休克、CT环池形态、患者年龄、GCS及基础疾病(P<0.05)。结论脑疝、休克、CT环池形态、患者年龄、GCS及基础疾病能显著影响STBI患者的预后。针对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学科协作治疗,是提高STBI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首次凝血功能结果与对应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基本资料,在患者入院时测定凝血功能,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继发血肿的发生与否、外伤性脑梗塞发生与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T(凝血酶时间)在GCS评分和GO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提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的凝血功能与其病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颅脑CT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DAI患者,根据颅脑CT表现分为单纯脚间池出血组(n=37例)、单纯中线区出血组(n=19例)、脚间池出血合并单纯中线区出血组(n=19例)及对照组(n=29例);比较各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昏迷时间、脑干受损率及预后不良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脚间池出血与脑干受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脚间池出血组、单纯中线区出血组或脚间池、中线区出血组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中线区组比较,单纯脚间池出血组GCS评分更高,昏迷时间更长、脑干受损比例更大,预后不良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脚间池出血与脑干受损呈明显正相关(r=0.768,P0.05)。结论 DAI患者颅脑CT的脚间池出血、中线区出血征象可反映预后不良,尤其是脚间池出血与脑干损伤有着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评分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SCT影像学评分法对所有患者MSCT图像进行评分;预后情况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评估,分析患者预后的MSCT影像学评分情况;比较不同GOS评分患者MSCT影像学评分。结果中-重度昏迷组的MSCT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轻度昏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1~4分组患者MSCT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5~8分组患者MSCT影像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MSCT影像学评分与GO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MSCT影像学评分能较准确地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形态结构的变化,为临床上诊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不同白细胞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135例,依据入院当时检测的白细胞水平分为正常组41例、升高组52例、显著升高组42例,记录各组患者入院当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30d各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出现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白细胞水平显著升高组的入院时意识状态、入院30d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较其他两组差,其他两组中以白细胞水平升高组较差。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水平与其入院病情及短期预后呈现相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越高,其入院时病情越重,且短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并对患者GCS评分与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痊愈13例(46.4%),轻残7例(25%),中残4例(14.3%),重残3例(10.7%),死亡1例(3.6%)。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预后标准,痊愈患者与轻残患者GC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残、重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死亡患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为颅脑外伤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形成、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等原因引起,好发于基底节区,临床表现依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围的大小而有不同,患者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所致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由外伤所致颅脑损伤伴发脑积水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在术后2~3个月再予以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同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个月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及四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CS、GOS、ADL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GCS、GOS、ADL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所致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